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停止無效努力:加速升級你的眼界、心智和能力
- 嘉木
- 1847字
- 2020-06-18 16:12:24
序 你不是不努力,是不會努力
每天早晨醒來時,我們都會對自己說:“我今天一定要合理規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按時交報表,按時完成廣告創意,按時去接女朋友下班……我保證自己從今天起作息規律,生活有序,讓一切都井井有條,讓自己成為一個高效的人?!睕]錯,這些并不是什么高難度的目標,開始做吧!但是到了晚上,你發現自己辛苦忙碌了一天,可是早上制定的目標不但一個都沒有實現,反而更加混亂低效了!
我們總是讓自己處于瘋狂忙碌卻毫無收獲的狀態。我們常常因為不斷地重復錯誤而焦慮,因釋放不了壓力而忐忑不安,仿佛每天都在做無用功,決策和行動均大受考驗??瓷先ッ總€人都很不妙。但是,為什么仍舊有人能成功呢?他們精神煥發,心情愉悅地應對著日益龐大的信息量;他們似乎每天只用一個小時就能完成我們二十四小時都處理不完的工作;他們總在做對的事情,而我們對這個訣竅卻一無所知。
尼爾斯(我在國外做咨詢實習生時認識的同行)曾和他的合作伙伴科斯塔一起進行了一項富有創意的研究:那些世界級企業的高級管理者們是如何更高效地工作和生活的,他們這些領袖級人物的共同點是什么?在這項研究中,有上百位來自全球不同國家的CEO (首席執行官),雖然他們講著各種各樣的語言,但他們都屬于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的“獨角獸俱樂部”(優秀的人組成的俱樂部)的成員。他們不僅是超級富人、社會名流和行業頂級權威,還是具有高智力、高情商的群體。尼爾斯利用自己的職業身份進行采訪,積累了大量的案例,也為本書提供了大量案例。尼爾斯和他的團隊在全球各地舉辦高端商業論壇,與企業的高管們深入接觸,了解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最后發現,他們與普通人最大的區別在于思維方式。
曾擔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董事長的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寫下了《思考的技術》一書,他認為思路決定人的出路:“人們缺乏的不是做事的技能,而是缺少揭發事物本質的動力和好奇心,缺少懷疑一切的心態和對固有模式的怠惰。”在大前研一看來,人的命運之所以有大的不同,主要源于人和人的思考力的差距。正確的思考不但能洞悉事物的本質,還能打破線性思維的束縛。
大前研一將思考當作一門技術,強調了它的重要性。但在尼爾斯看來,思考的本質還與人的命運息息相關。
尼爾斯經常和同事討論一個問題:“在樂觀主義者、悲觀主義者、現實主義者、理想主義者這四種人群中,具有哪種性格的人更容易成功呢?”尼爾斯的團隊在長期和大量的研究中發現,只有同時兼具樂觀與現實兩種品質的人才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獲得幸福。這種人的性格被稱為“現實的樂觀主義”——他們既擁有樂觀主義者的積極心態,又會用悲觀主義者的清醒來判斷機會。他們不像過度樂觀主義者那樣熱衷于欺騙自己,也不像極端悲觀主義者那樣對一切都自暴自棄。在麻煩來臨時,他們懂得用理性的、與大眾保持距離的思考來解決問題。
有的人把這歸結于性格、基因、前輩的熏陶或者某種不可言說的天賦,但尼爾斯卻覺得這是思考模式的不同產生的偏差。我們很多人都聽過兩個推銷員去沙漠里賣鞋子的故事:一個推銷員見那里沒有人穿鞋,就覺得不會有人買他的鞋子,結果失望而歸;而另一個推銷員卻喜出望外,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完全沒有開發過的市場,意味著他的鞋子將會大賣。兩名推銷員的能力沒什么差距,只是思考的模式與思維的特性有所不同,卻產生了截然相反的判斷,進而形成了命運的分野。
有人問尼爾斯:“為什么出現問題時,你從不指責一個人行動的過失,而是追究他思考的責任呢?”是的,他很少建議人們在自己的行動中尋找答案,更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如何做決定的。
其實,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讀者有必要先回答另一個問題:“我們為什么會行動?”
答:“因為大腦有了想法?!?/p>
那么大腦的想法是什么?
答案是,想法就是動機。
任何行為的產生都有它的動機,而動機源于我們的愿望和目的。這一切都要依靠基于既定邏輯的思考來完成。所以,順著這一串邏輯下來你就會明白,產生問題的根源是思考,是我們的思維模式,而非某種具體的、或對或錯的行為。
當然,只用一本書的篇幅遠不足以描述這些商業精英的思維優勢,但正像美國著名思想家羅伯特·弗羅斯特所說:“我們至少可以筑起一道墻,把重要的東西圈進來?!睅缀趺總€年輕人都渴望成為新一代的扎克伯格或者第二個馬云,成為令人仰視的“獨角獸”。這當然是一個偉大的、使人激動的夢想。他們為之努力,可為什么目標如此遙遠呢?秘密是什么?很簡單,這便是本書具有的價值。想成為像扎克伯格這樣的人,想讓自己生活得更好,那么,就要先讓自己學會像他們一樣去思考,像他們一樣去決策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