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結
(1)財務報表錯報可能由于錯誤或舞弊所致。舞弊三角理論認為舞弊形成的因素是由壓力、機會和借口三要素組成的。被審計單位治理層和管理層對防止或發現舞弊負有主要責任。注冊會計師有責任對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報導致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鑒于舞弊不太可能是孤立發生的事項,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該項錯報對審計工作其他方面的影響。
(2)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審計工作,只能對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合理保證與有限保證的區別是顯著的。審計過程中的審計風險客觀存在。審計風險由重大錯報風險與檢查風險構成。注冊會計師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與所需的審計證據存在同向變動關系。
(3)注冊會計師應合理保證審過的報表不存在重大錯報,應在審計基礎上出具審計報告,并與被審計單位管理層、治理層溝通。注冊會計師應考慮具體事項合理確定審計范圍,審計范圍受到限制常常會影響到注冊會計師發表的審計意見。財務報表審計過程包括接受業務委托、計劃審計工作、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實施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完成審計工作和編制審計報告等。
(4)注冊會計師應根據審計總體目標及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認定制定具體審計目標,包括與交易和事項相關的審計目標、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審計目標及與報表列報相關的審計目標。
(5)注冊會計師應當遵守與財務報表審計相關的職業道德要求,應當保持職業懷疑,應當合理運用職業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