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故事①:帝王篇
- 《時刻關注》編委會
- 2461字
- 2019-10-24 13:46:56
“肥胖皇帝”——明仁宗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長子,他的儒雅與仁愛曾深得朱元璋的喜愛。他算是明朝時期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在位期間鼓勵發展經濟,減少戰爭,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差點因肥胖失去皇位
明仁宗朱高熾作為明朝在北京城的第二位皇帝,算得上是一位好皇帝,他性格穩重沉靜,行識有度,不像其父親朱棣那樣喜好殺戮。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朱棣并不怎么喜歡這位長子,再加上朱高熾體態肥胖,腳上又患有疾病,每次走路都需要內侍攙扶,這樣讓朱棣更加不喜歡他。
朱棣在發動“靖難之變”時,由于朱高熾身體肥胖的原因,命他留守北京城,而隨軍作戰的則是他的第二子朱高煦。因為朱高煦本人作戰英勇,與朱棣頗有幾分相似,并且在戰爭中多次救朱棣于危難之間,因此朱棣就曾對朱高煦許愿說:“你大哥多病,將來皇位必將是你的?!?/p>
在“靖難之役”后,朱棣順利地登基稱帝,但在立皇太子的時候朱棣卻猶豫了起來,如果從戰功上來看,朱高熾和朱高煦兩人互有千秋,朱高煦雖然在戰場前線立下了不少戰功,不過當初留守北京城的朱高熾曾以萬人之軍成功地阻擋了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的50萬大軍,保住了北京城。
但從朱棣個人喜愛程度來看,朱棣更加喜歡次子朱高煦,因為朱高煦性格與自己很像,但朱高熾就差點意思了,還有他的體態過于肥胖,出于這個原因朱棣差點廢掉朱高熾皇太子的地位。
不過廢長立幼在封建社會的帝王家可是一件不好辦的事,弄不好就得斷送江山,尤其朱棣才剛剛從侄子那奪下江山,出于謹慎他就召見大臣討論此事,結果大臣們一致表示支持立朱高熾為皇太子。原因有兩個:其一,朱高熾是當年太祖皇帝最喜歡的皇孫,在朱棣還是世子的時候就隔代欽點朱高熾為“圣孫”;其二,朱高熾本人又沒有犯過什么有損皇室的錯誤,而且他性格儒雅又懂得為君之道。就這樣朱高熾在大臣們的一片稱贊聲中被立為皇太子,后來在公元1424年8月登基稱帝。

明仁宗朱高熾畫像
說來,朱高熾的皇位真是得來不易,要不是大臣們的求情,也許他真的會因為肥胖而失去太子之位,也就更不能稱帝了。
揭秘朱高熾之死
朱高熾自1424年稱帝后,勤于政績,鼓勵發展經濟,減少戰爭,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礎。但就在他勤于朝政的時候,在1425年突然猝死于宮內欽安殿,更為奇怪的是他的死因在正史中毫無詳細記錄,這也讓明仁宗朱高熾的死因成為了千古謎案。
因為正史上缺乏記載,朱高熾的死引發了后人的無限猜想,有關他的死因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四種說法:第一種因縱欲而死;第二種被長子朱瞻基謀害;第三種死于后宮之爭;第四種誤食“靈丹妙藥”中毒而死。那么這有關朱高熾之死的這四種說法哪種更可靠呢?不妨一一來看一下。
第一種說法:因縱欲過度而死。
要想知道朱高熾是否因縱欲過度而死,就要搞明白他是否是一位好色之徒。其實朱高熾的貪色程度在明史上還算比較低的,不過作為九五至尊的皇帝縱欲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他們身上都擔負著將江山世代傳承下去的重任。朱高熾雖然肥胖,但也不會例外。并且從當時的一位名叫李時勉的大臣的一份奏折中就可以看出,朱高熾的確存在縱欲的情況。
李時勉在奏折中勸朱高熾“謹嗜欲”,朱高熾看完后大為惱火,當時就下令將李時勉處死。在李時勉生命垂危之際,他仍難忘此恨,說“時勉廷辱我”。由此可見,朱高熾確實縱欲無度,李時勉奏疏觸及其痛處,否則不會如此耿耿于懷。

正陽門箭樓
第二種說法:被長子朱瞻基謀害。
被長子謀殺的原因很簡單,朱瞻基想快點稱帝。不過這種說法疑點重重。朱瞻基也就是后來的明宣宗,他和父親的關系向來很好,而且朱高熾能夠得到皇位,還與他多少有點關系,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
據說,當時朱棣被立皇子之事搞得整天郁郁寡歡,時間久了自然身體憋出了點毛病。一天正當他又為立皇子的事情感到苦惱的時候,朱瞻基來到朱棣身邊,對朱棣說:“爺爺,我爸爸聽說你的身體最近不適,總是睡不好覺,他讓我轉告您,您一定要多注意身體?!?/p>
朱棣聽到這句話后,那種家庭的溫暖撲面而來。雖然他不喜歡朱高熾,但面前這位小皇孫他卻十分喜歡,因為他覺得小皇孫朱瞻基聰明英睿,膽識過人,有帝王之相。如果將來他成為大明朝的皇帝,自己得到的江山一定會永世長存??墒茄巯掠植荒芨舸鷤魑?,為了能讓朱瞻基將來稱帝,他只能將皇位傳給他的父親朱高熾。
由此可以見,朱瞻基成為皇帝已經是遲早的事了,他沒有必要去謀殺自己的父親,提前稱帝。再者,正史上或者野史中也毫無父子二人因此事大動干戈的記載,所以這種說法基本靠不住。
第三種說法:死于后宮之爭。
在《野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郭貴妃(朱高熾眾多妃子之一)因為憑借自己給朱高熾生育了三個皇子,并且這三個皇子都被封王,而想成為皇后。一天,她設宴邀請朱高熾以及當時的皇后。席間,她親自為皇后斟酒,并向她敬酒。不過,皇后早就知道這位郭貴妃對自己的位子窺視已久,所以遲遲沒有接過那杯酒。就在這時,朱高熾見宴席上的氣氛十分尷尬,便說道,郭貴妃向皇后你敬酒有什么不能喝的?然后搶過那杯就一飲而盡,看著朱高熾喝了那杯酒后的郭貴妃頓時大驚失色,隨便找了個借口結束了這場宴會。
而朱高熾在喝完那杯酒不久之后便去世了。但這件事并沒有到此結束,朱高熾死后,根據《明宣宗實錄》記載,這位郭貴妃也在殉葬之列,要知道其實郭貴妃原本不應該殉葬的,因為她生有三個皇子,并且每個都被封王了。按照明朝殉葬制的規定,只有那些沒有子嗣的妃才太會被殉葬,而郭貴妃為什么也被列入殉葬之列,這是否與那杯酒有關,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種說法:服用“靈丹妙藥”而死。
關于這種說法也說得十分逼真。身為皇帝的朱高熾同樣也想長命百歲,永遠當皇帝,因此難免會相信丹藥能延年益壽的說法,并且整個明朝幾乎歷代皇帝都有服用丹藥的習慣。
關于這種說法在《病逸漫記》一書中也有記錄,說當時朱高熾的一位貼身太監,給朱高熾送去了當日要服用的丹藥,朱高熾服完丹藥后沒多久就去世了。
這種說法倍受后人的信任,說朱高熾很有可能是因此而喪命的。
這就是有關明仁宗朱高熾死因的幾種說法,這四種說法看似都有理有據,到底明仁宗朱高熾是因何而死,史學界一直沒有定論,因此這個千古謎案至今也沒有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