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23天譴——甲004(7)
- 墓志銘之寶典
- 遼寧張小牛
- 1703字
- 2019-08-16 10:47:20
23天譴——甲004(7)
短短幾十秒發生的這一切,讓郭三日有些不知所措愣在了當地。過了好一會兒才撿起荷包向老人走去。這時的老人像是剛剛參加完一場比賽或是剛剛完成了一項艱巨任務,癱軟在巖石上,和剛剛那個健步如飛,全身上下充滿能量的老頭判若兩人。郭三日走到了他的身邊,半開玩笑半認真的道:“您老,大老遠的跑過來,不會就為了撇一個十幾塊錢的玻璃球啊!”。老人看了看他含著笑,略顯疲憊的說了句:“不是,是真的寶石”。雖然早有準備,但聽到答案后郭三日還是不由得吃了一驚。如果是真的寶石,他即使再不懂,但就只從剛剛放出的光澤和大小來看,也是讓多少富豪傾家蕩產都不可求的西施珍寶了,竟被這老人毫不猶豫的扔到了懸崖下,莫非這老頭的腦子有什么問題?但郭三日仔細的觀察了一下,如果非要說兩個人中有一個腦子不夠清楚的話,他想那個人一定是他自己。得體的穿著,堅毅的眼神,睿智的臉龐,沒有一點能讓一個正常人對這老者產生一絲不敬,但事情卻非常的不合理,一個讓人尊敬的老人就這樣將一個“傳家之寶”扔了下去,如果不是自己產生幻覺,這一切又該如何理解呢!老人好像看出了郭三日的困惑,沖他點了點頭讓他坐到了自己身旁,隨著一聲嘆息,老人緩緩開了口:“小伙子,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如果你想聽我可以給你講,也算是對‘它’的一個埋葬”……
那還是在解放前,老人的祖父是清朝地方的一名冶官。說是官實則與一般百姓區別不大,沒有轎子沒有公館,與當地的冶戶一起進山采礦,事無巨細的都要過問,官雖不大,管的事情倒也不少。而他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深坑”,原本是當地最大的一處礦場。周圍有幾個村子的村民常年在此以采礦為生。
有一天一個村民在采礦時,遇見一片新的夾層與之前的開采礦層結構很不一樣,石質堅硬,色澤發情,于是上報了老人的祖父。在了解了情況后,有一個世代已采礦為生的冶戶,認為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寶貝,于是請命帶著自己的三個兒子和幾十個村民主動下礦挖尋。他們這原本是一個露天礦,沿著地表一層一層開采并不危險,但若為了尋寶,就要再崖壁上順著新石層向里開采,這相當于在懸崖壁上又挖了一個洞。山體復雜,沒人能確定這樣挖下去會不會出事,可面對陸續開采出的藍色寶石,大家一時也就顧不上這些事。寶石的成色和數量讓人們大為吃驚,而且易于開采,就好像有人事先埋好了,等著他們挖一樣,原本堅硬的山體卻變得異常松軟。就這樣開采了大半年,一直陸續不斷出土的寶石卻突然消失了。土質沒有變化,還是那泛青的石層,但就是怎么挖都挖不出寶石。這時洞體已經長達數百米,大家不甘心又向前挖了幾十米,但還是一樣,全是雜石,原來大塊兒大塊兒出現的藍色寶石,連一星半點都沒見到,別人都要放棄了,那冶戶和他的三個兒子卻仍要堅持繼續向前開采,勸又勸不住他們,就由他們去了。就這樣他們四個人又挖了二三天,事情終于有了變化,一塊完整的青色巖石堵在了前面,色澤比以前那些雜石略深,更讓人驚訝的是它中間欠著一塊半米左右的寶石原石,這是他們將近一年來從未見過的,這么大的原石破開了得是一塊多大的寶石呢!以往他們發現的原石只有拳頭大小,最大的也沒有超過碗口的,加工成寶石后選出上品送給官府的也只有銅錢大小,而眼前這個如果按正常計算加工成寶石后的體積,完全是他們以前開采出寶石們的爺爺了。開山之人多半有些迷信,突然面對這么大塊寶石,一時間大家竟都沒了主意。如果說這是上天給予這個山的最后一塊寶石,要不要把它開采回去呢,“這么大的恩澤,我們擔不起的”一些老人害怕他對山體有什么影響,不想動這塊石頭。但多數人又不忍心把挖出的寶石,在埋回去。最后大家商量決定,在不動巨石的情況下,破開原石把寶石挖出來,這樣雖然有些損失對寶石可能也會產生破壞,但總比什么都得不到強。開石是一個技術活,冶戶對自己的兒子們不放心,決定親自來做,隨著原石一點點的開裂,一塊拳頭大小的藍色寶石展現出來,在老冶戶一錘錘小心敲打下,伴著道微光閃過,一顆幾乎完整脫落的藍色寶石,握在老冶戶的手里,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在大家興奮的還沒來得及發出聲音時,地面一陣晃動,山洞頂的幾顆巨石無聲的掉落下來,其他人都安然無恙,只有老冶戶被整個壓在底下,握著寶石的那只手卻留在了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