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QL Server 2012任務化教程
- 蘇布達 迎梅 歐艷鵬
- 1996字
- 2019-10-12 16:29:36
前言
數據庫是數據管理的最新技術。由于數據庫具有數據結構化、共享性高、冗余度低、較高的程序與數據獨立性、易于擴充、易于編制應用程序等優點,較多的信息管理系統都建立在數據庫設計之上。隨著數據庫系統的推廣使用,數據庫已深入到商業、金融、行政管理、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等各個領域,滲透到社會的每一角落,并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數據庫是信息化社會中信息資源管理的基礎。而且對于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數據庫的建設和使用水平已成為衡量該國家或地區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數據庫技術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重要分支。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我國高校的許多專業都開設介紹SQL Server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課程。目前SQL Server已經是市場上最流行的大中型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軟件,本書以SQL Server 2012為平臺,結合近年來教學與應用開發的實踐進行編寫。
本書是文科大學計算機教學改革項目“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SQL Server 2012數據庫’任務化教程”的成果。應用型人才培養就是真正體現“以應用為本”,“學以致用”的理念,使受教育者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其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基礎,創造機會和條件。本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據庫操作技能,提高系統編程能力,而且通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開發系統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書還結合“任務驅動法”,將以往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設計理念;將再現式的理論內容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方案、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全書以“學生管理數據庫”為主線進行設計,在內容安排上采用“任務驅動”方式,對SQL Server 2012的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第0章緒論,主要介紹了數據庫基本理論,內容包括SQL Server概述、SQL Server安裝和注冊SQL Server服務器的方法。第1章創建及維護數據庫,主要介紹了創建、查看和修改數據庫,以及修改或查看數據庫選項、重命名數據庫、刪除數據庫、分離數據庫和附加數據庫的方法和技巧。第2章創建與管理數據表,主要介紹了如何創建表、顯示表結構、修改數據表結構、刪除數據表、向表中添加數據、將表中的數據復制到新表中、更新數據表數據、刪除數據表數據的方法。第3章數據完整性,主要介紹了如何利用SQL Server2012創建約束、創建默認值、創建規則和創建標識列。第4章查詢與統計數據,主要介紹了簡單查詢、使用復合函數查詢、使用分組查詢、使用子查詢、排序查詢結果、使用多表連接查詢和合并多個查詢結果中的數據的操作方法。第5章索引,主要介紹了創建索引、重命名索引、刪除索引和維護索引的方法。第6章視圖,主要介紹了創建視圖、修改視圖、重命名視圖和刪除視圖的方法。第7章Transact-SQL編程,主要介紹了SQL Server編程、使用系統函數、自定義函數。第8章存儲過程,主要介紹了創建和執行不帶參數的存儲過程、創建和執行帶參數的存儲過程、修改存儲過程、重命名存儲過程、刪除存儲過程、重新編譯存儲過程的方法。第9章觸發器,主要介紹了創建觸發器、修改觸發器、刪除觸發器、重命名觸發器、禁用觸發器、啟用觸發器和查看觸發器的信息的方法。第10章創建與使用游標,主要介紹了創建基本游標、創建使用變量的游標、創建與使用@@FETCH_STATUS的游標。第11章處理事務與鎖,主要介紹了定義事務、回滾事務、提交事務、事務嵌套、查看鎖。第12章SQL Server安全管理,主要介紹了連接或斷開數據庫引擎、啟動或停止數據庫引擎服務和登錄名、用戶及權限管理。第13章數據庫的備份與還原,主要介紹備份數據庫、管理備份設備、完整備份、差異備份、事務日志備份、文件和文件組備份以及數據庫恢復。除此之外還為讀者設計了SQL Server 2012綜合練習,以供讀者進行同步練習。
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1)步驟清晰、易學易用。更加符合初學者對SQL Server 2012數據庫課程的認知規律,對操作中的每一步驟進行了詳細說明,循序漸進,深入淺出,易于讀者學習和掌握。
(2)采用“任務驅動”方式。以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的步驟來介紹數據庫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3)內容相互銜接,成為一個邏輯整體。本書全文以“學生管理數據庫”為主線進行分析和設計,各章節內容前呼后應,便于讀者對知識點的掌握和歸納。
本書由蘇布達、迎梅、歐艷鵬任主編,徐琳、唐美霞任副主編。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0章、第1章和第2章由蘇布達編寫,第3章、第4章、第5章和第11章由歐艷鵬編寫,第6章、第7章、第8章和第10章由迎梅編寫,第9章、第12章、第13章由徐琳編寫,附錄A由姚浩斯拉、丹巴編寫,附錄B由于鷹、溫斯琴編寫,全書由斯日古楞、蘇布達、斯琴審定。
由于時間倉促,加之編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