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江風引雨入舟涼
- 嫡謀亂紅妝
- 惜挽·墨
- 4148字
- 2020-08-07 12:12:46
禮法有定,天子后立六宮,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而諸王妾八人,郡侯妾六人,為禮制。
出身名門望族的琉惜自是知曉這些道理,自嫁入郡王府,她就已經知道了酣臥在自己身側的丈夫,不是只屬于自己的。
只是這些個到底心底都知道,但是心頭上總會縈繞著一些不太好的情緒,她,管不住自己的心。
沐方朔進了內寢室,朝祉祿躬身作揖,琉惜喚人搬來一張坐榻和風爐茶具,便對自己父親做了個禮先行退下。
四下無人,祉祿也不講究太多,只道:“岳父深夜前來,可是有何要事?”
“倒也沒什么太大的事情,下午在圍場善后,又被各國使臣絆住腳步一直未能前來看望,夜間晁晏來了行宮御殿伴駕,得了空便來看看你。”
“重華在謝過岳父關心。”
“嗯。陛下連下三道圣旨的事情,想必你應該是知曉了。”沐方朔拿起風爐上的茶壺,給自己倒了一杯熱茶。
“初初醒來,聽卓遠說了一下。”
“如今建畿營缺了督軍,禁中現在形勢開始嚴峻,宮闈之中只怕更為亂。”
“我一不在朝中,二后宮無親,這些亂,影響不了我什么。”祉祿勾起嘴角,輕笑一聲,不想扯動了傷口疼得齜牙咧嘴,卻又還是忍不住要笑。
沐方朔抿了口茶,放下茶杯,一臉正經嚴肅的看著祉祿,沉聲問他:“重華,這次圍場有危的事情,你是不是事先便知道了。”
“是。”祉祿收回方才的笑,面容清冷了些許。
“我是知道有人要借這次圍場做一些事,但是我不知他們竟然膽大妄為到在圍場放入三只猛虎。可當我看到這猛虎,我就知道他們是要借虎殺人。”
如今桓王在朝中可謂一人獨大,祉祿有意借機一博,如若能夠反借他們這次的圖謀乘個東風,即使不能讓皇帝改觀,也能在朝中樹立一定的口碑。
御殿之內晁晏將奏本恭敬遞交給忠靖,退回下手雙手疊合垂放在身前,立定在原處等候皇帝發話。
暖氣縈繞,殿內的四方燈盞全部點亮了,門窗的卷簾沒有打下來,風見縫就鉆擾得燈火搖曳,昏黃的光線明暗恍惚,帶著投在地上的影子一閃一爍。
寬大的梨花雕龍御案前,皇帝細細翻看著近日禁中奏本,兩側燃得明亮至極的長壽吉祥鶴型宮燈下,華發叢生的皇帝此刻他眉弓緊繃,神色是晁晏從未見過專注與沉著。
“晁晏,朕懸空建幾營督軍之位,你覺得,應該由誰接掌妥當?”皇帝看完最后一封奏本,雙眼瞇了瞇,緊緊盯著臺下站著的人。
晁晏看了皇帝龍顏一眼,深知這是天家試探,心下不由繃緊了些,“建幾營護衛京城安危,陛下安危,這個位置可謂極為重要,臣……”
“好啦,朕也就是隨口一問,這事遲些再做斟酌。”皇帝見他躬身比往日更為低了些,忽然笑了笑,打斷了他。
“朕聽聞,你是南郡舊人,曾經更是朝中張榜招賢得三甲名仕,只是因當地官吏與世家勾結,借南陵起戰事誣陷你通敵令你下獄。又因戰事激烈投石毀了牢獄讓你逃了出來,一路顛沛流離到了晉陽城郊被安華所救,后來安華賞識你的才華,留你在府中給祉祿教學。”
皇帝的話猶如驚天霹靂,將晁晏心中的那潭水炸出滔天巨浪。
晁晏雙腿一軟徑自跪倒伏在地上。
他曾是皇榜招賢的三甲名士行衣錦還鄉之制待詔定職,這個事他自逃出牢籠改名換姓后再無提起過。而他為祉祿教學,更是無人知曉。
他從晉陽城離開已經十三年了。
十三年,物是人非,很多人都應該把他淡忘了。
禁中只知他是受南陵戰亂所累成了流民,但他福氣未盡,逃至晉陽城遇到安華,又得長公主賞識行舉薦令他直面圣顏。可那時已經距離他最初作為賢士入宮面圣考察已經過了六年時間了,皇帝,已經認不得他。
“臣,有欺君之罪。”晁晏心中凌亂,面上仍是不改一片平靜,他不急不躁的跪俯在地上,重重的了磕個頭。
皇帝雖不在禁中,但是幾日來接連下發的圣旨已經將整個禁中攪得滿城風雨。短短數日,上至中書鳳池,下至京衛府衙,下獄的官員多達十數人。
自那日封鎖禁中,幾乎每日都有數名黃褂典事內監從上林苑馳馬而出,那馬蹄飛踏揚起的塵土,猶如禁中大小官員慌亂不定的心。
帝鑾還在上林苑,沐方朔便奉旨回皇城中書監草擬招賢令。
這次招賢與以往不同,不論出身且由郡城先設書經考核,再將賢才舉薦至京城,由中書監再設政論答辯與書文考核,最后由皇帝金殿御試。
沐方朔臨行前那一夜,祉祿讓人將他請了過來,讓他如若在禁中遇到什么事情大可去尋京衛府衙的府尹崔圣捷。
“這京衛府衙隸屬京司府所屬,這掌京司鎮府公冶世鵠不是桓王的人嗎?”沐方朔看了祉祿一眼,他的獨女加入穰平郡王府,他著實想不通這京衛府衙的府尹由什么理由會幫自己。
“崔圣捷的孫子曾在臨安郡圈占土地,引發當地百姓動亂,打死了當時的郡守之子。”祉祿勾起嘴角,眉間盡是一片寒霜。
臨安郡,皇陵所在,政務中心扶京距離晉陽皇城如若快馬加鞭連夜趕路也不過是一天一夜的腳程。這,也是祉祿的封地所在。
據聞這是因為他的母親自生下他后自知陽壽不足,特地為他選了這個距離皇城較近又在皇陵之地的郡城為他的封地。
“封地郡守之子被人當街打死,這事自有人上表給本王。我讓崔圣捷帶著郡王手書和他孫子的近身侍從親自前往臨安,謝罪郡守后又當眾杖斃那些侍從,割下他孫子的長發,又重重杖責他孫子一番,這事兒才作過去了。”
當日崔圣捷知道臨安的奏表送到祉祿手上后連夜就到了昶園,他也去尋了祉祿,開門見山直接道:“小孫犯下命案自是該死,為其祖父亦不能見死不救,如若侯爺能保下小孫之命,他日如若侯爺有所需,我崔氏一族定為侯爺赴湯蹈火!”
祉祿看著他,提筆寫了一封吊唁的祭文,又寫下兩句話轉交給他,道:“臨安既為本侯封地,此事本侯也有管轄不當之責,你只需做好這上面的內容,然后將這封祭文一同送去臨安,其余本侯自會處理。”
那信箋上寫著:主仆之道,主子之過,奴仆之失。失子之痛,寸腸千結,捶胸頓足,又何必再添他人家中白首喪孫之痛?
這事在世家之中從未有人提起,大家只知臨安當年曾有權貴圈占土地事宜,后當城郡守之子仗義出面,在混亂場面中不慎被擊中頭部救治無效身亡。眾人憐惜這青年才俊英年早逝,他的俠義之舉護佑百姓一時也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
儒道世家對于名留青史的追逐總是執著向往。
祉祿目光如劍,語氣已不如以前輕佻隨性。
他知道,自己掌握沐方朔最為珍重的女兒,只要他不做傷天害理折損沐氏門楣的事,因為他可以無條件的信任沐方朔,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訴他。
陰謀詭變的朝政權謀,你的人潛伏在我身邊,我的人埋蓋在你周圍,這都是常有的事,這也就是為什么祉祿總是將自己隱藏的那么深,在禁中總是那么放縱任性,肆意妄為讓人總是捉摸不透。
沐方朔恍然發現,自己的這個女婿似乎和傳聞極有不同,心中不禁有些言語不出的擔憂。
京城之中,如有人都知道六皇子流連于脂粉瓊漿之間,只要有美酒美景美人,就能與他共在一桌之上把酒言歡,醉生夢死。而他,也總是那么的給面子,酒醉之后總是別人有意無意的攀談問話答得淋漓盡致,讓他的那些兄弟們久而久之都已經不屑于去花時間精力去刺探他。
既然他愿意將一些從未見光的東西如此光明正大的呈現給自己知道,沐方朔也不是吝嗇之人,他告訴祉祿:“陛下已經知道了晁晏的過往,他如今被軟禁在御殿側室,任何人都見不到他。”
祉祿鎮定的回話道:“我聽御殿那邊傳來消息,說晁晏曾在南郡入了冤獄,后來又因為戰事一家都受累慘死。好像還說了先生曾是察舉至禁中科考的賢士。”
“嗯。你說的一點都不錯,可是漏了一點,他并非八年前流落京城被長公主所救,而是在十三年前入的昶園,為你教讀五年,這個事陛下也知道了。”
祉祿一臉從容,他淡然一笑道:“可是這個事父皇不會讓它有流傳出去的機會。涉及昶園就涉及皇姐,依照父皇對皇姐恩寵,他是不可能讓皇姐涉險,畢竟不讓一個臣子有機會開口的方法,很多。年前先生故意露了空子讓桓王接近他,只怕桓王認準了先生因為某些事有投靠自己的機會,只要先生是我老師的事情不傳出去,桓王就不會放棄這個機會拉攏人心。”
言下之意,就是晁晏這次的難關,不必出手,如若皇帝真要動他,桓王自會出手相救。
雖說這次是很好的報仇泄憤的契機,又碰上圍場發生的險事,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但是要坐實當朝首數一二的權臣謀反,也不是一件簡單說說的事。
況且,桓王也不會因為對付自己而拿好不容易收到的晁晏來做擋板。
那么此事,皇帝到底是怎么知道的?他們倒是真的沒想明白。
“如今狂風侵襲,父皇這次……怕是要借風起浪了。”祉祿垂眸低聲嘟囔一句,又隨口問起公冶子的情況。
“禁庭司府這次怕是下了死手,公冶子那二十杖責被打得時至今日仍是下不了床,還躺在床上修養。”說起公冶子,沐方朔不由得捋了捋那寸半長的須,語氣中絲毫不隱藏對他的嘆息。
欲享天家皇恩,也不過如屢薄冰。
“岳父不必感傷,公冶子,不會有事的。”祉祿原本也險些相信了舉朝大族的家主公冶子因皇帝盛怒而遭重懲,但是聽完沐方朔的話,他越發相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
這,不過是皇帝的一步棋子。
這時候,禁中應該已經知道了圍場的事情已經要變成了謀刺皇帝的大罪。
夜漸漸深,兩人談了一會就話別,沐方朔走到門口又想起什么,轉身開口道:“陛下如今心思大變,如若欲為郡王添上以為側妃,郡王當如何?”
御賜新婚不到半年又增賜婚旨,這在朝中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可當朝皇帝素來注重夫妻和諧舉家之道,從未為皇室宗親與臣下賜過妾室。
如果有人告訴他皇帝要為他增一房妻妾,他只會當做是個打趣調侃,一笑置之,可,這話從近期常伴駕左右的沐方朔口中說出,祉祿就不得不認真計較。
半晌,他才垂著頭,低聲答道:“天恩,豈能不受。”
倘若陛下真的恩降婚旨,他還有拒絕的余地嗎?
抗旨不尊,且不說他郡王府血流成河,連帶著他的王妃都會被冠上沒有賢勸或是妒忌的那一些列不好的名頭。如若天子之尊下不來臺,那么他的王妃,很有可能會有妖禍的罪名而成為這次事件的總結。
畢竟犧牲一個女人,總比斬殺身側的近臣來挽回皇帝的面子,挽回君臣父子之間的局面要劃算。
又或許他想得太多。
可當事情總是先考慮最壞的后果,是他思謀的習性。深思多慮,沒什么不好。
不管得到答復如何,沐方朔問完,心里總算安定了著。
沿途而來的路上,他腦中一直回蕩著皇帝那句:眼下南陵異動,西境邊戎王位更替容易叛亂,南羌還得順著。
順著南羌,是什么意思?難道是順著南羌公主的意思讓她嫁去穰平侯府嗎?
沐方朔一腳還未邁出房門,卻又聽已經躺下了的那人又說道:“父皇如若只是想順水推舟允了索瑪公主的請求以安南羌王,那么,岳父不必放心。”
“郡王此話何意?”沐方朔心中有些許不祥的感覺,不由得回首蹙眉問道。
“此事岳父不必操心,本王,自會處理。那人欠了琉惜的仇,本王也是時候連本帶利討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