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廣西:國家自然保護區卷
- 本書編寫組
- 1403字
- 2019-08-15 18:43:34
這座山,有點“萌”——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眺望貓兒山│覃少榮 攝
“貓兒山”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萌”,但一看是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先生在老山界為貓兒山題的詞,可能就要對它另眼相看了。“泰山之雄、華山之險、廬山之幽、峨眉之秀”,貓兒山得到這么高的評價,倒也是實至名歸的。
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因峰頂為一花崗巖巨石,形似臥貓而得名,貓兒山自然保護區屬于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南嶺山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五嶺之一的越城嶺的主峰。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峰位于資源、興安兩縣交界處,峰頂為一花崗巖巨石,海拔2141.5米,為廣西第一高峰,也是南嶺山脈的最高峰,山體狹長,山峰高峻。貓兒山還是漓江、資江和潯江的發源地,水能資源豐富。林內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幽寂陰靜,枯木朽樹遍布,落葉如氈,原始荒野。八角田的鐵杉蒼翠挺拔,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原生型鐵杉純林之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浩瀚的貓兒山原始矮林修剪得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猶如浩瀚無垠的綠色海洋。傲然聳立的南方鐵杉群古樸蒼勁,造型典雅,是貓兒山的“鎮山之寶”。
貓兒山山體古老,地形復雜,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植物種類繁多。1976年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9年被批準納入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絡,主要保護對象為原生性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國家保護的動植物物種、漓江源頭水源涵養林。

貓兒山云海│顏巧芬 攝

貓兒山云海│覃少榮 攝
貓兒山的日出、晚霞、云海、煙雨、冰雪都美得讓觀者如癡如醉、樂不思蜀。山上氣象瞬息萬變,變化莫測,嶺谷間常常煙霧繚繞,風起云涌,氣象萬千。春夏多霧時節,如逢陽光斜照,在佛光峰一帶常形成神奇的“佛光”景觀,七色祥光,彩環籠罩,如夢似幻。秋季在我的印象中,是貓兒山最美的時節。夕陽西下時,整片山林的主色調無比深沉,那種雄渾大氣震撼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懷。尋尋覓覓多年,怕是必須得回到貓兒山才能覓得那美妙的幻境。冬季的貓兒山每年都有大雪降落,并伴有霧凇奇觀,山頂的樹木都銀裝素裹,分外妖嬈,貓兒山成了嶺南最佳觀雪勝地。
貓兒山以山聞名,水卻也從來不會敗下陣來。這里的林海水源可謂是桂林山水的生命源泉。水的清澈映襯著山的濃墨重彩,山的大氣反襯著水的精致婉約。我曾認為好的風景可以凈化人的靈魂,然而面對貓兒山的美景時,我想這倒未必。有那么一種風景,美得讓人想把靈魂交出去,交到這山野間,交到這綠樹林,交到這碧水深處。

貓兒山云海│覃少榮 攝
雖然名為貓兒山,但是俯瞰整個保護區,卻絲毫不會感到如貓兒一般的嬌小玲瓏,它更像是一條沉睡中的巨龍,在云海的籠罩之下,既威嚴又莊重。由于貓兒山常常霧氣繚繞,如仙境一般,在威嚴莊重之余,倒是不缺貓兒的神秘與魅惑。夕陽西下時,仿佛整個貓兒山景區都散發出柔和的光芒,雖是自然美景,卻有一種宗教般的關懷。夜晚的貓兒山靜謐安詳,天地星辰,交相輝映,恍惚間,似乎腳下便是天堂。
科普小貼士:
貓兒山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60公里,寬10~15公里,形成于寒武紀時期,一般海拔為1500米,不少山峰超過1800米,比如紅軍長征經過的“老山界”,位于主峰的東北,海拔就達到1800米。山上林木茂盛,植被呈垂直分布,林區面積約5300公頃。貓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海茫茫,森林覆蓋率達96.5%。區內遠離村莊,沒有耕地,人跡罕至,絕大多數山地保存著原始風貌,有原始森林15158公頃,是廣西面積最大、原生性最強的原始林區之一。

貓兒山頂│覃少榮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