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6章 亡西漢者 王政君也

此時,王政君已經是年過七旬的老人,也是壽命最長的皇后之一,從18歲那年入宮,久居深宮50余載,趙飛燕、傅氏等曾經想要分享她的權力的人一個個退出“游戲”之后,王政君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孤寂。

重掌大權的王莽為了讓老太太高興,也為了讓自己更方便地掌控漢室朝政,他一方面繼續以謙恭的行事作風拉攏朝臣,讓他們對自己歌功頌德;另一方面,加緊討好自己那老姑媽,他提議王政君放心將權力交托給自己,多出宮走動走動,看看美好的大漢江山。

王莽上言、尊王政君姐妹王君俠為廣恩君,王君力為廣惠君,王君弟為廣施君,并且都領湯沐邑,姊妹們遂日夜贊譽王莽的美德。王莽舉辦許多可以讓王政君外出的活動,就連王政君的侍女之子生病,王莽也前去親自侍候。

王政君在大侄子王莽的安排下,過著舒適的半隱退生活,王氏的再度崛起,即將敲響漢室的喪鐘,

而漢平帝劉衎,繼位時,年僅九歲,太皇太后王政君垂簾聽政,大司馬王莽操持國政,后群臣奏言大司馬王莽功德像周公輔成王一樣崇高,特賜號為安漢公,對太師孔光等都加封,為了保障王氏家族權力長盛不衰,王莽謀求與皇家“親上加親”。在太皇太后的默許下,王莽將自己的女兒王嬿送入宮,給漢平帝劉衎做了漢孝平皇后。

元始五年漢平帝劉衎,崩于未央宮,時年14歲,死因存疑,大家認為王莽毒殺漢平帝劉衎,可是在漢平帝病重時,王莽卻曾經擺出一副“我愿折壽十年換天子平安”的模樣,因此,在漢平帝死后,朝堂之上,還是以王莽為百官之首。

至此,漢元帝三支血脈已徹底絕后。

王莽主張立漢宣帝玄孫劉嬰為新皇帝,劉嬰時年兩歲。此舉引發了漢室皇族的集體不滿。

漢平帝死后,孺子嬰繼位,王政君認為不可,但無力阻止,此時,王莽已經51歲了,眼見自己那老姑媽還活著,估計他自己也不想等了,決定攛掇群臣向太皇太后上奏折,希望冊封自己為“攝政代皇帝”。

王政君只得順水推舟,讓王莽做了“攝皇帝”。只不過從此刻開始,王莽那忠孝兩全的好形象,在王政君那里已經稀碎。

第二年,不滿劉嬰當皇帝的漢宣帝曾孫劉信在東郡太守翟義的扶植下,首先發難。

消息傳到長安時,王政君特別開心,逢人便說:“我就知道王莽那小子成不了什么大氣候,如今漢家宗室人人揭竿而起,王莽的好日子大概到頭了。”

王莽找來一個叫哀章的人弄了兩本小冊子,大致的意思是,漢高祖劉邦覺得漢室江山應該托付給王莽,國家才能太平。

始建國元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便派安陽侯王舜去向太后索取玉璽。

見到王舜,王政君怒擲玉璽于地說道:“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我漢家老寡,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

意思就是說你們父子一家承蒙漢家之力,才能世世代代都得到富貴,既沒有報答他們,又在他人托孤之時,趁機奪取國家,完全不顧恩義之道。

為人如此,真是豬狗不如,天子怎么會有你們這種兄弟!

而且如果你們自以為得到天命而成為新皇帝,想要改變正朔服制,就應該自己做新的玉璽,流傳萬世,為何想要得到這個亡國的不祥玉璽?

我不過是個漢家的老寡婦,隨時都可能會死去,所以想要拿這顆玉璽陪葬,你們終究是得不到的!

玉璽砸到地上傳國玉璽碎了一角,王莽得到玉璽后非常高興,在未央宮漸臺為王政君置酒設宴,大肆慶祝。

王莽篡位后,到底還念及了一點血緣關系,給王政君上了新的尊號“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同時自作主張把漢元帝的廟宇毀了,給自己的姑媽蓋新宮殿,名曰長壽宮,祈求太后長壽無疆。只是不知道曾身為漢元帝皇后的王政君住進這宮殿中,心情到底有多復雜。

王莽將漢朝制度都改去,而漢朝本來穿黑貂衣,王莽就改為穿黃貂,又將漢正朔伏臘日也改去。但是王政君卻命令自己的官屬穿黑貂衣,并且在漢朝的正臘日時獨自與左右一起相對酒食。

歷事五朝、坐尊四朝漢家后位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終以年八十四歲高齡離開人世,與漢元帝劉奭合葬渭陵,王莽詔揚雄作誄文。

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余載,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

王政君這一生,活的就是一個字——“權”,位高權重,到頭來終是一場空。

她沒有滅西漢,但西漢卻因她而亡。正如王夫之所說:“亡西漢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

二十四歲的王莽入中樞開始做官,三十歲的時候被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身居高位,卻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

三十八歲的王莽執政后,克己不倦,招聘賢良,所受賞賜和邑錢都用來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儉約。

王莽“定策安宗廟”的功績與霍光一樣,應該享受與霍光相等的封賞,王莽為太傅,領四輔之事;孔光為太師、王舜為太保、甄豐為少傅,位居三公上的王莽先是建言應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賞,然后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

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

元始二年,全國大旱,并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

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司徒司直陳崇為宣傳王莽,于是上表贊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圣人相比。

王莽四十八歲時,立長女王嬿為漢平帝劉衎的皇后,長子王宇因呂寬案,被王莽逼自殺,牽連數百人,王莽之同黨即上書說,安漢公大義滅親,公而忘私,作八篇誡書與孝經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書目。

王莽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風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贊頌天下太平,彰顯王莽宣揚教化之功。

其次通過重金引誘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來歸順朝賀,王莽遂成為人們心中治國平天下的賢良圣人。

王莽五十一歲,值公元6年,改元居攝元年,東郡太守翟義起兵,擁立嚴鄉侯劉信為皇帝,次年,王莽派王邑平息了叛亂,王莽遂有稱帝之心。

西漢自漢武帝以后,朝廷上的大臣與學者,論災異與禪讓的風氣頗盛行。

時人認為災異是上天對人君失德的譴責。有在昭帝之時晆弘以及宣帝之時蓋寬饒上奏禪位,更有哀帝之時聽從方士儒生之言進行改元,但改元之后,西漢的衰運仍然沒變。

受災異、禪讓等觀念影響的社會心理,為王莽進行代漢提供了條件。

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后稱帝,入高祖廟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改國號為“新”,王莽即新始祖,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王莽時年五十四歲。

華夏千古悠悠之中,太多人曾經報效華夏,也有太多人曾將熱血灑在了這里,我們要好好繼承先輩祖先們的意志,好好一起守護華夏,本書會嚴格按照真正歷史的進程來寫,一些從來不存在的人物和事件不會寫,尊重歷史,尊重先祖,就是尊重自己。

——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昌县| 清涧县| 纳雍县| 海安县| 伊宁市| 中宁县| 札达县| 怀化市| 上饶县| 托克托县| 通道| 青海省| 仁寿县| 福清市| 黑龙江省| 静安区| 若羌县| 沾益县| 甘南县| 隆尧县| 喜德县| 阿拉善盟| 都兰县| 宁陵县| 米林县| 竹北市| 灵台县| 襄汾县| 天峨县| 吉木乃县| 南昌市| 茶陵县| 临沧市| 临城县| 沙田区| 平谷区| 东阳市| 隆子县| 沅陵县| 卫辉市| 武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