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康熙帝冷語誡賢愚 魯嬤嬤溫言論得失
書名: 紫垣夢作者名: 紫竹弄雨本章字數: 6985字更新時間: 2019-08-21 20:29:41
和嬪為表示虔誠悔過,便捏出一篇《女德閱感》,長篇大論,工工整整,寫了出來。又暗暗地托趙公公說和。趙昌思索一番,此事約摸辦得到,便收了銀子和文章,巧妙見與康熙。
趙昌見康熙高興時,便將文章獻上,道:“這是天青苑的和嬪娘娘寫了請皇上過目的。”
趙昌看康熙臉色,緩緩道:“娘娘思念皇上,又不敢說,所以獻上這篇文章。”
康熙笑道:“你沒有看過嗎?這里面不是寫思念之情,寫的是歷代女子的德行。”
趙昌想了想笑道:“奴才怎么敢看?那和嬪娘娘一貫嚴肅,自重身份,自然不會寫在文章里頭,皇上最注重女子的德行,娘娘寫了這么多,正是領會了皇上的心意,想讓皇上看了高興。”
康熙道:“寫的不錯,有真情實感在里頭。妃嬪嚴肅守禮,原是不錯,只是過于嚴肅,難免有生分之感。她還說了什么呀?”
趙昌笑道:“當然是盼與皇上一見了。”
康熙道:“看起來你又收人家銀子了。”
趙昌道:“奴才知道娘娘粉利少,只敢要了一點。說起來娘娘也是可憐,這幾年想必受了不少委屈。”
康熙道:“宮里的人,原都是見風使舵,我宣召了她,自然可以令她好過些。想必她受了幾年折辱,也學會怎么做人了,如此就恢復她的年俸好了。”趙昌于是去天青苑傳旨。
茜菂道:“我的娘娘,見了皇上,可不能再哭了,一定要笑才是。”
和嬪道:“你放心,我一見到皇上,眼淚便嚇回去了。”于是便去見康熙。
和嬪行了禮,康熙卻不令坐,和嬪只得站著。康熙問道:“做文章是一回事,做人是一回事,你可能做到心口如一啊?”
和嬪謹慎答道:“賤妾做一切事體,均以皇上的言語教誨為準,不敢有一絲逾越。”
康熙問道:“從前的事,你是如何想的?”
和嬪道:“賤妾得蒙天恩,侍奉皇上,理應面面俱到,實不該有負圣恩。賤妾不敢辯自己年輕愚昧,究本窮源,還是賤妾沒有領會天地乾坤之意,妄自驕傲,令皇上失望。”
康熙道:“你從前錯了哪些事,是如何錯的?”
和嬪只得硬著頭皮認真檢討:“皇上將理財之事托與賤妾,賤妾只顧做事,不通圓衡之術,不明就里,枉加裁奪,令皇上和各位娘娘為難;賤妾書寫詞句,不經思度,胡亂傳示,引人揣測,有損仁孝皇后令名;皇上令賤妾代批奏折,賤妾理應進諫推辭,不該厚顏應承,驚動御史,有損皇上圣德。”
康熙道:“自古天地乾坤有別,宮內妃嬪,理應親蠶理絲,恪盡孝敬侍奉之職。古代后妃,有代理朝政之事,禍事多于好處。即便果然才能與男子相當,傳揚出去,國體顏面何在?牝雞司晨,總非吉兆。我朝圣明如太皇太后,有輔佐兩朝之功,尚一直謙于幕后,不越朝前,爾之小小才能,可敢與并論乎?”
和嬪忙道:“賤妾團泥之質,安敢妄攀云渺。承蒙皇上面命教誨,實在是賤妾的福分。”
康熙道:“女子事夫,當如臣之事君,秉忠直之心,持和婉之態。首要之事,乃是盡守本分,不越禮制。夫婿之功,必定先有內幃安和,夫婿之過,必定有內幃不具賢德,不知勸諫。‘家人離,必起于婦人’,可知女子的德行關乎夫婿的功過。女子一言一行,關乎家宅安寧,甚至與社稷安危。古來多少功過得失,皆有女禍所起。這些你已經在文章里闡述明白,重要的是領會精神……”
和嬪不敢怠慢,一邊聽康熙如何說,一邊想著《女德》之言,思索如何對答……
是夜和嬪從壽萱殿出來,如釋重負。想到恐怕自此與胤禛恩情絕矣,心中未免難過。又恐他在外邊布置起來,第二天便急急寫了幾封,流水而寄。胤禛收到書信,拆開一看:
壺蝶一夢迷莊叟,杜宇懷珠托望帝。
楚王意氣莫輕發,虞子涵脈自偷生
胤禛看了,便將書案上的物事盡力一推,連一方珍貴的“飛星硯”也摔碎了,姬妾們從未見他如此,都不敢進來。
康熙聽聞和嬪有孕,有些疑惑,叫過趙昌密問:“和嬪此次著文邀寵,有了身孕,你去查查,看看其中有無古怪。”
趙昌過幾日回到:“已派得力之人細細看過,瓷宮一帶,少有人去,就是宮里也只有一個姓寧的老太監并一個小的,還有兩三個嬤嬤宮女,都是極老實的人。聽說每到有匠役人等進入園中,娘娘便謹守禮節,閉門不出。”
康熙道:“既如此,若能月份大了,就挪出多派幾個嬤嬤照看吧。”
和嬪見胤禛未有片言只語回復,心中更加難過,怕于胎兒無益,便時時寧息調氣,自告心中與胤禛斷絕。
誰知一月過后,胎兒竟無聲滑落。老太醫進來診治一番,倒是無妨,也不過是尋常調治,便即告退。皆因宮中娘娘,多有氣郁憂思之癥,又養尊處優,不大勞作,是以每年總有數位娘娘小產,太醫們已是司空見慣。
和嬪身子無恙,卻如同抽去了魂靈,心病難醫。想到費盡心機,卻弄到這個結果。胤禛厭棄自己,家里的人,看指不上自己,如今早不大往來;宮墻之內,無盡歲月,今后都是折磨。又想到古書所言貞節重大,如聲聲在耳,想到自己所為,既為世人不容,亦為胤禛不齒,實在可怖。
和嬪便不思飲食,弄到骨瘦如柴,一挨枕頭,萬般思緒如鉛罩霧籠,不能排去,真恨不能將心挖去才是。有一天竟不能吃飯,盡作嘔逆,茜菂見了,十分害怕,摟著脖子哭道:“我的好娘娘,你就別再亂想了。我從小跟著你,你就像我的親姐姐一般,若你有個三長兩短,我可怎么辦?”
和嬪道:“我走了,你就出宮嫁人便了,不要再為我操些沒用的心。”
茜菂道:“我不愿意嫁人,只愿意一輩子跟著娘娘。就算是別人都忘了娘娘,娘娘還有嬤嬤和我,我們三個人,如同一家子一樣,娘娘怎么忍心舍得我們這么多年的情義。”
和嬪道:“自從我入了宮,你們也沒過幾天好日子,多是因為我在外邊受氣,都是我帶累了你們。”
茜菂道:“不如我想法子出宮去問問……”
和嬪道:“不許去!與他無關,我如今只恨自己,從來做的事體,都與女訓背道而馳,所以才落到這個結果。像我這樣,沒有了名節,本來也不應該活著。”
茜菂伏身哭道:“什么名節,難道比命還重要嗎?不如趁此機會和皇上和好也是一條路,為何定要上絕路呢?”
魯嬤嬤忍住淚,去設法弄些竹茹猴頭茯苓山藥來與和嬪調治。
魯嬤嬤無奈又請太醫,太醫診脈道:“娘娘此癥與落胎似無干系,而是氣血羸弱,飲食不濟,睡眠不足。”
魯嬤嬤道:“吃不下飯,吃了便吐。”
太醫道:“心神失養,脾土有損,氣機郁結,氣血暗耗,胃液不足,陽氣不能下達……”
見魯嬤嬤一頭霧水,太醫轉而說:“娘娘思慮勞神過度,夜不能寐,朝不能食,這也是宮中常有的癥候。若想得開,好好吃飯睡覺,比吃藥強。”便開了些補助心脾之藥,又囑咐些飲食要義。
入夜魯嬤嬤讓茜菂睡了,自己掌了燈,坐在和嬪床邊。和嬪昏昏沉沉,又不能睡著。魯嬤嬤喂她參須棗汁,和嬪勉強咽了一口。
魯嬤嬤道:“既然你睡不著,不如我講個故事給你。從前我侍奉孝康章皇后,聽到一些怪事。后來有亂說的人,都被治了罪,我那時候年紀小,又不愛說話,所以放過了我。如今我為了救你的命,所以說出來,也不算過失……”
和嬪不知道是何怪事,如何能救自己的性命,便細聽起來。
魯嬤嬤道:“太皇太后是何等樣的人,為了江山和孩子,一樣受氣。那時候多爾袞張狂的不行,因為他把世祖扶上龍椅,進了北京城,又和他的兄弟打遍天下。憑著這些天大的功勞,竟沒有他不敢做的事。到后來竟然和太皇太后成了親。只不過他們按滿人的習俗成的親,不教漢人知道。有人說,是多爾袞逼著太皇太后嫁給他,也有人說,是太皇太后為了籠絡住多爾袞。按照漢人的說法,太皇太后沒了名節,可是要顧了名節,這天下說不定就成了多爾袞他們兄弟的了。”
和嬪道:“原來太后下嫁是真的?”
魯嬤嬤道:“這事起初并沒有什么大不了,后來朝廷里面漢人越來越多,到如今已經不許再說了。后來世祖殯了天,皇上登了基,宮里多了兩位太后,當今太后是太皇太后娘家人,自然和睦;可是皇上的生母性子驕傲,經常對太皇太后說出些不入耳的話,天長日久傳了過去。太皇太后本來就是一個好強的女人,兩個好強的女人漸漸地容不下去……”
和嬪道:“怪道她年紀輕輕就去了,難道其中另有蹊蹺?”
魯嬤嬤道:“太皇太后有的是手段,她和那些八旗老臣們聯手,說是從滿洲風俗,把康皇后許嫁給一位剛剛沒了福晉的親王。懿旨一下,康皇后跑到太皇太后面前爭辯起來,說:‘宮中還有一位太后,你為何不先將她嫁出去?’太皇太后說‘因為你聰明過人,說話得體,像她那樣愚蠢的,嫁出去反而誤事。’康皇后說‘你不過是想把我趕出宮去,好一個人捏著皇上罷了’,太皇太后諷刺她說‘如今皇上還小,國家事情多,治國就要靠這些王公重臣,女人就要像牌一樣打出去,放著豈不是浪費?’康皇后說:‘你自己是這樣想的這樣做了,我可還要名節呢!’太皇太后聽了大怒,一掌摑過去,說‘你的名節竟比大清江山還重要嗎?’康皇后自小從沒有被任何人動過一指頭,便自盡了。”
和嬪聽了,深為駭異,魯嬤嬤說:“我雖然是伺候康皇后的,可是心里還是佩服太皇太后,死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活著面對一切磨難,才是難得廣闊的心胸,世間沒有過不去的事,老天爺給了你一次命,就應該好好活下去,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若是康皇后還活著,一定和當今太后一樣,安享尊榮。如今誰還能記得過去的人和事?誰還會在意康皇后心里的疼痛難過,恐怕連當今皇上都記不清了……”
魯嬤嬤趁著和嬪愣神,便將參棗汁喂她。接著說:“我一輩子沒有結親,宮里的事體,便是我的事體,康皇后去了以后,我便一心教授選秀女子的禮節舉止。后來因為和你家有些淵源,便跟了你,盡力達成你的心意。若是你一時想不開去了,我也只有收起哀痛,再去尋其他的事做便了。這世上可以做的事情有許多,娘娘可還記得你的‘瓷譜’,編好了可以流傳下去,讓世人記住有你這么個人……”
和嬪聽了,滴下淚來,魯嬤嬤見她喝完了,便服侍她睡下。第二天和嬪便開始勉力吃些飯食,兩人見了,高興不已。
突然有人遞信進來,竟是胤禛的信。和嬪不敢拆開,怕是絕情之言,魯嬤嬤道:“拆了便了了,不管他如何說,你只當街頭路人便罷。”和嬪打開看時:
我有瓊草,錮于烏浩,燭龍厲語,鬼母饞嘈。
朔風凄凄,冷雨蕭蕭,嘆我瓊草,何以傍靠?
長夜未竟,恨未破曉,瓊草飄搖,我心煎焦。
伐盡蟾桂,涸干銀渺,便入天極,懷我瓊草!
和嬪看了,感愧驚懼,原來自己竟深誤了他一片深情。見上面的日期,原來這信是早就寫好的,送信的人說:“前些時日因為托賀歧的事,宮禁查的很緊,也不叫入宮請安。為了穩妥起見,不曾派人入宮,所以遲誤了。”又問回復,和嬪想了想,便沒有寫回信。
待那人走了,和嬪方哭出來。茜菂道:“信上說的什么,若是不好的,娘娘千萬別放在心里。”
和嬪道:“他說一如從前,永不更改。”說著將那封信引火一燒。
這信竟如良藥一般,和嬪漸漸痊愈,只是想自己原本犯下彌天大罪,幸而皇上愿意宣召自己,免去一件大禍,自當感戴才是,如何能再起歪念?和嬪驚于信中悖逆之言,便決意與胤禛斷絕來往。
話說良妃拒絕藥食,眾人百勸不得,不過多久,便至彌留。依照宮中規矩,先移至殯安之所。良妃喚過蘇金壽道:“我自幼蒙叔叔教養,原該與你養老送終。如今不得已去了,叔叔不必以我為念,還望善自珍重。胤禩在外邊有弟弟們幫襯,原不缺錢,我也不用掛記與他。所幸我手里還有些錢財,除了留給跟著的人,余者叔叔好好收著養老吧。”
蘇金壽原本無子,將一腔慈愛之情,都給了良妃。如今見她頭發還是黑的,卻氣息全無,先于自己去了,一時不能接受。眼見太監宮女忙著收殮裝裹,蘇金壽跌跌撞撞,靠坐在外邊臺柱之上,懷里良妃給的銀票,散落出來,不知道被風吹到哪里去了。太監們出來看時,已經去了一會子了,原來他年高之人,受此打擊,竟然逝去。眾人見他忠心殉主,皆嘆息不已。
過了數月,胤禛得以進去探望,只見素瑩身著一件竹月色的袍子,清如茶,瘦若竹,身形并無變化,心便涼了,問道:“孩兒呢?”
和嬪道:“孩兒沒有了,這原是命數,不可強求……”
胤禛聽了,十分痛惜,和嬪道:“妾經此事已無顏見你。”
胤禛道:“這是哪里話來,原是我的過錯,我知道你是恨他的,這件事我知道你有多為難,我卻只能痛心疾首,不能救你……”
和嬪聽了這話,如同落在自己心坎之上,一顆淚珠滾落下來。
胤禛看了不忍,將她牽入懷中,和嬪掙脫開道:“從此以后你就不要抱我了。”
胤禛道:“如何忍心……”
和嬪嘆道:“君不顧惜妾的性命么?”
胤禛半響道:“也罷……”
和嬪又道:“你如何忍心輕易便說出這兩個字?”
胤禛:“……”
和嬪道:“書信我已經燒了,你不該做如此之想。”
胤禛道:“便是如何燒,我心中已經起了這個念頭,再打消也難了。沒有什么比皇位更重要,甚至是我的性命!”
和嬪聽了,十分害怕,道:“皇上是不會喜歡你我這樣的人的。我不管你是為了我也好,為了你也好,或是為了你一直以來的信念,這樣的事,我是萬萬不敢的。我從此定要遠離了你才是。”說著便走上圓梯,胤禛恨不能將她從梯子上拽下來,抱進懷里,卻只能忍心見她出去了。
時光飛逝,一天和嬪與茜菂依舊在“岳高流長”小踱,突然看到兩個人進入林中,正是胤禛和常青。和嬪見了他,卻不似往日一般激動慌亂。原來在自己心中,世間一切都似舊物,不引波瀾,于己而言,見于不見他,時刻都在心底。
常青與茜菂便去林外守候,胤禛道:“你我已有一年未見了,你過得可好?”
和嬪道:“我依舊在研讀道書,如何將自己融入萬物,便是要舍棄心底微念才好。”
胤禛道:“你可能做到?”
和嬪道:“做到做不到,我只需盡力即可。”
胤禛道:“我在參悟一個‘空’字,‘心靜隨緣皆自得,情空何事可關愁’,卻難做到。我覺得世間的事,得到才能放下,得不到,永遠難以舍棄,如何能做到‘空’?所謂‘一妄在心,一空難敵’,權也罷,情也罷,皆是如此。”
突然下起雨來,常青與茜菂便跑過來接,胤禛道:“我去工坊避雨,你也快回去吧。”
和嬪回了宮,心神不寧,便悄悄下去‘壺中天’。但見燈爐冷燼,案幾微塵,木壁上的“道德經”光色不改。和嬪摸著上面的字,正自感慨,突然板壁里面輕輕傳來暗記,敲了幾遍,和嬪終不忍心,于是打開板壁,只見胤禛站在里面。和嬪想剛剛還對他說心無一物,此刻卻站在這里,十分打臉,便害羞垂首,不敢抬頭。
素瑩被卷了進去,胤禛急忙匣好門,一邊親她,一邊去解她的衣帶。素瑩道:“別那么急……”
胤禛噙到脂甜粉香,更是意亂情迷,粗聲粗氣地說道:“能不急么……”
素瑩道:“小心別撕壞了衣服……”于是自己去解衣裙,一邊道:“為何這許久不來尋我?你有了一個嬌滴滴的美人,早將我忘了吧。”
胤禛道:“你要這么想,我也沒辦法——你們女子真是教人不知如何是好,我謹遵你的教誨,按捺住自己的心,不敢來見你才是真的,只是……真是想你的肉……”
二人述盡別離之苦,胤禛道:“你瘦了許多。”
和嬪道:“你的眼睛也凹下去了。”
胤禛道:“相思本是蝕骨物,久在心中難自覺”
和嬪道:“腹有相思難盡吐,扯扯做繭又成思,從此后我們只做個交心之人可好,別再這樣了。”
胤禛道:“哪有剛吃飽就甩鍋子的……好好好,都聽你的,我比你更多一重苦,男人的苦處,你們女子不能體會。皇上最近對胤禩又好了起來,可能是覺得逼死良妃,做的有些過了。”
和嬪問道:“那么外間的大臣們如何?”
胤禛道:“老八深得人心,即使跌了跟頭,眾人都跟著心痛。如今見了一點風,他府上又熱鬧起來了。人算和天算,就看哪一步贏了。”
和嬪心中可不這樣想,她如今才知道胤禛心中,早就有了一個埋藏了數年的宏愿。從前覺得如同摘星之事,此刻卻時時擺在心里面,近來所思所想,兒女情長已經漸漸淡漠。和嬪想大概是因為年歲的增長,便知道摘得星辰,才得見光,豈不比一切都強?她的眼里閃出幽幽的光來……
一天茜菂陪和嬪在水澤邊閑步,問和嬪道:“人人都說八皇爺千好萬好,為什么皇上卻不喜歡他呢?”
和嬪答道:“‘上疑禍本’,因為皇上對他有所懷疑,所以就惹出禍來了。”
茜菂又問:“皇上懷疑他什么呢?”
和嬪道:“自古以來在皇宮里頭,皇帝的兒子是不好當的,若是不教育,什么都不會,萬一將來登基,如何治理國家;若是教育的太好,又生出野心來,想要取代皇帝。比如咱們皇上的兒子們,各個又太能干了,皇上是懷疑八皇子會不利于自己。”
茜菂又問:“那八皇爺會不會想個法子取代皇上呢?”
和嬪笑道:“‘察見淵魚者不祥’,你這妮子聰明伶俐,我若是再說下去,你定然記在肚子里,萬一哪天吐露出來可如何是好。我現在就懷疑你了,為了不惹禍,還是不要再說這些了。你不是愛聽故事嗎,我就從史書里頭挑個有趣的講給你聽可好?”
茜菂便說好,和妃講到:“天地未開的時候,那時候只有三個人,南面的叫做倏(shu),北面的叫做忽,中間的叫做混沌。倏和忽常常越過海面來和混沌玩耍。每一次混沌都會取出好吃的來招待他們兩個。倏對混沌說;‘你也和我們一起吃吧。’混沌不做聲……”
茜菂問道:“混沌為什么不做聲呢?”
和嬪講到:“因為混沌他沒有七竅,既聽不到,也不能說話。”
茜菂說:“娘娘,我有些怕……”
和嬪道:“那時候天地萬物都沒有成型,有這樣的人也不神奇,你可還記得伏羲女媧都是人首蛇身的?”
茜菂說:“嗯,那么這個叫做混沌的,他沒有嘴,自然也就沒法子吃東西了。”
和嬪道:“是啊,時間長了,倏和忽覺得混沌簡直太可憐了,又吃了他許多好吃的,就想要報答他,于是他們兩個取來斧鑿,每天給混沌開一個竅孔。誰知道七天過后,七竅雖然開好,混沌卻也死掉了。”
茜菂道:“混沌好可憐啊,那么倏和忽呢?”
和嬪笑道:“這兩個一看自己闖下大禍,一個‘簌’的一聲,逃回南海去了;另一個就‘呼’的一聲逃回北海去了。”
茜菂也噗嗤笑道:“原來是這么個簌呼,這一定是娘娘編出來逗我玩的吧。”
和嬪道:“這都是明明白白寫在書上的,我何曾胡編亂造過呢?混沌死去之后,清氣化作天,濁氣沉作地,就有了草木蟲蟻,也生出來無盡煩惱。其實這個故事的意思是,人若是七竅聰敏,知道太多,反倒不好呢。難得的是,明明知道,也裝作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