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基金的基本概念和獲利原理
1.1.1 基金的基本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多多少少都會接觸到金融行業,對股票、債券、基金這些詞有所耳聞。如下表中的銀華永利債券A(000287)和長信美國標普100 (519981)就是兩只非常典型的債券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凈值單位為元,下同。

——數據來自東方財富網
基金通常指的是證券投資基金,是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資組合的方式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方式,是通過發售基金份額,將投資者的資金集中起來而形成的獨立財產。
對于基金的定義,我們又能做哪些解讀呢?
首先,基金是通過份額進行發售的,基金份額是一種權利,如果你所持有的基金份額較多,那么你所擁有的基金資產就比較多;如果你所持有的基金份額較少,那么你所擁有的基金資產就少。
基金的參與者包括基金的投資人、基金的管理人和基金的托管人,其中,投資人指的是投資者本人;管理人一般指的是基金公司,由基金公司對這些資產進行管理、投資、運作;基金的托管人一般指的是托管銀行,由指定的銀行負責保管投資者的投資資金并形成獨立的財產,銀行將這部分資金與其自有資金區分開來進行保管。
其次,需要明白的是基金會進行哪些方面的投資。由定義可知基金進行的是證券投資,即投資的是股票、債券和其他有價證券,而且是以投資組合的方式進行的,也就是說不可能只單獨對某只股票或者債券進行投資,一定是多只股票和債券的投資組合。
最后,要充分理解定義中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含義。基金產生的收益由所有投資者共同擁有,即共同進行分配,而如果產生了損失,也由所有投資者共同承擔。擁有不同份額的投資者承擔的收益和損失也不盡相同,擁有較多基金份額的投資者對應的收益與損失都大于擁有基金份額較少的投資者。
【案例分析】基金份額的多少決定基金收益和損失的大小
對于同一只基金,兩個投資者A和B分別擁有100萬基金份額和10萬基金份額,此時基金的凈值為1.0,當基金的凈值上漲10%達到1.1時,A可獲利10萬元,而B卻只能獲利1萬元,A的獲利明顯高于B;當該基金的凈值下跌10%至0.9時,A虧損10萬元,B只虧損1萬元,這時候A的虧損額也明顯高于B。
通俗來說,基金就是將一群人的錢集中起來交給專家,讓專家替大家投資(買股票、買債券),賺到錢后大家一起分,虧損了也要大家一起承擔。
1.1.2 基金的獲利原理
每份基金的價格是基金的單位凈值,而基金的獲利與否是通過單位凈值的變化來體現的。為了弄清這一原理,下面以案例的形式進行詳細說明。
【案例分析】基金盈利由凈值的變化來體現
下表以匯豐晉信大盤股票基金A(540006)為例,2016年11月1日,該基金的單位凈值為2.4803,這時如果投資者投資1萬元,且假定其申購費率為0.15%即申購1萬元需支付申購費15元,則其可以申購的份數為4025份,計算方法為. (10 000-15)÷2.4803≈4.025.72(份),此處取整。
續表

——數據來自東方財富網
到了2017年11月1日,該基金單位凈值為3.2296,這時投資者的總資產變為13.001.46(4.025.72×3.2296)元,而一般情況下的贖回費為0.5%,即13.001.46×0.5%=65元。如果投資者此時采取落袋為安的策略,則落袋現金=. 13.001.46-65=12.936.46元。
至此,可以得出投資者一年純收益率=(12 936.49-10000)÷10 000×100%=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