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真正的女性自由應該是選擇的自由
- 懂選擇的女人更幸福:做一個外在明亮,內在自由的女子
- 水湄物語
- 11710字
- 2019-07-16 15:01:13
1.真正的女性自由
最近一直關注的幾個公眾號都在痛斥趙雷的《30歲的女人》,我特意聽了這首歌,歌詞中寫道:
她是個30歲至今還沒有結婚的女人
她笑臉中眼旁已有幾道波紋
30歲了光芒和激情已被歲月打磨
是不是一個人的生活比兩個人更快活
我喜歡30歲女人特有的溫柔
我知道深夜里的寂寞難以忍受
你說工作中忙得太久
不覺間已30個年頭
挑剔著輪換著你再三選擇
……
我在20年前就有自己的女性立場,對我的立場的形成有深刻影響的是作家龍應臺。集堅硬和柔軟于一身的龍應臺曾經說過一段話,大意是:真正的女性自由,不是一定要在職場上戰績彪炳,也不是一定要在家中相夫教子,真正的女性自由,應該是選擇的自由。
不畏人言,沒有壓力地選擇自己真正想要走的道路。
回過頭來看這首趙雷寫的歌,最大的問題在于,他不認為女性有選擇的自由,他認為年過三十的女人只有一種選擇,就是“嫁人生子”。
我喜歡孩子,所以生了三個(第二胎是雙胞胎純屬意外)。但我覺得生孩子并不是每個女性必需的選擇,我有好幾位女性朋友選擇丁克或單身,她們的日子一樣過得逍遙自在。我喜歡創業的感覺,所以開了三家公司。但我并不認為創業是女性必需的選擇,我非常欣賞一位全職媽媽,她會種花、會畫畫、還會給女兒做裙子,小女兒在幼兒園里自豪地說“我媽媽什么都會”。
我心目中真正的女性獨立,就是獨立地不受旁人干擾,不受社會壓力的影響,選擇自己真正想要走的道路。
如果大學畢業就結婚生子,只要這是你想要的生活,沒問題。如果40歲了才想談戀愛,那也沒問題。
自己掙錢、自己消費,有錢、有顏、有健康、有自己的興趣,有一些好友,人生怎么過不是個豐滿自在啊?!
2.10年前的我,4年前的我,未來的我
(1)10年之前,我擺脫了不喜歡的生活
想起10年前寫《美國眾神》的影評時,那段時間我在香港天天加班做項目,加到吐,加到死。
在那時的文章中,已經看得出我厭倦這種忙到死的生活。
是的,沒錯,薪水很高,出入五星酒店,穿著光鮮,那又如何?
咨詢工作做得久了,就會生出一種疑慮,我的工作真的能幫到客戶嗎?講真,一直到辭職后,我也沒能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
做公務員的時候我也有這種疑惑,我的工作,真的能幫到別人嗎?真的有價值嗎?我的能力真的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嗎?這真的是我向往的生活嗎?回答不了這些問題,就只能選擇離開。
10年之前,我擺脫了我不喜歡的生活;10年之后,我才能變成不一樣的我。
(2)4年之前,我給自己定了一些目標
我在整理文件時,找到一份2013年年底寫的三年計劃。計劃分為家庭、讀書、旅行、工作、收入和興趣等部分。每一個部分都做了詳細的年度計劃。
家庭部分:我想好了要生二胎,所以2014年重點是鍛煉,2015年是備孕,2016年生完。回過頭看,我居然完成了。
讀書部分:每年計劃看中文書50本,英文書10本,這些都完成了。
公司營收和家庭收入部分:當年看起來是頗有一些高的目標,居然也都完成了。雖然現在看來有點運氣的成分,但也不得不說,自己是一直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4年之前,我給自己定了一些目標;4年之后,我才能變成不一樣的我。
(3)現在的我,要做一些事
其實,當年的計劃里也有沒有完成的部分,比如畫畫。大概10年前我就想學畫畫,但到今天依然沒有進度。
再比如旅行,計劃上寫了肯尼亞、西班牙和日本。除了日本,其他都沒去。3年生三娃的節奏,加上創業的忙碌,旅行的優先度只能放到最后了。
由此可見,工作和家庭的優先度太高,給自己留的時間太少了。
今年有個頓悟,四位老人都已經年屆七十了。對于自己來說,四處旅行的計劃大可以往后放一放,但老人們年紀大了,越往后出行就會越不方便,應該多花些時間陪他們四處走走。
工作是沒有盡頭的,休閑放松是必需的,張弛有度,才有可能盡享生活的樂趣。
現在的我,要做一些事,讓未來的我,變得更加不同。
3.工作和做喜歡做的事,是否相悖
從一封我收到的郵件談起:
Hello,水湄,我關注你的豆瓣已經很久了。最近我開始看《小狗錢錢》《富爸爸,窮爸爸》,又正巧在工作上有些事情與老板進行了一段長時間的交流,有一個想法或者說概念,在我腦海里一直模糊不定。
曾經我比較堅定地認為工作就是為了錢,關鍵在于是什么工作,是否享受工作,僅此而已。但最近看到的很多信息或者書籍,開始讓我不得不懷疑:是不是為了錢才去工作?我設想過,如果今天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卻拿不到比較理想的工資,即使我喜歡這份工作,但是如果物質基礎沒能達標,我勢必會為了錢舍棄這份我喜歡的工作。當然如果能找到一份錢多又喜歡的工作是皆大歡喜,但是找到一份不喜歡的但錢多的呢?當然這也許是個人取舍問題,你沒有興趣回答也沒有關系。
工作和做喜歡做的事情,是否相悖?對于像我這種大學剛畢業,什么都不會的人來說,我老板的看法是:幾乎沒有資格去選擇,因為這種類型的求職者處于弱勢地位。對于什么都不會的人來說,有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已是難得。只有那些面前有好多條路可以選擇的人,才有一定的資格,去選擇自己喜歡的。
對不起,水湄,對于這個話題我的思維依舊非常混亂,所以我也不清楚,我是否已經表達了我想要說的東西。對于這樣的一個話題,你是否有興趣發表一下你自己的看法?
其實關于這個問題,我的偶像雕爺(老雕)已經在他那本《MBA教不了的創富課》一書中做了回答。他說的是公司創業,舉了兩個公司的例子。
一個是SanDisk(閃迪公司),發明閃存卡的公司,雖然產品很牛,但是沒人買,所以他們就四處“打野食”,從別的地方賺錢來養活公司。終于在三四年后等到了第一筆大單:IBM訂購10000個閃存驅動器,然后慢慢變成一個很牛的公司。
還有一個例子是雕爺的一個朋友開的公司。創業的時候就想著賺錢,哪兒好賺去哪里,過了10年發現,錢倒是也賺了一點,但是沒有主業,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所以企業總是做不大。
這兩個故事看上去跟上面的問題毫不相干,其實說的都是“活下去”和“夢想”的關系。做人跟做企業一樣。如果做人沒有薪水,做企業沒有現金流,那很快就會生存不下去,哪里還能奢談夢想。反過來講,如果做人沒有夢想,做企業沒有遠大的目標和核心競爭力,那么格局也就永遠這么小了。
很多讀者在給我的來信中說,水湄你鼓勵大家追求夢想,而我的夢想不是現在這份枯燥的工作,我的夢想是旅行、畫畫、看閑書、談戀愛。
請允許我說,這種對夢想的理解也太簡單了,這不是夢想,只是想玩兒而已。誰不想玩兒啊?!
我從來沒有說過追求夢想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遠遠比單純養活自己難得多。很多過了而立之年的人談起的夢想和愿望,并不會多么偉大,而更多的是現實的、切身的,無非是工資漲一點,職位高一級,有個談得來的朋友,有個可以拿出去炫耀的孩子。
難怪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多夫》里面如此寫道:“大半的人在20歲或30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變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兒的時代所說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歡的,一天天的重復,而且重復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脫腔走板。”
我覺得你老板說得對,對于什么都不會的人來說,有一個不錯的工作機會已經難得。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你永遠要記得,除非是你真正熱愛的工作,否則它只是你養活自己的手段而已。你可以有更多的選擇,你可以在工作之外的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積蓄,也可以重新找一份薪水不那么如意但真正喜歡的工作。就像我現在做的那樣。
這其實并不難,關鍵是你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努力,而不是像左手吃魚右手啃熊掌那樣輕松。
就像SanDisk公司創始人那樣,在還沒有資格談理想的時候,好好養活自己,儲備力量。但是在心中,永遠不要忘記,就這樣過完一生并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4.不敢想,永遠得不到
常常有許多小伙伴跟我說:“水湄姐,我想讀××大學,可我肯定考不上。”“水湄姐,我好喜歡他,但我配不上他,只能默默看著。”之類的,這種時候我很想說:“姑娘,你連試一試的勇氣都沒有嗎?”
不敢想,就永遠得不到。
之前一位比較年輕的朋友跟我談起財務自由的問題(自從做了長投網,我一直被逼問此類問題),聊到身邊某人的發家史時,他無限憧憬地說:“我也好想有錢啊。”然后突然又低頭說,“不過我肯定做不到。”
我十分詫異,在這種情況下,不是應該說“我好好努力,以后也會很有錢”嘛。
稍加留心,我發現有不少人有類似的思維路徑。例如“只有學理科的人才能學投資,學文科的肯定做不了”,“他升得那么快,肯定有后臺,我沒后臺肯定沒法升職這么快”,“學霸成績這么好,肯定是智商超過140,我智商只達平均水平,肯定沒法跟學霸比”。這些話的背后潛臺詞就是“這么高大上的東西想也不要想,我肯定是做不到的”。
最近聽一位心理學專家說過,這就是典型的“僵化型心智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覺得人的很多成就取決于智商、家庭背景、個性偏好等先天因素,以至于后天無論如何努力都是無法改變的。而與之相反的是“成長型心智模式”,也就是認為努力和能力成正比,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是可以取得一定的成就的。
舉個例子,龜兔賽跑中,兔子就是典型的僵化型心智模式,認為“我天生大長腿,就算不努力也比烏龜跑得快”,而烏龜則是成長型心智模式,覺得“只要我努力,有一天也會跑贏兔子”。
我想起暖手同學曾經在長投的第一次線下活動上講過的一個歷史故事。當年秦始皇出巡,前呼后擁,盛況空前,圍觀眾人紛紛表示仰慕憧憬的時候,有兩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說了兩句話:一個人說“大丈夫當如此也”;另一個人說“彼可取而代之也”。前一位是漢高祖劉邦,后一位是大英雄項羽。或許人群當中還有人說了“好厲害,我肯定做不到”,而且這么說的人肯定不止一位,但這些人的話都沒有被《史記》記錄下來,因為他們確實沒有做到。
天下不可能的事兒是有,但不可能的事兒也沒有你想得那么多。有些事兒一定要敢想,正如馬云說的那句:“夢想,還是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5.這個世界比你想象的要大
我和暖手同學去了東京幾天。回程的當天,我在豆瓣上發布了兩個重大決定:一個是把帶兒子嘟嘟的全職阿姨辭了,另一個是我辭職了。
我在NGO的全職工作,因為是從6年前創業就一直在做,所以對所有的工作流程非常熟悉。小伙伴們全是我招聘來的,繼而手把手一點點教出來的,因此放手讓他們做也不會有什么問題,而我每天并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把工作搞定,而且工作時間很自由,而薪水雖然在同輩中很汗顏,但也足夠抵消家庭所有開支,外加各種私密小愿望且還能略有積蓄。我遞交辭呈的時候,每一個相熟的工作伙伴的第一句話都是:“你傻呀,這么混混不是挺好的嗎?!”
對于自己做的這個決定,本來我并不十分確定其正確性,但當聽到“這么混混不是挺好”的時候,我內心隱隱覺得,這個決定做對了。混個一年半載沒問題,總不能一直“混”掉下半生吧。
想起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記得有一天中午去機關食堂,放眼望去,前面那些密密麻麻的人就是我的后半生。混得好一點,是左手邊這位,50多歲,副局級,周圍有不少溜須拍馬的部下。混得差一些,是右手邊這位,也50多歲,才正科,但好歹也有點小權力。我的未來就在那個食堂小小的屋檐下,內心不禁在想,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當初我們五六個年輕人差不多同時間進部門,天天想的是如何競爭唯一的副科級位置,我不禁想,外面世界的人都在干嗎呢?
就這樣,我辭掉了公務員的工作。二十幾歲就看得到自己后半輩子是非常恐怖的,我總想,也許可以有不一樣的下半生。
最近跟幾個MBA的同學聚了一次,起因是我們在微信上聊到“人生真的就這樣了嗎?!”大家在公司里都已經獨當一面,上司信賴,下屬崇拜,雖然說不上富得流油,但有車、有房,看到喜歡的首飾、包包也不用猶豫。大家說一切都還不錯,但“人生真的就這樣了嗎”?我說“我不甘心”,女伴們也說“不甘心”。
辭職后的日子過得有些懶散:一則是兒子嘟嘟占據了大量的時間(尤其是辭掉全職阿姨,晚上我陪睡之后);二則對自己的未來略有點迷茫,不甘心“難道就這樣”的同時,也暫時找不到明確的方向。
我天性屬于胃口大嘴巴小的那種人,計劃很龐大,除了要做一個新的NGO平臺,還打算另外創業一個公司。
沒想到下了這個決心后,一切都很順利,所有的資源都靠攏來,而且新公司(還沒注冊)輕易拿到了一些代理權。但是年底的時候,想到自己辭了一份工作,居然要繼續干兩份新工作,我簡直需要化身為四頭八臂才能搞得定,內心又不禁惶恐。加上長投網迎來一個很好的契機,于是我決定放棄那些到手的代理權,把精力全力放在長投網的發展上。
這一路說來似乎云淡風輕,當時面臨選擇的時候也諸多惶恐,那時還不斷收到各種豆瓣郵件問未來迷茫怎么辦。我心想“我自己還不知道怎樣辦,如何告訴你呢”?那段時間什么都不想干,常常刷刷網絡就是一天。暖手同學對我的無所事事大為不滿,但居然也沒有太多責備,只是逐漸把我手上應做的事拿去自己做完,偶爾鼻子里出氣哼哼道:“要是你僅僅是我合伙人而不是我老婆的話……”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其實,辭職最大的擔心并非來自經濟壓力,而是來自那種對未來的不確定感,無論是在投資上還是生活中,我跟暖手同學基本都屬于風險厭惡者。但即便如此,我仍然選擇了辭職創業,選擇去做一些我并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的事。
我想能夠始終支撐這些決定背后的最大理由是:我相信這個世界很大,眼前的池塘、水庫都只是暫時的居所,我終將有一日會游到大海上,那種廣闊得無邊無際的空間和自由,才是我值得奮斗的最后歸宿。
無論如何,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的時候,曾經遮擋未來的重重烏云,似乎已絲絲散去。即便我并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我從來不后悔這樣的選擇——我想去看看更大的那個世界。
6.這個世界,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
我去深圳出差三天,回來之后,覺得體力和腦力都消耗巨大,但是,收獲也非常大,在此寫一些感想。
除了可悲的延遲了四個多小時的飛機和熱火朝天的樂園街海鮮夜宵,在深圳的第一天活動是公差。組織我所在的NGO在當地做企業訪問和培訓交流。那天上午,參觀大名鼎鼎的騰訊。接待我們的是一位號稱董事會最帥以及最有可能升任CTO的同學。但這位過分瘦的帥哥同學說的只是客套話,真正有料的分享還是社交平臺事業部總經理分享的紅米案例。
下午回酒店,做主題演講的是哈繼銘,把宏觀經濟講得深入淺出是不容易的,何況哈繼銘還是少數邏輯性正確的經濟學家,因此收獲很大。接下來是分成四個場子的小型交流。我選擇的是羅蘭·貝格的場子。
說實在話,以一個前咨詢顧問的身份,我當然懷疑過咨詢公司是否能真正幫助到付高額咨詢費的用戶,這也是我最后離開咨詢行業的最大理由。
列舉的案例都是六七年甚至十幾年前的,原因有二:
一是在咨詢行業里,級別越高,主要的工作就變成“銷售”,而不會直接做項目。因此,主講人用于舉例的,自然就是當年他在初級階段時做的項目。但最新的項目,對不起,合伙人級別怎么可能了解細節呢?
二是麥肯錫、波士頓以及羅蘭·貝格這種級別的咨詢公司,咨詢費用不是普通人能夠付得起的。在國外,愿意付的都是集團公司。在國內,大部分是大型國企。
跨國咨詢公司在中國,靠著外企中國部門以及國企而活,你可以想象在非洲草原上,當一頭大象因體弱而砰然倒地后,圍繞在旁邊的豺狼和禿鷲,它們不能自己捕獵,只能靠食腐肉為生。也許我形容得有點過了,也許這并不是事實的真相,但這確實就是我那天的感受。我被那種感受深深震撼了。
以前跟別人探討過咨詢公司的意義,我的解釋是:一般的企業遇見的重大難題,無論是戰略目標、組織架構,或者是兼并收購、產品定位,在企業的發展史上可能只發生很少的幾次,甚至只有一次,因此企業沒有應對的經驗;而咨詢公司,則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遇到過很多次,因此有可以借鑒的經驗。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女人生頭胎都很惶恐,因為沒生過。生二胎就從容得多,因為有經驗了。而咨詢公司比較像婦產科醫生,每天都接生好幾個人,見多不怪,就各種從容了。
但問題是,現在世界變化太快了。咨詢公司幾年前的經驗,現在還好不好用,真的很難說。幾年前,如果騰訊找咨詢公司設計“微信的愿景”,那么最有可能被借鑒的只是Twitter(推特)和微博。一年前,如果阿里找咨詢公司設計企業未來的金融方向,那么給出的方案也只是一個銀行。世界變化太快,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探索,躺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前的功勞簿上收錢,還能收多久?!
但已有腐朽氣味的并不只是咨詢行業和咨詢公司。我第二天因為長投網的關系又一次去騰訊的時候,經過各種溝通,我突然覺得,即便像騰訊這樣的公司,也面臨“部分腐朽”的問題。騰訊已然是一個“巨無霸”了,遇到了IBM當年“大象如何跳舞”的難題,遇到了GE(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當年“項目多而不精”的問題。如果解決了這些問題,騰訊會變成一家偉大的公司。但是,如果沒法解決的話……
說說與騰訊同齡的另一家公司——Google(谷歌)。我在機場買了一本雜志《快公司》,4月號的主題是“50家全球最佳創新公司”,排名第一的是價值3500億美元的Google,在這家“巨無霸”身上,似乎絲毫沒有看到腐朽的痕跡。Google目前在做的、還沒有上市的項目有:谷歌眼鏡、谷歌無人駕駛、新的搜索預測(根據用戶習慣會提醒你地鐵末班車時間,避免錯過)、智能機器人、科技文身以及研究對抗衰老的藥物!
我在騰訊樓下的咖啡館給兒子嘟嘟寫信,不由得想:當嘟嘟長大的時候,這家現在我們覺得如高山一般的公司會是怎樣的呢?
世界變化得太快。在嘟嘟的爺爺那時候,講究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機械工業之類的專業最搶手;在嘟嘟的爸爸那時候,英語和財務專業很搶手;現在,大約是金融和計算機專業最搶手吧?當嘟嘟長大的時候,他還會想當公務員嗎?還會想進投資銀行和咨詢公司嗎?
長輩們告訴我們“好好讀書,找個好工作和好老公(老婆),安安穩穩地過完一輩子”,這話真的沒問題嗎?
這個世界,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恐怕去接受變化,去思考更為長遠的未來,去嘗試各種可能,才會是更好的方法吧。
7.可能正因為這樣,我才沒嫁你
上周把背拉傷了,不能久坐或久臥,偏偏工作上要處理的事情又多,感覺有點疲累。有一天,和一位老友在QQ上聊了幾句,我說“要去開會和加班,回頭聊”。然后他開玩笑地說了一句:“要是你當年嫁給我了,我才不會讓你大肚子還加班呢。”
我想了一下,其實想回復“可能正因為這樣,我才沒嫁你”。
暖手同學從來不會阻止我加班,他的口頭禪是“隨便你”或“你自己決定”。偶爾工作壓力大回去在床上四仰八叉或滾來滾去,大叫“我不干了!”的時候,他開始總會說“這么點挫折都受不起”,我繼續鬧一會兒,他就會以忍耐和妥協的口氣說“好了好了,不做就不做吧”。
反正我不會真的不做,連消極怠工都堅持不了一天。
回頭說婚姻這件事,我理想的狀態中,婚姻是兩個獨立而成熟的人,相互依靠和支持,有時候會比一個人要輕松,但有時候也需要一些妥協。
前提是獨立而成熟,這點很重要。
在《囧之女神》的故事中,那個寧愿在公司打游戲也不愿回家帶孩子、做家務的男人固然被人唾棄,可是有沒有人想過他老婆也有錯。所謂成熟的人,我覺得最大的標準就是能夠為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任。也就是說,嫁給他是那個老婆當時的選擇,她應該要為其負責任。
舉例來說,有些人被騙了錢(哪怕只是在淘寶買了不中意的東西吧),第一反應是:“這個世界騙子怎么這么多?”“為嗎我運氣這么差,總被騙?”又或者全世界大叫大嚷,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而我覺得,作為一個成年人,如果被騙了錢,第一反應應該是“喲,怎么會被騙了呢?這么低級的錯誤,以后想辦法別犯了”。
只有小朋友摔倒了才怪椅子,成年人摔倒了都明白是自己沒仔細看路。
普遍彌漫的悲觀情緒是“男人都一樣,沒有一個好東西”“大部分男人都不會幫忙做家務和帶孩子”——其實男人并不只有好、中、差三個等級(當然女人也一樣),男人像植物一樣豐富,問題是,你是否足夠成熟和有能力去挑選適合自己的伴侶。
而且,做不做家務和帶不帶孩子,并不是判別一個男人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我家做家務最多的是保姆,難道說保姆才是最好的“男人”嗎?帶孩子最多的可能是我婆婆,難道說我婆婆才是最好的“男人”?
我比較理想的感情方式,是像存錢一樣存入自己對對方的關心,多付出、少索取,如果雙方都是如此,那么儲存起來的感情就是兩人最好的聯系。
但是,所謂的“付出”是要對方需要地付出,而不是一廂情愿地付出。在《囧之女神》故事里,那個男人雖然做得不對,但是我也有點同情他,他想要的是不被打擾,打會兒游戲放松一下。但在很多家庭里,男生無所事事打游戲是會被詬病的,我都能想象他老婆見到他打游戲會說“我都累一天了,你快來幫忙,不能什么家務都不做吧,一天到晚就知道打你的破游戲!”如果我是那位老公,我也會想辦法逃避的。
再回頭說一個人許諾我“不會讓你大肚子還加班”這件事,這個并不是我真正需要的關心。在我氣餒的時候給我鼓勵、打氣,縱容我偶爾情緒低落,才是我需要的婚姻伴侶。
8.我為什么要生孩子
三年前,懷著嘟嘟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問我“水湄,你為什么要生孩子啊”這個問題。不肯生的理由千奇百怪,比如怕痛,怕孕后長斑,怕孩子吵鬧睡不好覺,怕失去自己的自由空間,等等。那到底我為什么要生孩子呢?
01
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想的過程中又懷了二胎,嘆。
嗯,關鍵是懷的還是雙胞胎,再嘆。
先說說懷孕時我是什么狀態吧。
懷孕8個月,體重只長了12斤。因為吃不下,基本只能吃泡飯加榨菜。
日常靜坐的心跳是120/分鐘,這種心率相當于我一天快跑18個小時,邊跑還要邊講話、吃飯、洗澡、上班。
嘿,你問我為什么要生孩子,我不知道。
以前臉上只有3顆痣,現在有沒有超過30顆都不敢數,不擦粉底液都不敢出門見合作伙伴。生完嘟嘟后體重雖然降回去了,但體形并沒有完全恢復。
嘿,你問我為什么要生孩子,我不知道。
嘟嘟出生后強力霸占我的時間和精力,真不敢想象以后還要乘以三。
嘟嘟出生后我花了不少錢,真不敢想象以后還要乘以三。
嘟嘟固然有很可愛的時候,可是吵鬧起來,尤其在我精疲力竭的時候,我也是恨不得掐暈他,真不敢想象以后還要乘以三。
只有兩只手的我,怎么能同時掐暈三個呢?!
嘿,你問我為什么要生孩子,我不知道。
02
只是怕痛,怕變難看,怕沒有自己時間的少女們啊,這些真的只是開始,生孩子要比你們想象的最艱難的事還要難100倍!
嘿,這個時候你問我為什么要生孩子,我后悔了還不行嗎,嗚嗚嗚……
好吧,我并沒有后悔。我一直清醒地知道,生孩子的后果是快樂和痛苦幾乎相等的。
可是我想這并不是我經歷的第一件快樂和痛苦相等的事啊。
我為考試努力過,天天熬夜看書,付出大量時間、精力、金錢。
我熬夜陪護還不會講話、走路的寶寶,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和熱情,讓我重溫年少時才有的求知欲和一種單純的歡樂。他們不畏挫折一次次練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懶惰和封閉。是他們,讓我變成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戀愛過,徹夜思念。戀愛的感覺是甜美夾雜著痛苦。
為他不經意的回眸微笑,為他不耐煩的皺眉心痛。
為了跟他有共同語言,我翻遍所有軍事雜志,背誦各種財經術語。
這跟一個媽媽深夜凝視寶寶肉肉的臉,訂閱大量育兒書籍,為寶寶的微笑而笑有何差別?
03
我從未說過人生一定要生個孩子。不過生孩子其實與生命中其他的探索一樣,會讓我們找到人生的另一條路徑,獲得很多新的體驗。
當然,我們也需要付出很多,但經歷這些后,會讓我們懂得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
生孩子,是一種旁人不能理解的折磨,可是,會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從懷上嘟嘟,到雙胞胎女兒的出生,有三年半的時間。我經歷兩次十月懷胎,做了兩次月子,生了三個孩子。每天晚上陪嘟嘟講故事和睡覺。從未錯過他成長中任何重要時刻。
除此之外,在三年半的時間內,讓公司營收增長了八倍,新開了一家公司,開始盈利,創立一個女性投資互助的NGO,投資了幾個項目,沒虧。
婚姻走過七年依然幸福,寫了幾個專欄,出了一本書,去國外旅行兩次,在國內旅行兩次。每年保持閱讀100本書。(懷雙胞胎時身體不適,看了62本書)
你可以選擇不生孩子,但是也不要荒廢人生!
9.選擇做全職媽媽還是工作媽媽,這并不是一個問題
我從來沒有糾結過做全職媽媽還是工作媽媽,可我有很多朋友糾結著。我從來沒有糾結過要不要做媽媽,可是我也有朋友糾結著。我單身的時候倒是糾結過要不要結婚,這更是很多優秀女性的共同煩惱。
01
我有一個同學,是全職媽媽。她有兩個如天使般的女兒,大女兒溫柔嫻靜如天使,小女兒貪嘴耍怪,還特像天使。
女兒長得漂亮,她的攝影功底又好,朋友圈里的照片和視頻簡直媲美廣告大片。
這也就罷了,偏偏她還會做各式好看、好吃的點心。早餐是法式面包、藍莓醬、果汁,旁邊點綴著兩三朵帶著露珠的花瓣。
這也就罷了,偏偏那藍莓是她在自家院子里種的,采摘后制成藍莓醬。鮮花也是院子里摘的,還帶著露珠。
這也就罷了,她們家最新的游戲居然是觀察老樹根上掛著的蝶蛹,看它破繭成蝶,大女兒寫生,小女兒在滿是鮮花的院子里追逐蝴蝶。
她家還有一只柴犬、一只波斯貓、一只八哥,以及各種各樣的甲蟲。
她還會用蚊帳給女兒做紗裙,會做翻糖蛋糕,會做如仙境般的小盆景。小女兒在幼兒園的口頭禪是“我媽媽什么都會做”。
反正我對她嫉妒羨慕,每天偷看她的朋友圈,有一天嘟嘟跟我看完她的朋友圈后,嘟嘟決定搬去她家跟兩個姐姐住。
02
我有一個朋友,是工作媽媽。她在兩年內,生了一個兒子,跳槽兩次,升了三級。每次都是獵頭電話追蹤她,她說我在坐月子呢,獵頭表示對方公司說等你!
于是她居然在月子期間跳槽,在月子期間開始遠程工作,在月子期間組建自己的團隊。等到生完孩子三個月后正式上班的時候,她的團隊業績已經是公司排名前三。
再往后,她從來不拿第二名,直到下一個公司找到她。
她對新公司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出差的時候,必須帶上保姆和兒子,費用她自理。
沒聽說過新公司拒絕這條要求,新上司還要給她家保姆和兒子報銷交通費。
03
你可以做全職媽媽,也可以做工作媽媽,你可以做單身貴族,也可以有甜蜜婚姻。
我的偶像們,例如陳文茜,是經常戀愛,一輩子獨身。龍應臺,有兩個兒子,也有自己的工作。
最近,我的偶像是郝景芳,她就讀于清華大學天體物理專業,又攻經濟學博士,業余時間寫作,獲得了雨果獎。這些我都知道,她成為我的偶像是因為我發現她寫的育兒公眾號,里面的插畫居然都是她自己畫的。哎呀,我最欽佩她沒有把成就限制在一個領域中,而是不斷追隨自己的興趣,開拓新的領域。
對了,她還經常在朋友圈發帶女兒出國旅行的照片。可是,她不僅僅是一個媽媽。
看吧,沒什么好糾結的,一個女性,絕不是“全職媽媽”“單身貴族”“工作媽媽”這種簡單的詞匯可以定義的。選擇任何一條道路,都應該是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家庭、社會、朋友圈脅迫和綁架的選擇。
10.生命的意義比生命更重要
前幾天重看《瘋狂原始人》的時候,看到大女兒對過度保護她的爸爸大吼“整天都躲在洞穴里,你這不是活著,只是沒死去”。
在父親的傳統經驗中,只有躲在洞穴里才是最安全的,那是保護一家老小最妥帖的方法。
前幾天跟媽媽有點爭執,說到后來,兩個人都對著電話筒哭。起因是我想休假幾天,去山上住,條件也不算很差,車程也只有三個多小時。但媽媽覺得我懷孕了,上山很危險,完全是對孩子不負責。兩個人角度不同,就爭執起來。
我跟媽媽很少起沖突,而且我媽的性格很堅強,能說到她都哭了,簡直是天大的事。
我冷靜下來后反思,我是明白媽媽的善意的,我也并不是貪玩,能否上山休假其實不是一件大事,為什么我會如此情緒激動呢?
這幾天看《仁醫》第二部,南方大夫遇見一個鉛中毒的歌舞伎演員,這個演員不顧會縮短最后活著的時間而執意要登臺表演。作為一個醫生的使命就是盡量延長病人的生命。但他后來知道了歌舞伎演員想要通過最后一次登臺來感動一直與他不和的兒子。南方大夫明白了,對于有些人而言,生命的意義要比生命本身更為重要。
我趴在床上大哭,終于想明白當時跟媽媽斗氣的原因了:對于父母而言,安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生命盡可能長,生活盡量不要起波折,平平安安是一輩子的福分;而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在生命中尋找意義更為重要。
上山休假雖然是小事,但我內心覺得因為懷孕,被剝奪了各種樂趣和可能性。懷孕并不是一個終點,哪怕孩子生出來,仍然要面對“安全”還是“有樂趣”這樣的選擇。
王石成為我的偶像,并不是因為他是成功的商業人士,而是他在拓展生命的各種可能性:創業的可能性,上市之后不要股份的可能性,抗爭醫生斷言血管瘤只能坐輪椅的可能性,年過半百攀七大峰的可能性,大齡攻克英語難關去哈佛上學的可能性。
或許王石不能像很多幸運的老人那樣長命百歲,但是對于他自己而言,生命的意義一定會豐富得多。
當然,并不是只有耀眼的功績才值得欽佩。我的老爹肥肚子不愛鍛煉,有一次他挑戰自我,在高溫天氣步行七個小時,也讓我異常欽佩。我爸媽和公婆一起去四川旅行一個多月,每天游山玩水,吃香的、喝辣的,這也讓我看到生命的可能性。
我不算是安分的孩子,父母為我操了不少心。我很小的時候,跟同學偷偷去水庫游泳,差點淹死。我還把銅片吞進肚子里,害得兩個表哥天天在我的便便里尋找是否排出。大二的時候打算跟美術系的同學一路搭便車去西藏,把媽媽嚇得半死。
親愛的媽媽,我明白您的擔心,您希望我安全,嘟嘟平安。但是,親愛的媽媽,對于我而言,或者對于嘟嘟而言,生命的長度遠不及生命的意義來得重要。我即將成為一個媽媽,我肯定也會擔心嘟嘟的安全,但是,我不會把他永遠藏在洞穴里。
因為外面,有獅子、老虎,山崩地裂。但是,也有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