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天譴——甲004(10)
過了幾年后,老人的祖父去世了,將一大家子和官位都傳給了老人的父親。但漸漸的附近的礦區(qū)接連枯竭,偌大一片地域,竟然開采不出多少礦石了。老人的父親將家中幾代人的積蓄換買了幾大片土地,而周圍的村民也開始學著開荒種地紛紛效仿。一個礦區(qū)慢慢的變得和一個一般鄉(xiāng)村沒有了什么區(qū)別,只是時不時的能從一些老人口中,或是幾塊碑石上了解到少許當年開礦的故事,其他到看不出什么不同了。
時間推演著,世上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封建的帝國漸漸被瓦解了,一些更有思想更有遠見的年輕人,用他們的熱情和鮮血努力的改變著這個社會。一天老人家宅院被一群人砸開,老人的父親被人推了出來,像一些縣官,府臺一樣被安在了村頭的大樹下,而在家中搜出的那塊寶石,變成了他有罪的鐵證。一般人家怎么會有這種寶貝,這都是封建特權下,對老百姓的榨取。在大聲呼吁下,他們開始對老人的父親推推搡搡并號召村民來檢舉這些年遭受到的惡行。村民們麻木的站著,說實話,他們并不知道這些人在干什么,但也感受到了,這個世界好像在變,所以雖然很多人與老人的父親都很相熟,但一路上并沒有人上來扶他,更不敢去給他解開繩子。現(xiàn)在這些年輕人剪了辮子,穿的衣服也很奇怪,并把這些在衙門里當官的都推了出來,一個個審判。有時他們也叫好,但更多時是麻木的看著,如今天一樣,并不因與自己相識與否而有過多的反應。少數(shù)的叫好是因為那些官確實為惡太多讓老百姓記恨,但這樣的官往往跑的比誰都快,而能抓到的更多的都是一些感覺自己能為大清朝做一些事情,或者是如老人父親這樣并不感覺和自己有什么關系,沒打算逃的。但不管他們怎么以為的,都注定了要和這個封建帝國一起消失。老人的父親因這個寶石的存在而被判定了死刑,在喧囂中和那些年輕人一起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而當時的老人還小,很多事情已經(jīng)忘了,唯獨對那寶石和自己的父親記憶猶新。前不久在一次國際拍賣會中,老人一眼認出了這塊寶石,而他當時被認為是從國外一個貴族家中傳承下來的。但奇怪的是同樣也附著了大量關于它如何邪惡的傳說。老人知道它并不邪惡,只是可能承載了太多凡人無法承受的東西。憑借著在收藏界的關系和別人對寶石本身的顧慮,老人順利的得到了它,并將其放入了自己的私人藏館,直到今日。
聽到老人講完,郭三日不盡唏噓,為了這塊寶石,也為了這些與寶石有關的人和事。但這塊寶石似乎并未給老人帶來什么惡運啊。老人淡淡的笑著說:“可能是因為想讓他將它帶到這,也可能是他接觸的時間還太短,或者是因為今天遇見的是他‘郭三日’而不是別人”。“遇見的是我”郭三日對老人的話不甚明了,扶起老人一起走了下去。在他們往回走時,看到山上又上去了很多人,好像與之前消防穿的不是一樣的制服,可能有更大規(guī)模的后續(xù)修建工作要做。
這一夜郭三日,睡了一個好覺,睡得很香。
結語:物有萬種,區(qū)以大小,多少,輕重,何以為序;萬物歸天道,天道以質分,然何以辨萬物之質,于天道中萬物必有其域,可控之域于其質相當謂之天道,如有違必不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