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傳
- 蔣星德
- 1825字
- 2019-08-09 20:02:42
第四節(jié) 到北京去
曾國藩中舉之后,便在這年十一月中到京都(北京)去。那時的交通不像現(xiàn)在便利,從湖南湘鄉(xiāng)到北京(京),最快也需二十天,有時甚至要走一個多月。
國藩到了北京后,住在長沙郡館,準備著考進士,第二年考試失敗,便留在北京讀書。黎庶昌等編的年譜中說:
……會試不售,留京師讀書,研窮經(jīng)史,尤好昌黎韓氏之文,慨然思躡而從之。治古文詞自此始。(道光十五年)
次年考試又不利,總覺得心中有些氣悶,因此便想回湖南,并且繞道江南一游。那時曾國藩有一位同鄉(xiāng),姓易名作梅,在江蘇徐州府的睢寧縣做知縣。國藩和他熟識,因此,便去訪問他。從清江浦到揚州再到南京,一路游覽而來,再從長江水道回到湖南湘鄉(xiāng)。
曾國藩在京都住了將近兩年,窘困得很,因此在經(jīng)過睢寧時,向易作梅借了一百塊錢。作梅以為他有急用,當然隨便地借給他了。誰知曾國藩路過南京,把這筆款子完全買了書。還不夠,便把衣服送進質(zhì)當?shù)辏瑩Q出錢來買書。大凡有大學問的人,都不免干這種呆事。記得中山先生在倫敦的時候,窮困不堪,許多青年留學生籌了一筆款子,大約是三十金鎊,給中山先生換面包吃的,誰知中山先生寧愿挨餓,卻把這筆錢去買了書,把青年留學生氣惱了。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的讀書癖。
國藩回到家里,把所買的廿三史取出來給他的父親竹亭看。竹亭才知道這事的原委,他說:“你借錢買書,我絕不吝惜,但望你能細心閱讀!”在這一年中,國藩在家里盡心讀書。
曾國藩不獨有讀書癖,并且求知欲也很強。他聽說瀏陽孔廟祭祀時,奏的是古樂,引起他考證音律的興趣,因此便到瀏陽縣去,和瀏陽舉人賀以南等研究聲音律呂的源流,住了兩個月,歸家時經(jīng)過長沙,遇到劉蓉、郭嵩燾等;年輕而有才氣的人遇見了,免不了縱談古今,討論學問,因此國藩在長沙又住了一個多月,才分別回家。
這年(道光十七年)曾國藩年二十七歲,做了父親。這年十月間,他生了第一個兒子,取名楨第,但這孩子活不多久,在十五個月后便染天花殤亡了。國藩因為在家已近兩年,想到科名一事,禁不住躍躍欲試,因此在這年十二月間,預備進京赴考。可是家里一時籌不出這筆款子,只得向同族戚友家借了三十二緡錢,動身赴京,到京都時身邊只剩著三緡錢了。那時生活程度雖低,可是像曾國藩這樣苦的赴考者卻不多。
曾國藩在十二月間從湖南動身,在路上過了年,第二年的(道光十八年)正月進了京都,住在內(nèi)城西登墀堂。這一年他的考運大佳,看下面一段記載:
道光十八年戊戌科會試,中式第三十八名貢士。正大光明殿覆試一等。殿試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進呈,擬一等第三名,宣宗拔置第二名,改翰林院庶吉士。(《曾文正公大事記》)

曾紀澤像
曾紀澤(1839年-1890年),晚清大臣,中國清代著名外交家,清朝中興名臣曾國藩的次子,襲封一等毅勇侯。曾擔任清政府駐英、法、俄國大使,也是當時秉承“經(jīng)世致用”新思維的知識分子。與俄人力爭,毀崇厚已訂之約,更立新議,交還伊犁及烏眾島山,帖克斯川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官至戶部左侍郎。1890年卒。
曾國藩在道光十七年十二月入京時還不過是一個舉人,到十八年五月便做了翰林院庶吉士,真合上俗話“青云直上”了。
和國藩同時考取進士的同鄉(xiāng),有梅鐘澍、陳源兗,都是他的好朋友。國藩從小對于讀書便有卓見,不隨流俗。進了翰林院之后,便自立課程,并且把自己的研究著述工作分為五門:茶余偶談,過隙影,饋貧糧,詩文鈔和詩文草。曾氏本名子城,在中進士后,更名國藩,表示其有國家大志的意思。
道光十八年八月,曾國藩請假出都,和凌玉垣、郭嵩燾同行。走到湖北,船遇大風,十二月到家。那時國藩的祖父星岡還健在,見他做了翰林回來,置酒稱慶,并且對他的父親說:
吾家以農(nóng)為業(yè),雖富貴,毋失其舊;彼為翰林,事業(yè)方長,吾家中食用無使關(guān)問,以累其心。
所以:
自是以后,公官京師,十余年未嘗知有家累。(《曾文正公年譜》)
讀書人所認為重要的事,不外乎游謁賢祠和修理族譜了。家累既用不著國藩去管,所以在次年(道光十九年)五月,曾國藩從家鄉(xiāng)經(jīng)衡陽到耒陽縣,謁杜工部(甫)的祠堂,六月間回家后,從事“議修譜牒,清查源流”的工作。從這一年起,他開始寫日記,每天把所做的事和所讀的書都記下,名叫“過隙影”。他用著非常的毅力去寫日記,直到他病歿的前一天,他的日記冊上還遺留著新鮮的筆跡。
這年十一月間他做了第二個兒子的爸爸,這孩子就是后來在外交界上大露頭角的曾紀澤。同時他動身上北京,父親竹亭和叔父高軒送他到長沙。十二月底經(jīng)過漢口,路經(jīng)羅山縣遇到大雪,便留在羅山度歲。到第二年正月,才換車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