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獻給蘇長安
- 瑪麗蘇之神
- 酒神公子
- 2238字
- 2019-09-04 18:03:11
蘇長安收到一條通知,彼時她正在圖書館中讀里爾克的詩,這條短信打擾了她的安寧。
“親愛的蘇長安同學,你已被選上學院微電影的女主角,請于周六上午9點于圖書館參與拍攝。”
蘇長安根本不知道有什么拍攝,她撥通這個電話,是學生會的宣發部,宣發部部長接的電話,“學校很重視這次宣傳片,希望你能夠和荀星燦他們合作,共同將本次微電影拍好,十分感謝。”部長迅速掛斷電話,不留給蘇長安反悔的機會。
蘇長安傻眼了...這下騎虎難下了...
她找舍友打聽到了荀星燦的微信號,舍友還笑她不知足,一個洛楊還不夠,還想再來一個...
她問荀星燦怎么回事,他也只是說只能是蘇長安,非蘇長安不可,她不來她只能負全責,來了給她一千塊...
此等好事怎有放棄的道理!
到了周六早晨,蘇長安不慌不忙地繼續自己晨間流程,做瑜伽,聽英語,早讀。只是將三明治換成一瓶藍山咖啡。
蘇長安無奈,打蛇上棍不得不上。幸好她平時有備用的制式服裝,白襯衫,紅領結,灰色百褶裙,一雙牛津鞋。儼然一個乖巧學生。,雖然她不穿這身也是乖學生。
蘇長安提前十分鐘到達圖書館,工作人員已經在準備架攝影機,支打光板,連接電腦。荀星燦靠在桌子旁,栗色的卷發劉海垂下遮住他的眼睛,他一手撐桌,一手拿著稿子看得仔細。
他是個太過美麗的男孩,但他不是顧影自憐的納克索斯,他是優雅的天鵝,雖美而自知,但不以此為一等事。
他忽然抬頭,看到蘇長安向他走開,他粲然一笑,宛如幼童般清澈的眼睛笑彎,月牙型的笑眼宛如桃花花瓣,蘇長安心都快化了...
第一個場景,劇本上這樣寫的:蘇長安在圖書館中漫步,隨著她的移動,鏡頭能夠拍攝出圖書館的場景分布,她在第二書庫中找到一本博爾赫斯文集,她和荀星燦同時碰到,兩人相視一笑,在自習室中一起看書賞析。
蘇長安被重新裝扮,穿上了印有學校logo的西裝外套,打上了學校圖案的領帶,看起來正式而文藝。荀星燦身著白襯衫淺藍牛仔褲,作為學生。
“321,action!”
蘇長安輕輕地走在走廊上,裙裾隨著她的步伐跳動。
“卡!女主角回來,下一條。”
蘇長安輕輕地走在走廊上,發絲隨風舞動...
“卡!”導演喊停,來個電風扇...
蘇長安面對電風扇,發絲隨風瘋狂舞動...
終于終于到了書庫的拍攝。蘇長安伸手去拿那本博爾赫斯文集,與荀星燦溫暖的指尖相觸...兩人假裝驚訝地互看。
“卡卡卡!”導演喊停,“你倆表情跟見了鬼似的...”
再來一條。
兩人相觸,蘇長安轉頭,抬眼,正對上荀星燦溫柔的眼神。
蘇長安有些臉紅...
“卡!”導演又喊停,“給演員補補睫毛膏!”
第二場景是蘇長安和荀星燦坐在自習室中學習,為了體現過了幾天,為難荀星燦換了好幾身衣服...
第三場景放在了下午,拍攝兩人在體育場一起打羽毛球的場景。
蘇長安不太擅長羽毛球,找了一位羽毛球社的學姐當替身,總體拍攝還是很令人滿意的。
蘇長安只覺得好累,演戲比學習累多了。荀星燦嘻嘻哈哈的,一直問蘇長安想吃什么喝什么。
蘇長安有氣無力,但她現在需要黑巧克力補充體力愉悅心情來著。
三天兩晚的拍攝結束了。荀星燦打算請大家聚餐作為報答,蘇長安連忙推辭,她還有很多工作要處理。
這時導演開口,“來吧來吧,這可是星燦特意為你準備的,一番心意呢!”
荀星燦連忙打斷導演,“哪有哪有”,他不敢看蘇長安,“那個,你別聽導演瞎說。”
他的臉好紅。
導演連連搖頭,感慨道:“現在的年輕人啊...”
蘇長安一頭霧水,她準備跟上導演,卻被荀星燦一把拉住手腕。
她順勢另一只手拉住他的手腕,很認真地問他,“這個想法是你提出的么?”
“嗯...”
蘇長安接著問:“這個片子是你策劃的嗎?”
“嗯...”
“謝謝你”,蘇長安淺笑。
“嗯?”荀星燦抬頭看她,正對上她柔柔的笑顏。
“謝謝你為學校做宣傳。”
她放開手,離開他。他站在原地,心臟好像被什么東西緊緊地攥住,不然為什么會這么疼?
蘇長安夠狠,不給他半分表白的機會。
他終于能體會到劇本中男主角的感受了...
三天后,蘇長安在造型室看賬本和顧客評價,突然收到了導演發來的視頻樣本。
微電影只有四分鐘,起初圖書館內的相識相知,晨間河邊的看書散步,體育場上的汗水與歡笑,每一個自習的夜晚。
再是男孩越來越優秀,參加了許多活動和比賽,他變得很忙很忙。蘇長安飾演的女孩總是在自習室外笑著看著他,一身白裙與他隔著玻璃看書。
最后一個傍晚,男孩有些空閑了,站在他們常駐的橋邊看那本博爾赫斯文集,女孩穿著全套制服笑著走上前,一如他們初見時的樣子。兩人相聚卻無話,因為女孩身上籠罩著夕陽的金光——她快消失了。夕陽漸晚,暮色蒼茫,藍紫色的籠罩著天際,橋邊只剩下白衣少年的身影...
視頻上出現了“法國,巴黎”字樣。
片中的少年已經只身前往巴黎求學,他一身風衣圍巾,他更加成熟穩重了,只是依然隨身帶著一本博爾赫斯文集。
這場微電影以戲劇性結尾作為結束。蘇長安代表的是學校本身,荀星燦代表的是終將離開的學生。最后學生因為對學校的愛而努力成長,考上了法國的商學院的研究生,他午夜夢回,母校已不在身邊,他會起身寫信,并在晨光中站在橋邊遠眺,一如在曾經的母校。
身穿風衣的少年倚在橋邊,背景樂I Gave It All響起,夾著荀星燦溫柔的聲線,他念的簡略版的博爾赫斯抒情詩《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風衣少年漸漸與白衣少年的身影重合,晨曦漸濃,金光灑下,女孩的身影又出現在少年身邊,他淚眼凝望,輕輕說了一句——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給你瘦弱的街道、絕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
我給你我的書中所能蘊含的一切悟力,以及我生活中所能有的男子氣概和幽默
我給你一個從未有過信仰的人的忠誠...
我給你我設法保全的我自己的核心——不營字造句,不和夢交易,不被時間、歡樂和逆境觸動的核心
我給你我的寂寞
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