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什么時候不再“土豪”:一個中國博士后眼中的美國文化
- 岳紅記
- 1374字
- 2019-08-09 20:01:31
自序
在2014年春節前的臘月29日,我終于寫完了這本書,長舒一口氣。
吃完飯,我對妻子說,書稿完了,你說起個啥名字?妻子說,咱們討論一下。此時5歲8個月的女兒上前稚聲稚氣地問,爸爸你寫的啥呀?我說,寫的是咱們到美國旅游的經歷。女兒未加思考,脫口而出:爸爸,那就叫“離開了我的家鄉”,要么叫“勞累的快樂”。我笑著問女兒,為啥要起這個名字。女兒歪著頭說,因為在美國旅游時,把人累得不行,但我很快樂。
是的,女兒說得很對。旅游是一個體力活,很辛苦,很勞累,但也很快樂。她的話,讓我想起了2012年夏天我們一家人在美國期間的一幕幕……
2012年5月15日,我帶著當時只有4歲多的女兒到了美國華盛頓州的第二大城市斯波坎市(Spokane),妻子在距離該市只有半個小時車程的東華盛頓大學做訪問學者,我們去看望她。在這期間,我們抽空到美國的一些地方走走看看。
在行走中,我的思緒起伏連綿,驚喜、激動、憂慮、不安……時時而來。晚上回到住處,我不顧旅途勞累,開始寫一點感想。有時候,累得實在寫不下去,就把當時的感覺寫一個輪廓,就像我外出寫生時畫速寫那樣。
美國是一個大國,中國也是一個大國。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債務國,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除此之外,中國每年還向其他國家援助和投資。
中國了不起!中國人更應值得驕傲。在美國的每一個大城市,都有China Town(唐人街)。在小城鎮,也有中國人開的餐館。大陸的中國人這幾年富了,到美國去的人逐年增加,有商務往來、有留學、有探親、有做訪問學者,其中旅游的人最多。我認為,凡是去的人,都對美國的經濟發展有一定的貢獻。
中國人常常羨慕美國的藍天、白云、空氣……在街上走累了,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休息一會兒,衣服上也不沾灰塵。同時,有些中國人在美國,或商場購物、或購房置業……皆出手闊綽大方、瀟灑慷慨,把美國老百姓看得目瞪口呆。于是,他們送我們一個名詞“土豪”(local tyrant)。“土豪”,古代的意思很多,且多為貶意,今指一個人或者國家富有,但缺少知識文化和素養,富而不貴。
對美國的印象,一百人的眼中有一百個說法。去過美國的中國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從內心深處反思過——美國到底“美”在哪里?為什么“美”?難道它沒有“丑”的地方?
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我在自己的見聞中開始了深深的反思,這種反思,有助于我們對美國的社會、文化、生活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種反思,有助于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知道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如何正確地教育我們的孩子、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如何愿意為他人提供真誠無私的幫助……這種反思,有助于理解別人為什么稱呼我們為“土豪”。中國的GDP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將來或許有超過美國的可能,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們什么時候不再“土豪”?
在旅游期間,我們曾經接受過一些美國陌生人無私熱情的幫助,他們有的人用私家車送我們到長途汽車站,有的人到機場接我們,有的人為我們帶路……他們的善良和熱情,讓出門在外、遠離家鄉的我們一家人心存感激。他們的行為,也漸漸地感染著我、改變著我。
當然,我也體會到有些美國人對中國人的蔑視……
但最讓我吃驚和想不通的是,以前移民到美國的中國人,對待國內游客的冷漠、壓詐、欺騙……難道我們不是同胞嗎?
我希望我的反思,能引起同胞的反思。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臘月29日的晚上,我可以睡一個好覺,但我有一個夢,就是希望我們不再被別人稱為“土豪”……
2014年1月29日晚于古城西安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