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專利導航分析研究報告
- 周國輝
- 2630字
- 2020-07-07 14:11:00
2.3 我國地理信息產業專利主要申請人
圖2-2-6和圖2-2-7顯示了地理信息產業中國專利國內申請人和國外申請人排名情況,本次排名未對子母公司、關聯公司、集團公司進行專利數量的合并,僅以專利申請文本的申請人進行統計。從圖中可見,國內申請人和國外申請人排名有很大不同,國內申請人位列前茅的是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國家電網公司這類大型國企,說明我國的地理信息產業創新大多處于研究階段,民用領域的應用也主要集中在用電等基本生活領域,而國外申請人位列前茅的則是企業居多,說明國外企業在地理產業相關技術的民用領域較國內發達。

圖2-2-6 地理信息產業中國專利國內申請人排名

圖2-2-7 地理信息產業中國專利國外申請人排名
從圖2-2-6和圖2-2-7顯示的數量看,目前地理信息產業中國專利申請數量本土大專院校、企業等占據優勢地位,這與地理信息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國內市場才剛起步有較大關聯,跨國企業在該領域并未在中國投入較大的力量,中國企業應趁機加快發展,利用國家的政策環境,占領戰略高地。
圖2-2-8和圖2-2-9顯示了地理信息產業中國專利國內外排名前5的申請人的技術構成情況。從圖中可知,國內申請人和國外申請人在技術構成上有很大不同,國內申請人以數據處理技術分支和遙感探測技術分支為主,而國外申請人則以工程測量和數據處理技術分支為主,從側面表明國內地理信息產業起步晚于國外,在傳統的工程測量技術領域沒有足夠技術沉淀。

圖2-2-8 地理信息產業中國專利排名前5的國內申請人技術構成

圖2-2-9 地理信息產業中國專利排名前5的國外申請人技術構成
圖2-2-10和圖2-2-11顯示了地理信息產業中國專利國內外排名前五的申請人歷年的專利申請狀況。從圖中可知,排名前列的國外申請人每年申請數量大體一致,整體數量在2000年后有所增長,但漲幅并不明顯,而國內申請人每年申請占比和排序大體固定,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枝獨秀,第二和第三位的爭奪較為激烈,國家電網公司有趕超武漢大學的趨勢,這反映了國內地理信息產業民生領域的快速發展勢頭。

圖2-2-10 中國專利排名前五的國內申請人歷年專利申請占比

圖2-2-11 中國專利排名前五的國外申請人歷年專利申請占比變化
表2-2-2顯示了中國專利國內外排名前五申請人專利類型情況。從表上看,不論是國內申請人還是國外申請人,發明占比均非常高,除了國家電網公司外,其余國內申請人的發明占比均達到了90%以上,國外申請人更是達到了全體100%的發明占比,整體上顯示出國內外業內領先創新主體對專利質量的重視,國外申請人發明專利占比100%的結果也從一個側面顯示了國外創新主體對專利的重視程度仍要優于國內創新主體。
表2-2-2 中國專利國內外排名前五申請人專利類型情況

基于發明占比較高,因此單獨分析國內外申請人中國發明專利法律狀態情況,如圖2-2-12所示。



圖2-2-12 中國專利國內外排名前列申請人專利法律狀態情況
從圖2-2-12看,國內申請人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國科學院電子研究所的專利狀況較為理想,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在專利總量中占據較大優勢,側面反映出創新活躍度較高,同時授權專利在專利總量中占據較大優勢,權利終止的專利占據少數,側面反映對自主專利進行了較好的知識產權管理。而國家電網公司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數遠大于授權專利數量,因此總體上其扮演的是一個行業新進者的角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排名前五的國內申請人中唯一一家授權專利數量高于進入實質審查階段專利申請量的創新主體,且權利終止的專利量也高于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的專利申請量,猜測可能是該大學研究的戰略有所轉移,其對地理信息產業的關注度有所減少。國外申請人中,大體專利維持狀況較好,權利終止的專利較少,專利量較少,揭示了國外申請人還未在中國相關領域開展專利布局,對國內創造主體而言,應當抓住這個空隙,有戰略、有針對性地圍繞自身進行產業專利布局。
重點申請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內專利分析如表2-2-3所示。
表2-2-3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內專利技術分支構成

表2-2-3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內專利技術分支構成表,結合圖2-2-13可知,該大學的優勢領域在數據處理和遙感探測,其中尤為擅長圖像數據處理和遙感器類型,其余二級技術分支的專利僅占總量的2.4%。

圖2-2-13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內專利申請趨勢圖
圖2-2-13列出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兩個重要二級技術分支的申請趨勢圖,可以看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對二者研究的開始時間基本是一致的,但該大學對二者的重視程度有所區別,圖像數據處理每年的申請量增長都是明顯的,而遙感器類型在2011年之前只有零星的專利申請,每年的專利申請數量不超過20件,2012年開始有了快速的增長。
分析其專利的合作情況,發現合作申請專利5件(表2-2-4),從專利號可知,5件均為發明專利,技術分支同樣集中在遙感器類型和圖像數據處理,結合表2-2-3可知,其合作專利占總專利量的0.67%,占對應技術分支的2.33%(遙感器類型分支)和0.19%,可見該校與企業等市場主體的聯合創新意識不高。
表2-2-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內專利合作申請表

續表

分析其專利的實施狀況,發現轉讓專利4件(表2-2-5),未發現有實施許可備案情況。4件轉讓專利均是發明專利,有1件專利處于申請階段,3件專利已獲得授權,其轉讓的單位西安中電科西電科大雷達技術協同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和西安航天天繪數據技術有限公司與合作申請的單位高度重合,證明其開展校企合作較少,合作對象有限,產學研合作不緊密,專利轉化率低。
表2-2-5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專利轉讓情況

續表

分析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專利的被引用及有效情況(表2-2-6),可以看出,被引用次數在10次以上的專利共6件,出現在圖像數據處理和遙感器類型兩個該學校的優勢技術領域,但遺憾的是所有專利均已失效。而被引用專利在5~10次的專利為8件,圖像數據處理技術分支有6件,遙感器類型技術分支有1件,剩余的一席之地被GIS數據處理占據,同樣失效占比較高,有6件專利失效,僅1件有效,另有1件在審查中。將被引次數限制在1~4次,發現專利共36件,有22件專利失效,失效情況隨著引用次數的減少逐漸好轉。
表2-2-6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被引專利及有效性情況

圖2-2-14反映了該學校國內被引專利申請失效的具體原因,可以看出,被引次數為10次以上或者5~10次的失效專利中,所有失效的專利失效原因均是視為撤回或者駁回,即使擴展到被引次數為1~4次,也僅有1項專利是因為未繳年費而失效,即除1項專利外,其余專利并未獲得過正式授權,上述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并不被認可,因此上述被引次數較高的專利申請所述技術方案并不能被認為是有新創性的高價值技術方案,僅僅是一些公知技術,從這個角度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專利的含金量不高。

圖2-2-1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內被引專利申請失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