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程(第七版)
- 柴欣 史巧碩
- 1097字
- 2019-10-14 15:03:28
前言
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自身的特點,它有著極強的實踐性。而學習計算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實踐,通過實際上機的演練,加深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基本操作的理解和掌握,因此,上機實踐是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重要環節。為此,我們編寫了《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程(第七版)》,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第七版)》(柴欣、史巧碩主編,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一書的配套實驗教材,同時也可以與其他計算機基礎教科書配合使用。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驗教程(第七版)》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第七版)》的內容相對應,共安排了8章內容,其中第1章是上機實驗預備知識,幫助學生盡快熟悉計算機的基本使用,掌握網絡瀏覽和電子郵件的基本使用方法,這樣有利于學生瀏覽、下載教學資源并通過網絡提交作業。從第2章開始,與教程相應內容對應,依次安排了Windows7操作系統、文字處理軟件Word2010、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2010、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2010、因特網技術與應用、數據庫基礎及其工具軟件Access2010、綜合應用實驗等內容。
在再版過程中,根據計算機的發展狀況及對學生的新的要求,增加了數據庫實驗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對全書的體系結構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對實驗內容進行了精心的調試。為了方便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學生上機操作,同時為引導初學者順利地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在實驗示例中均給出了詳細的操作步驟,并對規律性或常規性的操作進行了歸納,使讀者不僅掌握基本操作,還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另外,最后一章還提供了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綜合性實驗案例,教師可以這些綜合實驗案例為范本,進行章節的總結或測試。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上機操作練習,我們還配合本套教材開發了計算機上機練習系統軟件,學生上機時可以選擇操作模塊進行操作練習,操作結束后可由系統給出分數評判。這樣可使學生在學習、練習、自測及綜合測試等各個環節都能進行有目的的學習,進而達到課程的要求。教師也可方便地利用測試系統對教學的各個單元進行檢查,隨時了解教學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第3章~第5章增加了相關知識點微課,讀者可掃描二維碼獲取相關視頻。
本書由柴欣、史巧碩任主編,并負責全書的總體策劃與統稿、定稿工作;劉洪普、劉靖宇、楊秀偉、年立群任副主編。各章編寫分工如下:第1章由柴欣編寫,第2章由劉靖宇編寫,第3章由劉洪普編寫,第4章由史巧碩編寫,第5章由楊秀偉編寫,第6章由年立群編寫,第7章由熊志堅、巴一編寫,第8章由梁艷紅、郭迎春編寫。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文獻資料,在此向這些文獻資料的作者深表感謝。由于時間倉促和水平所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專家、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編者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