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財學院:互聯網理財一本通
- 楊小麗
- 836字
- 2019-10-25 15:10:28
4.千萬不能投“自創資金池,自融自用”平臺
在眾多的問題平臺中,自融自用往往都是“頭號殺手”。自融自用就是指發布假標,標的沒有真實借款人,即平臺虛構一個借貸項目,將融到的資金用于平臺自身的經營活動。
國家的監管部門在對于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多次強調:“互聯網金融作為純中介信息平臺,不能參與交易,不能自創資金池,更不能自融自用或者是為關聯企業融資,也不能為自己擔保。”
里外貸于2013年正式上線,由×××眾旺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運營,公司的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自然人股東分別為張某和孫某,法人股東為山東萬軍投資有限公司,但是,該平臺的控制人是高某,系孫某的姑姑,平臺自融自用。
截至2015年1月底,里外貸總成交量高達22.48億元,待付給投資者的本息總計9.34億元,平均借款期間為5.56個月,綜合收益率高達39.77%。
在平臺中,待收投資人數高達1830多人,人均待收金額51.06萬元,其中待收排名第一的投資人的待收金額高達1.74億元,排名前40的投資人待收金額均超過340萬元。
此外,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待還資金的借款人數僅為8人,待還金額最高達到3.2億元,人均待還金額為1.17億元。
在2015年1月22日,P2P行業中公認的“高息”平臺里外貸資金鏈斷裂,待付資金高達9億元,平臺停止一切業務,成為網貸史上的超級“巨雷”。
通過上述案例分析可以大致看出該平臺的“假把式”:平臺的投資人數多,人均待收金額龐大,且項目的借款人數少,待還金額卻非常龐大。這種情況往往都是平臺發布的假標,平臺內部進行投標,通過制造欣欣向榮的投資盛況來吸引其他投資者。
在平臺的發展初期,由于要對投資人剛性兌付,一旦發生壞賬就難以覆蓋,只能通過發布假標來吸引投資者,后續的資金跟上才能填補之前的窟窿,這種運營模式無異于是“拆了東墻補西墻”,但是一旦后續資金跟不上,將直接導致平臺的資金鏈斷裂,最終造成平臺的崩盤。
因此,投資者千萬不能投資自創資金池、自融自用的平臺。一旦選擇自融平臺,省去中間環節,投資者將面臨資金收不回來的困境,所以投資者要對自己所投資的項目進行風險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