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立體”,給色彩排排坐
如果請幼兒園的小朋友創作一幅畫,要求畫面上有一個太陽和一片綠草地。雖然聽起來是很簡單的畫面,但最終呈現的結果一定是五花八門的。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有小朋友豐富的想象力之外,還有顏色之間的細微差別。如果小朋友選擇了紅色來表現太陽,那么他們可能選擇深紅色、玫瑰紅,或者大紅色,而綠色則有深綠、淺綠、翠綠、黃綠等顏色。這些顏色自由組合,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定是各具特色的作品。不過,成年人在色彩的準確分辨上也并沒有優勢可言,你和你的朋友同時想象一種顏色,這種顏色也肯定存在差別。這種色彩不能統一的情況在美術創作中可能會帶來新的靈感火花,但是如果出現在需要完全準確重現色彩的行業,比如印刷行業,那可就麻煩了。這樣看來,對色彩進行系統地管理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前面曾經提到,色彩有三種屬性——色相、明度和彩度。如果賦予這三種屬性不同的值并組合在一起,它們就可以形成一個三維空間。只要這三個屬性的值確定,這種顏色就不會再出現變化,因此每種顏色都可以在這個三維空間里找到自己固定的位置,而這個充滿了色彩的三維空間就是“色立體”,是人們建立的一種色彩體系,可以對色彩進行系統地管理。
要點歸納
色立體
給色相、明度和彩度賦予不同的數值,它們就可以形成一個三維空間。這樣,每種色彩都可以在這個空間內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個充滿顏色的三維空間就是“色立體”,是色彩專家建立的色彩體系。目前常用的色立體有“孟塞爾色立體”和“奧斯特瓦德色立體”。
目前最簡便實用的“色立體”是孟塞爾色立體。這個色彩體系是由美國畫家、美術教師阿爾伯特·孟塞爾于1900年左右確立的,所以被命名為“孟塞爾色彩體系”。孟塞爾色立體與地球類似。在色彩地球上,它的中心軸是明度,兩極分別是白色和黑色,黑色為0級,白色為10級,中間1~9級為等分明度的灰色;與明度軸垂直的地方則代表飽和度的變化,中心軸純度為0,越接近外緣純度越高;明度軸為中心的圓周上則標注了不同的色相。不同的色彩在“色立體”上的坐標值就是世界上通用的“色彩語言”。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色立體除了孟塞爾色立體,還有奧斯特瓦德色立體。奧斯特瓦德是德國的物理學家和化學家,也是19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于1920年創立了奧氏色立體。
同孟塞爾色立體相似,奧氏色立體的垂直軸也是明度,不過這個明度軸被分為8個階段,從頂端的白色到底部的黑色分別用字母a,c,e,g,i,l,n,p表示。a表示含白量最高,含黑量最低;p表示含黑量最高,含白量最低。隨后以明度中心軸所在直線為三角形一邊,繪制等邊三角形。這個等邊三角形的外側頂端是該色相的飽和色,同色相的其他顏色依照明度變化分別向白色和黑色靠近,最終形成一個布滿色彩的三角形面。奧氏色立體的各色相面面積相等,形式簡潔大方,很受藝術家和從事調色工作的人員喜愛。
色立體就像是色彩詞典,是科學化、系統化的實用工具書。它用不同的數值為色彩定名,使顏色的名稱科學準確,擺脫了容易出現混淆且不準確的慣用名。此外,色立體還形象地表明了色相、明度和純度間的關系,對色彩的分類和研究也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