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第七版)
- 柴欣 史巧碩
- 1413字
- 2019-10-14 11:27:28
1.2.3 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我國計算機的發展起步較晚,1956年國家制定12年科學規劃時,把發展計算機、半導體等技術學科作為重點,相繼籌建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等機構。1958年組裝調試成功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103機),1959年研制成功大型通用電子管計算機(104機),1960年研制成功第一臺自己設計的通用電子管計算機(107機)。其中,104機運算速度為每秒10000次,主存為2048B(2KB)。
1964年,我國開始推出第一批晶體管計算機,如109機、108機及320機等,其運算速度為每秒10萬次~20萬次。
1971年,研制成第三代集成電路計算機,如150機。1974年后,DJS-130晶體管計算機小批量生產。1982年,采用大、中規模集成電路研制成16位的DJS-150機。
1983年,長沙國防科技大學推出向量運算速度達1億次的銀河Ⅰ巨型計算機。1992年,向量運算達到10億次的銀河Ⅱ投入運行。1997年,銀河Ⅲ投入運行,速度為每秒130億次,內存容量為9.15GB。
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計算機開始步入高速發展階段,不論是大型計算機、巨型計算機,還是微型計算機,都取得長足的發展。其中,作為代表國家綜合實力象征的巨型計算機領域,我國已經處在世界的前列。據統計,在2016年6月20日國際TOP500組織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榜單中,排在榜首的是由中國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浮點運算速度為每秒9.3億億次。“神威·太湖之光”使用的是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TOP500組織在一份聲明中寫道:“中國在國際TOP500組織第47期榜單上保持第一名的位置,憑借的是一個完全基于中國設計、制造處理器而打造的新系統。”
排名第二的也是我國的計算機,是由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制的“天河二號”計算機(見圖1-5),而在此前的3年中,“天河二號”一直處在該榜單首位,其浮點運算速度達到每秒3.386億億次。這次500強榜單還有一個重大變化是,美國入圍的超級計算機總數量首次被中國超越。中國現在入榜的超級計算機數量達到167臺,美國則是165臺。

圖1-5 天河二號計算機
目前,國際超算界已經把下一個速度峰值鎖定為E級,即百億億次。從速度上說,百億億次相當于現在最快計算機的10倍;在計算密度、通信速率、功率、能耗等方面,更是提升了一個數量級。據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楊廣文透露,“神威·太湖之光”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的研制已經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并以“神威”“曙光”“天河”等系列超級計算機為龍頭開展研制,有望在2020年左右推出首臺國產百億億級次超級計算機。
在軟件方面,軟件產業作為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國家重點支持和鼓勵的行業。1992年,我國的軟件產業銷售額僅為43億元,而到了2016年,我國軟件行業實現收入4.9萬億元,擁有軟件企業4萬多個,從業人員570多萬人。軟件產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軟件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000年,國務院就發布了《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這為發展軟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多年來,在國家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下,軟件行業相關產業促進政策不斷細化,資金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逐步加強,軟件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一大批優秀的國產應用軟件在辦公自動化、財稅、金融電子化建設等電子政務、企業信息化方面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我國的軟件行業將會隨著我國不斷深化的信息化建設得到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