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縣衙報道
- 醉枕大明
- 會元
- 2626字
- 2019-08-12 18:00:00
紀浩回到客棧時,陸峰還在這里沒走,他剛把那隋唐話本第九、十回寫出來。
紀浩去縣衙之前,根據小說和影視劇結合,大略給他講了講故事情節,沒想到這陸峰倒是頗有寫話本的潛質,這兩回話本被他寫得聲情并茂,很是精彩。
陸峰見紀浩回來,不由的很是關切的問道:“縣尊大人傳喚大哥去有何事?可是前幾日案子的事情?!”
紀浩如今不但是他的大哥,還是他的衣食父母啊,如今陸峰就指著紀浩賺錢呢!
他就簡單負責謄寫并順便稍微潤色一下話本,一天便能賺好幾銀子,除了跟著自己大哥,上哪能找這么賺錢的活計啊。
紀浩放下那寫好的話本,隨口道:“縣尊要聘我為他的幕僚師爺!”
陸峰很是興奮的道:“真的?!呵呵,那小弟若是有事到了縣衙,大哥可得罩著小弟啊!”顯然陸峰認為給縣尊大人做幕僚是個不錯的差事兒!
“嘖嘖,大哥本事果然了得,小弟早就覺得大哥絕非池中之物,這縣尊大人也是慧眼識英才!縣尊大人得了大哥的襄助,怕是定能萬事不費心!”陸峰繼續拍馬屁道。
紀浩很擺擺手,給陸峰上課道:“守岳啊,拍人馬屁講究拍人于無形,令人心曠神怡!這不著痕跡的拍馬屁功夫,這才是上等的功夫,你這么生拍太刻意了,以后還得練啊!”
陸峰拱手道:“小弟多謝大哥教誨,回去以后一定多加練習,爭取早日向大哥看齊。小弟知道自己跟大哥的差距還很大,需要走得路還很長,小弟一定時刻保持一顆謙卑好學的心,向大哥好好學習。”
紀浩擺擺手道:“這次舒服多了。”
“以后我要去縣衙點卯,去給那幾個說書先生送話本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小弟明白!”
“以后咱們這話本創作只能晚上來搞了,你有沒有辦法弄到穿街的條子?”
大明是有宵禁的,紀浩所說的穿街用得條子,是指得宵禁之后過“卡鋪”用得條子!
雖然大明的各個里坊早就沒有了大唐時那樣高大的坊墻,但是到了夜里,各個重要的大街交叉路口上卻會攔起柵欄,設上關卡,俗稱“卡鋪”,由衙門里差役看守。
城內無故是不得隨意夜間走動的,只有那些有急事的人家,才可以去宵禁“卡鋪”那里開上條子,才可以夜間穿街過巷。
“大哥你糊涂了啊,小弟是沒門路去開那穿街的條子,但你不馬上就要去縣衙作師爺嘛,要開張穿街條子還不容易!”
隨即陸峰又很是興奮的道:“嘿嘿,有了穿街條子,以后就方便多了。晚上咱們要是想去那秦樓楚館也方便多了。不想在那留宿,還可以隨意回家。”
紀浩看著陸峰,很是語重心長的道:“守岳啊,你跟著為兄要多學一下為兄身上的浩然正氣,怎么能整天想著去秦樓楚館那種地方呢!”
陸峰忙恭聲道:“是是是,小弟孟浪了!”
“當然,偶爾去一下,看看美人聽聽曲兒,調劑一下也是不錯的。等大哥那《笠翁對韻》的銀子拿到了,咱們大哥請你去消遣一番。”
“呃……多謝大哥!”正話反話都被自己大哥說了,陸峰感到很無語。
…………
旭日初升,金黃的陽光灑落大地,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
蓬萊縣衙的大門前,紀浩望著那蓬萊縣衙的匾額嘆氣。
唉,不出意外的話,以后這里便是自己每天點卯坐班的地方了。
昨天紀浩在馮知縣簽押房內,那忽然而起的雄心壯志只是維持了一小會兒。
回到客棧之后,他想起自己本來可以自由自在的做一個自由撰稿人,快快樂樂賺銀子,如今卻不得不被迫來縣衙作師爺,不由的有些郁悶。
這便是身處官本位社會的身不由己的悲哀啊,紀浩不由得一聲長嘆。
紀浩在門口感慨完了,邁步從從縣衙大門兩旁的生門進去!
這縣衙紀浩已經來過好幾次了!
不過前兩次來,不是被胭脂虎押著,就是被府衙捕快押著。至于昨日被縣尊傳喚來,當時心情忐忑,只是緊緊跟隨那差役,所以這幾次來,紀浩還真沒仔細看過這縣衙的環境。
想起以后這也是自己上班的地方了,今日紀浩倒是仔細看看了這大明縣衙的規制。
從生門進來,迎面便是一座瑞獸照壁。繞過瑞獸照壁,便來到縣衙的前院。
前院正中一條甬道,東側兩側各有兩排廂房。
這種縱深的四合院套院,不管是官衙還是民宅,都是越里進的院子,住的人地位越高!
是以,這縣衙前院只是縣衙一干雜役幫閑呆的地方,那些官老爺們都是在里邊的。
紀浩順著前院甬道繼續往前走。
甬道的盡頭是一道儀門。
穿過儀門,便看到甬道正中里著個亭子,亭中一塊石碑,上書“公生明”三個大字。
亭子后面便是縣衙大堂了!
繞過這亭子時,紀浩見里面石碑后面刻得是:“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個血~紅的大字!
這十六個大字正好對著大堂,應該是專門寫給大堂上的坐堂官看的!
紀浩知道這規矩好像也是洪武皇帝老朱定下的,天下府縣衙署都需要立這塊石碑的。
這塊石碑對衙門的坐堂官算是一種警戒。
縣太爺若是在大堂問案,一抬頭就看見這十六個血紅的大字,估計是相當不自在的。
此時節當官的有幾個心底真正無私的?!
怕是這大堂正對著這石碑,也是縣太爺總在二堂排衙問案,沒事兒不坐大堂的原因之一。畢竟換做是誰,每天瞅著這么一塊石碑,也是心里不舒服的。
大堂和儀門之間的這個院很是寬敞,這便是縣衙的正院了。大堂東西兩側各有一排有些破舊廂房。
紀浩繞過這放置石碑的亭子,從左邊一排廂房經過時,見那一排廂房的門楣上都嵌著一塊石牌,上面分別書寫著“吏房”、“戶房”等字樣,這應該是縣衙六科房的吏員們的簽押辦公的地方了。
紀浩穿過大堂,便來到二堂所在的后院了,
后院縣衙二堂的左右兩邊,也各有一排頗為陳舊的廂房門口,這兩排廂房便是縣衙里的各位官老爺日常辦公的簽押房了。
大明以左為尊,縣衙二堂坐北朝南,這左手邊便是東邊,因此這二堂東首第一間最大的廂房是縣尊的簽押房,其他幾位縣衙屬官按照二尹三衙四老典的順序,依次在二堂兩側的其他廂房辦公。
總體來說,蓬萊縣衙的前衙是頗為陳舊頹敗的。
“為官不修衙”,是大明文官約定俗成的規矩。
大明的文官是流官,不像武將大都是世襲罔替。
文官在一處任官,一般也就幾年的時間,你修好了衙門,屁股還沒做熱乎就有調任了,平白便宜后任官員,為他人做嫁衣,自己還得個搜刮民脂民膏的壞名聲,說不定還會被那些科道御史參上一本,到時更是吃不了兜著走。所以,大家都對這衙門能將就就將就,起碼面子上要做出為官清廉的樣子。
據說在大明朝,就連內閣大學士辦公的內閣值房,也都低矮逼仄、破舊不堪,所以地方上的府縣官衙普遍破舊,也就不足為奇。
當然,文官們日常起居所在的后衙,據說一般還是修繕的很不錯的,只不過一般百姓是見不到的。
對于后衙,紀浩自然也是見過的。
紀浩來到縣衙二堂所在的后院,先到東首第一間簽押房找馮知縣報道,順便還要問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紀浩讓縣尊簽押房門口侍立的一個長隨進去稟告一聲,很快長隨出來告訴他,縣尊請他進去。
紀浩整了整身上的衣衫,抬腳進入張知縣的簽押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