書名: 做林徽因一樣的女人作者名: 拱瑞編著本章字數: 1283字更新時間: 2019-10-12 18:53:24
塵埃中開出花朵,苦難中享受人生
面對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變故,其實很少能有人一開始就從容面對。林徽因也曾抱怨,她在給費慰梅的信中說:
我一起床就開始灑掃庭院和做苦工,然后是采購和做飯,然后是收拾和洗涮,然后就跟見了鬼一樣,在困難的三餐中根本沒有時間感知任何事物,最后我渾身痛著呻吟著上床,我奇怪自己干嗎還活著。這就是一切。
家務的瑣事占了她做建筑研究的時間。之前,這些家務都由傭人打理,現在都得自己親力親為。她苦惱極了,于是她常常寫信給她的摯友費慰梅。
費慰梅是美國人,在23歲時來到北平,她和林徽因相識后非常投緣,她們是用英語交流的。她們有太多的共同點,都是學習美術,都對中國藝術深懷興趣,都對“美”很敏感,因為林徽因有著雙重文化的熏染,她的一些想法更容易得到這位西方友人的理解。
所以,林徽因常常把煩惱向這位朋友傾訴。
最最親愛的慰梅、正清,我恨不能有一支龐大的秘書隊伍,用她們打字機的猛烈敲擊聲去蓋過刺耳的空襲警報,過去一周以來這已經成為每日襲來的交響樂。別擔心,慰梅,凡事我們總要表現得盡量平靜。每次空襲后,我們總會像專家一樣略作評論:“這個炸彈很一般嘛?!敝笪覀兺ǔ兊卯惓;钴S,好像是要把剛剛浪費的時間奪回來。你大概能想象到過去一年我的生活的大體內容,日子完全變了模樣。我的體重一直在減,作為補償,我的脾氣一直在長,生活無所不能。
在信中,我們也能夠讀出林徽因的一點幽默,以及在應對生活中那些無力改變的現狀的一點詼諧。日子還得繼續,愁眉苦臉并不能解決問題。
1940年春天,梁思成和林徽因親手設計并建造完成了80多平方米的住宅,有3間住房和1間廚房。這座小屋背靠高高的堤壩,上面是一排筆直的松樹,南風習習吹拂著,野花散發出清新的香,短暫的平靜讓人錯覺又回到了往昔的生活。這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一生中唯一一次為自己設計建造住房。
當年,在房屋建好之后,林徽因在給友人的信中提到:“我們正在一個新建的農舍里安下家來。它位于昆明東北八公里處的一個小村邊上。風景優美而沒有軍事目標……出人意料地,這所房子花了比原先告訴我們的高三倍的價錢,所以把我們原來就不多的積蓄都耗盡了,使思成處在一種可笑的窘迫之中……以致最后不得不為爭取每一塊木板、每一塊磚,乃至每一根釘子而奮斗……”

林徽因用行動去踐行她那“要用浪漫跨越艱難”的心愿。這里不是故鄉,但是她相信,有家的地方才有歸屬感,她想要一個溫馨的港灣,梁思成就去“為爭取每一塊木板、每一塊磚,乃至每一根釘子而奮斗”,苦難在這份浪漫中也褪去些許苦澀。
常常聽到有人感嘆:“生活如一潭死水激不起一絲波瀾,活著簡直就是在浪費生命!”顯然,這是不懂生活的人。生命本身是一張空白的畫布,隨便你在上面怎么畫:你將痛苦畫上去,看到的將是灰暗和空虛;將完美和幸福畫上去,呈現在面前的將是絢爛和驚喜。
即便艱難又如何?當我們用詩一樣的情懷去澆灌,就能讓塵埃開出花朵??嚯y困頓只在我們的額頭上留下皺紋,卻未在一個詩意的靈魂上留下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