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廣西:國家5A/4A旅游景區卷
- 本書編寫組
- 1653字
- 2019-08-15 18:41:06
覓·遺落在時光中的詩集——桂林市雁山園景區(4A級)
“桂林佳景,一園看盡”,說的就是有“嶺南第一園林”之稱的桂林雁山園。它始建于1869年,就像一位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女子,在桂林這片鐘靈毓秀的山水福地上存在了數百年。雁山園位于桂林市南郊的雁山鎮,占地面積達25萬平方米。景區西邊有一小山峰山形相疊如平沙落雁,就像鴻雁飛落休憩于此,因此公園便被稱為雁山園。清朝同治八年即1869年時,桂林地方官吏唐岳看中此地,便興建了私家園林,稱為“雁山別墅”,后來唐家家道中落不得已將此園林賣給了兩廣總督岑春煊,后又被岑捐給廣西省政府,改名為“雁山公園”。
景區內青山疊翠,綠樹成蔭,百花點綴,一座座古老的建筑若隱若現在林木叢中,充滿了嶺南特色。這些園林建筑與桂林山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園內有一條相思河,由南向北流,最讓人驚奇的是這河水是活水,來無影,去無蹤,只有一段流在園中,所以當地人稱它為“飛來河”。相思河中有一個魚沉潭,每逢初一、十五水流涌動而魚躍回江中,因而雁山園便有了“沉魚落雁之地”的美譽。而相思河消失處竟呈一個陰陽八卦魚圖形的漩塘。據說風水大師當年為唐岳在桂林找建別墅的地方,他們一路尋覓,走盡了陽朔到桂林這一段山水美景之地,費盡心思才找到了這塊風水寶地。相思河橫在園中,恰似一條巨大的潛龍,其首尾卻不在園內,因此只見神龍的身軀而不見其首尾。相思河又被稱為游龍,雁山園沿江鋪砌的是一條龍脊路,路脊由一片片的小碎石鋪成,仿佛是龍身的鱗紋,喻意行在此處,可以平步青云,一舉躍上龍門。這樣的龍脊路,在兩廣地區極為罕見,它日夜與游龍相伴。在路與河交匯處,有一個圓形的回水灣,從園中的山往下看,隱隱約約是一副“雙龍戲珠圖”,這是雁山園的建筑師絕妙的杰作,也是雁山園建筑的風水之妙處。



園中有“雁山四寶”,就是方竹、綠梅、紅豆和丹桂。說到紅豆,人們總能想起唐人王維那首名絕天下的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紅豆又被人們稱作為相思豆,歷來被視之為愛情和友誼的象征及信物。雁山園紅豆樹長在相思巖邊,與其它紅豆樹不同的是,這里的樹要等到三年才結子,而結出的紅豆比一般的大三倍,紅而發亮,不蛀不腐,色澤晶瑩而永不褪色,特別惹人喜愛!大名鼎鼎的學者胡適曾來此一游,為園中紅豆所吸引,寫下了“相思江上相思巖,相思巖下相思豆,三年結子不嫌遲,一夜相思叫人瘦”的詩句。詩以樹起,樹以詩貴!雁山園的相思樹一夜聲名大噪,享譽嶺南。
雁山園中的另一令人叫絕的奇景是一棵巨大古老的千年樟王。這棵古樟已有1600年的歷史了,要十人才能合抱。這棵生長于南北朝時期的古樟樹,應該是桂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活文物,其軀干極為宏偉,拔地參天。樹身中腰分出七個干枝,而七枝排形,遠遠觀去竟與北斗七星排列一致,蔚為壯觀。同時,神樟主干,從每個側面看,又象佛手和金元寶。它是雁山園的鎮園之寶,又是名園的庇佑神,在桂林還流傳著雁山園“七斗神樟似北斗,天下元寶進佛手”的說法。雁山周圍的百姓都將神樟的樹葉,拿回家中煮水沖涼,或者曬干入枕,據說可以保佑男人身強力壯,延年益壽。在神樟的旁邊,是一間清代的建筑——大學堂,現在是漓江畫派畫家的畫室。近百年來,雁山園培育了許多人才,至今仍桃李芬芳。有風水大師認為,是這里的神奇的山水滋潤了學人的心扉,使他們得到了山川的靈氣,同時,這棵神樟王也庇佑了在此讀書的士子。據說,種神樟的古人曾預言,此樟樹會保佑桂林出狀元。令人神奇的是,桂林歷史上曾出了七個狀元,神樟王剛好就是七枝枝干,每個枝干就代表了一位狀元。同時,在雁山園的任何一個入口,人們卻看不見此樹,神奇的樟王,仿若潔身自好的隱士,藏在雁山,給名園增添了無限風采。
雁山園的美和秀色是需要慢慢的去體會的,不同的人看也有不同的感悟。地理學家說雁山園是喀斯特地貌的縮影;植物學家說雁山園是植物大觀園;園林學家說雁山園是嶺南園林的杰作;風水家說雁山園是沉魚落雁風水寶地;文化學家說雁山園的歷史是一部嶺南的文化史;而年輕的人更說雁山園是一個甜蜜恬靜的園林,一個可以讓人找到美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