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忍的動物界:競爭的激勵作用
在沙虎鯊家族,兄弟姐妹間的競爭可謂極其血腥和殘忍。當這些小沙虎鯊仍在母親子宮里的時候,就已發育出尖牙利齒。所以,最為年長的小沙虎鯊會在母親的子宮里消滅掉自己的弟弟妹妹,以確保自己的出生以及在爭奪海洋食物資源中獲得更理想的生存機會。
從古至今,我們總是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競爭之中,一個人要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就要有競爭意識,就要有一種比對手做得更好的意識。勇于競爭和善于競爭,才是使自己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和在事業上卓爾不群的基本要素。
在人類社會的叢林里,也處處充滿競爭。現實中,競爭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球類、游泳、拳擊、田徑、棋類等多種多樣的體育比賽;有音樂、朗誦、戲劇、影視、書法、繪畫等文藝活動比賽;有學習競賽、演講比賽、勞動比賽等。有組織的比賽已數不勝數,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暗下決心要趕超他人的無形競爭更是到處都存在著。
科學家J.C.查普曼和R.B.費德曾對五年級兩個組的學生進行為期10天的加法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其中一組為無競賽組,他們只是自己做練習,無其他誘因。另一組為競賽組,他們的學習成績每天都被公布在墻上,給進步者和優勝者都標上紅星。結果表明,競賽組的成績一直呈上升趨勢,無競賽組的成績在前5天呈下降趨勢,以后開始緩慢回升。結果顯示,競賽組的成績遠遠超過無競賽組。這個實驗明顯地說明了競賽的激勵作用。
競爭是多維心理結構的協同活動:為了獲得成就的需要而參加競爭;有爭取優異成績和獲勝的明確奮斗目標;參與競爭的雙方成就高低是在同對方比較中顯現的,出于自尊和榮譽,競爭者都肩負著壓力;競爭者有決心去克服困難,爭取勝利。由于多種心理活動的協同作用,使參與競爭者精神飽滿、斗志昂揚、富有成效地完成任務。
我們在這個“競爭推動進步”的時代里,不能放松警惕,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以此防備隨時到來的競爭對手。
雖然我們從本質來說,都希望自己處于一種安穩的狀態,都渴求安逸的生活,那是我們本性中的惰性在作祟。但是,當出現另一個甚至多個對比對象時,我們就會不自覺地產生競爭意識。沒有競爭意識的人,就不可能喚起內心中最大的進取動力,這樣的人在崇尚“勝者為王”的社會中很難走得遠。
不論什么方式的競爭,也不論競爭的對象是誰、競爭的具體內容怎樣,我們都不要把競爭這種行為本身視作洪水猛獸,要把它看成是促進自我成長的一種方式。淡定視之,浮云處之,要學會適當調節競爭中的壓力,不給自己徒增煩惱。
當我們在面對競爭對手時,首要目的就是要“知己知彼”,不要一味埋頭趕路而絲毫不顧及其他對手情況,那樣只能注定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