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往事(二)
- 大院傳奇
- 擎越
- 2018字
- 2019-09-02 21:56:13
時近中午,酒樓的生意還算不錯,來吃飯的客人逐漸變多,也有彈曲賣唱,變的熱鬧嘈雜起來。
這時,上官征鴻忽然發現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大街上,穿一身錦袍,留著短須,赫然便是曹三光。
當日羽林軍在圍捕曹三光的時候,時近晚上,天色昏暗,加上人數眾多,上官征鴻又穿著軍服,而此刻是孤身一人,又換了便服,曹三光并未發覺。
但上官征鴻恐此賊人記憶奇佳,記住自己的相貌,依然側身,向角落的陰暗處挪了挪。他之前選擇坐的地方就在酒店一個僻靜的角落,并不太惹人注意。
他一邊觀察曹三光的動向,一邊思考抓捕之策。此時召集援軍,必然是趕不上了,少不了自己孤身一人與此賊周旋一番。
可巧,曹三光也上了酒樓,也在二樓找了個座位坐下,點了一大盤鹵肉,一大壺酒,一邊吃喝,一邊張望,像是在等什么人。
他背上有個包袱,里面鼓囊著像是裝有什么器物,吃飯的時候也并未解開放下。
上官征鴻暗暗觀察此地的環境,這會吃飯的人多,如在這里動手,自己若幾招之內制不住此賊,定會殃及普通百姓,而且此賊輕功甚好,如果交他逃脫,他又熟悉此地環境,必也不好追捕。
當下并不著急動手,想先看看情況,一會悄悄跟上他,待到僻靜之處再動手不遲。
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位中年人走上樓來,五六十歲的年紀,目光炯炯,除了身材比普通人略高一些,穿著服飾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
但此人一上樓,幾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他了。
上官征鴻一望便知此人一定身負武功,而且絕對不弱!雖然這個人沒有顯露任何功夫,也沒有任何真氣外泄,但像上官征鴻這樣長期習武之人,卻能夠感受到對方身上那種跟自己相似的氣場,就像山林里的猛虎,荒原上的狼群一樣,當有自己的同類出現的時候,總能感知一二。
上官征鴻不辨敵友,當下仍然默默觀察。
那人上樓掃視一周,看著每張桌子都坐有人,便走到曹三光坐的那一桌前,拱手道:“壯士可介意老朽這這里拼個桌?”
曹三光斜著眼睛看了這人一會,說道:“可以,坐吧。”
那人叨擾坐下,卻并不著急點菜,只微笑著看著曹三光。
上官征鴻心下暗暗留意,心想,這人可能是來跟曹三光交易的,看樣子二人之前沒有見過面,應該會有什么接頭暗號,便一遍飲酒做樣子,一邊更加小心留意。
這上官征鴻猜得不錯,此人確是來跟曹三光交易的,只不過交易只是個幌子。
來人就是當時的武林盟主卓一航,他因來荊州辦事,荊州的武林同道知卓大俠前來,也是熱情款待。
一日大家一起飲酒暢聊,其中有一人說道他在荊州府看到了曹三光。提起這人,大家翻出他之前干過的那些為非作歹的事情,莫不咬牙切齒,痛斥一番。
卓一航并未見過曹三光,但也在江湖上聽過此人的劣跡。心想承蒙江湖同道看得起,讓自己做個盟主,有江湖紛爭的時候,給大家一個調停。雖說只是個稱號,但如果今日能夠為武林除了此害,也算做了件有意義的事情。
當下便與眾人商議,言說自己想為武林除了此害。
眾人聽聞卓大俠要出面收拾此魔頭,都擊掌稱快。只是這曹三光為人特別機警,狡兔三窟,沒有來沒有什么固定住所。輕功又好,對于江湖邀戰,從不參加,如何找到此人倒是個難題。
座上有一荊州本地的武林人士,昔年曾與曹三光打過幾次交道,說道這曹三光其實生活也有軌跡,每每無錢了,便要外出作案,盜得銀錢或寶物,多半要回到荊州府來揮霍。而且他所盜的寶物一般要經過荊州府的黑市變現,我們可以在黑市放出消息,說有人高價求寶,或許可以引誘此人現身。
大家都贊此計甚妙。
當下議定,由卓一航扮做外地求寶的客商,大家分頭去散播消息。
不出兩日,這曹三光果然中計,雙方通過線人約定在此相會交易。
這時曹三光看有人做到對面,也打量了一番。問道:“尊駕貴姓?”
卓一航道:“鄙人姓風馬牛,敢問壯士貴姓?”
曹三光道:“我姓楚漢界。”
說罷,二人相視一笑。原來這是二人提前約定好的切口暗號,這時對上號,說了找對了人。
但曹三光這廝極為的狡猾謹慎,今天對面的人讓他莫名的感受到一種壓力,從而讓他有一種不良的預感。這種感覺讓他之前多次保命。
他現在還不是很放心,他決定還要再試上一試。
他拿起一根筷子,毫無征兆的突然急刺卓一航胸前膻中穴。這膻中穴是經脈運行中非常重要的一處穴位,被貫穿內力擊中的話,輕則真氣渙散,重者一命呼嗚。不可不防。
卓一航見曹三光突然試探,筷子刺來,竟然帶著風雷之聲,顯是內力不弱,更加確定此人就是曹三光。既然已經找到人,那也不必再偽裝身份,當下兩指伸出,夾住了筷子,筷子紋絲不動。
曹三光一看卓一航的神情一變,便知自己的懷疑是正確的,見對方只用兩根手指頭就夾住了自己幾乎全力施為的筷子,便知對方功力在自己之上,又不知道對方來了多少人,便想要逃走。
卓一航也猜到了曹三光的心思,見他撤筷,手指做鷹爪狀,急抓曹三光的手臂。曹三光知對方功力深厚,一旦被抓,極難脫身。他腦子轉的飛快,左腿撐地,右腿猛的踢向面前的桌面,同時左手抓起桌面筷筒里面的一把筷子,用內力向旁邊一桌人射去。
卓一航見了曹三光的反應,心里有三分佩服,七分鄙夷。佩服其思維敏捷,行事果斷。但對其用筷子傷無辜百姓的做法,卻非常鄙夷。
果然是毫無憐憫之心的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