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一、鐵路運輸法學的界定
任何學科,都是以概念為基礎,通過構建一定的理論而形成的知識體系。學科以理論為闡述對象。理論,在詞源意義上是指觀看、觀賞、觀察和反思。理論是對特定事物的大量觀察、經驗和陳述進行系統地收集和整理;是對社會、存在和自然的復雜解釋;是脫離個別事物的一般化,是脫離具體事物的抽象。理論由人提出。人提出理論,必須有個“立足點”,只能從某個選定的“立足點”出發,才能對事物進行有效的觀察和思考,形成理論。人們觀察和思考事物,雖然可以選擇“立足點”,但是,“立足點”的選擇并不完全是客觀的,必然要受到選擇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具有不可避免的主觀性。“觀”,無論是主觀的“觀”還是客觀的“觀”,都是人在“觀”,具有主觀性,在此種意義上來說,任何理論的構建,任何學科的構建(劃分)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法學學科以法的理論為闡述對象,是關于法的理論的知識體系。對于法學學科的建構(劃分),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從“法學人”的視角,可以將法學學科區分為理論法學學科和應用法學學科。理論法學學科以法的一般理論為詮釋對象,不涉及對具體法律條文的詮釋;應用法學學科主要是從應用的視角,以特定領域的法的理論為詮釋對象,在形式上主要體現為對相關法律(條文)的詮釋。應用法學內部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憲法學、民商法學、行政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等學科。鐵路運輸法學不是從“法學人”而是從“鐵路人”的視角而構建(劃分)的一門交叉性法學學科。從“鐵路人”的視角構建鐵路運輸法學相對于以“法學人”的視角構建法學學科而言是一種“外在”的視角。從邏輯的視角而言,鐵路運輸法學并不是與民商法學、憲法學等學科相對應的法學學科,是一種行業法學。
二、鐵路運輸法學的范圍
鐵路運輸法學作為交叉性法學學科,以鐵路人所應當了解的法律法規為理論闡述對象。鐵路人所應了解的法律法規知識,構成了鐵路運輸法學的知識體系。
鐵路運輸是一種合同關系,合同法律知識,由此成為鐵路交通運輸法學的核心內容。鐵路運輸合同,一般會涉及保險問題,作為鐵路人,需要對保險法律知識有必要的了解。鐵路運輸合同雙方當事人在訂立、履行合同的過程中,不僅可能發生合同責任,也有可能發生侵權責任,特別是旅客人身傷害賠償責任。作為鐵路人,需要對侵權法律知識有必要的了解。旅客作為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的當事人,相對于鐵路運輸企業而言為消費者,作為鐵路人,需要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知識有必要了解。無論是合同違約糾紛,還是侵權糾紛,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解決,作為鐵路人,需要對糾紛解決,尤其是民事訴訟法律知識有必要的了解。鐵路運輸法學以合同法律知識為核心,涉及保險、侵權、消費者權益保護、訴訟等相關法律知識。
人天生具有理論化(形而上學)的傾向,對于事物的認識的一般邏輯是先具體后抽象。在實際生活中,人們只能接觸到具體的合同,沒有一般的合同、抽象的合同。一般的合同、抽象的合同是人們對生活接觸到的具體合同的理論歸納的結果。知識必須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是可以分析且能夠被言說、被傳達、可交流。一般相對于個別,抽象相對于具體顯然更容易滿足知識論所要求的容易被言說、被傳達、易交流的要求。理論知識的學習,與人們對具體事物認識的邏輯路徑相反,宜遵循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個別的路徑。鐵路交通運輸法學的學習遵循從抽象到具體的路徑,應從基本理論開始。學習鐵路交通運輸合同,應先學習合同的基本原理。只有掌握了合同知識的基本原理,再來學習具體的鐵路運輸合同,才能事半功倍。基于這一認識,本書在內容安排上,堅持以基本原理為主,重點講授鐵路運輸所涉及合同法、保險法、侵權法、民事訴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部門的基本理論,在重點闡述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再探討鐵路運輸所涉的具體法律問題。
三、鐵路運輸法學的目標
現代社會存在高度專業化的分工,任何一個專業領域都具有不可取代性。“法學人”和“鐵路人”分屬不同的專業領域,兩者具有不可替代性。“鐵路人”學習鐵路運輸法學的目的,并不是要取代“法學人”,成為精通法學理論的專業人士。法學作為一門學科,與鐵路學科一樣,內容繁多、體系龐雜,需要多年的精心研習,才能得其要義。“鐵路人”學習鐵路運輸法學的主要目標不是學習(掌握)多少具體的法學知識,而是培育法治精神,培養法律意識,養成法律思維,強化法律思維能力。“法學對人的智識樂于提供也許是最好的科學思維技巧的訓練——任何人,當他從法學轉向其他科學時,都會感激曾有過這種法學的潤養”。作為課程學習而言,“鐵路人”學習鐵路運輸法學的目標主要應定位于法律意識、法治精神和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上,定位于養成遵紀守法,依法行事的良好習慣上。
鐵路運輸法學的學習,一般而言,要把握如下幾個步驟:
第一,掌握法律概念。任何一部法律(典),都是由無數的抽象的法律概念組合而成的。掌握概念,是法學學習的第一步。學習法律的目的,就是要把我們社會生活上的各種現象,運用法律思維,將其轉化為抽象的法律概念,以便尋求該事項在法律上的結論。
第二,探構邏輯體系。概念化、體系化是法律的基本特征,內部具有嚴密的邏輯結構。法律的邏輯體系,大體可分為概念的邏輯體系、法條的邏輯體系和制度的邏輯體系。
第三,重視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在法學的學習中十分重要。學習鐵路交通運輸法學時,如能就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從理論上加以分析,相當有益。案例分析,不僅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更能增進對法學理論的全面了解及運用。社會生活中的權益糾紛,即使再簡單,都會涉及較多理論問題。
案例思考題
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公共交通運輸企業,應否承擔政府信息公開義務?
案情:鐵道部于2013年在國務院機構改革中被撤銷,同時成立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其中并未涉及鐵路公安機關和人員的編制歸口管理機關等相關問題。原告就此問題先后向公安部、國家鐵路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申請公開鐵路公安機關系統歸屬去向等信息,得到的答復均稱不掌握相關信息、不屬于其公開范圍。原告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37條之規定,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公共交通運輸企業,責無旁貸地承擔政府信息公開義務。被告中國鐵路總公司認為,自己作為企業,不是政府信息公開的答復義務機關。
法院認為,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2條的規定,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因此,原告的申請實質是就相關問題進行咨詢,并非《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所規定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故依法駁回。
思考:非政府機關是否承擔信息公開義務?
分析:從法理上分析,法院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的主要理由在于,原告未能準確把握《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政府機關”和“政府信息”這兩個概念的含義。鐵道部實行政企分開后,中國鐵路總公司是企業而不是政府部門,國家鐵路局才是政府部門。
提示:學習法律,必須注意準確把握法律概念的內涵。正確理解法律條文中所使用的法律概念的內涵,是法學學習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