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詩詞鑒賞(第二版)
- 田秉鍔
- 1475字
- 2019-08-20 10:01:12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一九三〇年七月)
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題解】
“蝶戀花”,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雙調,60字。前后闋各五句,四仄韻。
這首詞寫于1930年7月下旬,紅軍從汀州向長沙取進攻態勢。1930年6月11日,中共中央通過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表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取得統治地位。6月下旬的長汀會議,此決議被傳達貫徹。此時,紅軍第一路軍(不久改紅軍第一軍團)成立,朱德為總指揮,毛澤東為政委。全軍團一萬多人,內有共產黨員4000名。6月底,部隊由長汀出發,過瑞金、廣昌,7月9日到興國。因吉安守敵眾多,部隊攻占吉水、永豐、樟樹,7月27日又西渡贛江至高安。毛澤東的詞寫于7月底,大約在占領高安前后。此次軍事行動,是奉命而為,目標依次是攻占吉安、南昌、長沙。如今,紅一軍團已經繞過了一個吉安,南昌能不能打,尚在兩可,所以發而為詞,詞中自然也有許多朦朧色彩。8月1日,紅一軍團攻入南昌郊區,隔江鳴槍示警,以紀念南昌起義三周年。就在同時,彭德懷的紅三軍團已乘敵空虛,攻入長沙。敵馳援,紅三軍團不支,退于平江;下面才有紅一軍團西入湖南援助紅三軍團,合兵一處(成立紅軍第一方面軍),復圍長沙之役。毛澤東與朱德率部由南向北,由東向西的千里奔襲,開創了紅軍大兵團運動戰的先例。
【注釋】
[汀州]明清汀州府。民國廢府為縣,改名長汀縣,位于福建西部,西鄰江西瑞金。
[長纓]長繩。《漢書·終軍傳》載,終軍將使南越,自請于朝曰:“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鯤鵬]據《莊子·逍遙游》,鯤(大魚)化為鵬(大鳥),皆大千里。多含褒義。此詞特貶指國民黨軍閥。
[黃公略](1898-1931)湖南湘鄉人,1930年任紅六軍軍長,建立贛南根據地。紅六軍改為紅三軍,仍任軍長。1931年9月在吉安東固遭敵機掃射犧牲。
[國際悲歌]指《國際歌》。
【品評】
在總體的戰略設計上,進攻長沙是錯誤的,但在執行這一任務時,毛澤東率領紅軍的戰斗歷程,充滿英雄主義。
“六月天兵”二句,突兀而起,將兩種力量的搏斗推給讀者。“天兵”征“腐惡”、“長纓”縛“鯤鵬”,褒貶皆在用詞里。“天兵”前加“六月”二字,固有交代時令用意,但主要是顯示六月炎威,風雷交加,有摧枯拉朽之勢。“萬丈”一句雙典。終軍要縛南越王,毛澤東要縛鯤鵬,氣象已有巨細之分,固不可同日而語。“贛水”二句,語意由遠攻長沙蕩開一筆,不寫主力之戰,而寫“偏師”之功,重在表示詩人對發動群眾、擴大根據地的關注。毛澤東寫詩詞,極少點及人名,這兒,點到黃公略,且用“借重”二字,足見他對這位戰友的信任與尊重。此句一出,已暗含著對疲師遠征的否定。
下闋“百萬”二句,明寫紅軍戰場威猛之勢,因為“百萬”是一個夸張的數字,所以我們也可以判定這兩句仍有暗寫根據地形勢的成分。唯后方鞏固,唯民眾支持,紅軍才能直搗湘鄂呢!又因為,進攻南昌與長沙畢竟是毛澤東與朱德早已看出來的錯誤方略,而命令如山,軍法如山,他們又不能違背,故戰局趨向,不言已明。詞的收尾,即是那種復雜心情的藝術再現:“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高歌猛進,本無“悲”情,著一“悲”字,透露出詩人對不必要犧牲的痛惜。盼望天落狂飆,即希望狂飆吹散迷霧,再現革命的麗日艷陽。欣賞此一句,不能只看到慷慨激昂,還要看到委曲求全,堅忍待變!
吟誦此章,讓人體驗何謂“英雄主義”,也體驗何謂“悲情性格”。不了解毛澤東的內心悲憫,便無法接近他的博大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