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后
孤狼關內,殷柏在將軍府書房之中,看著窗邊的林承殤一一奏完軍報之后,便給林承殤遞了也都傳來的信件說道
“將軍,太后有密信傳來”
林承殤接過后,打開略微看了看,現在父親和娘親相處的是越發好了,如今娘親多少有意想要放開權勢。
林承殤看完之后,把信件折好后放進了懷中,示意殷柏推自己出府,去軍營走走。
殷柏應聲走了過去,看著現在坐在輪椅上的將軍,多少有些惋惜,兩年前,也不知發生了什么事情,林承殤從階梯滾落下來,腿部舊傷復發,卻不讓軍醫過來診治,就連明遠軍師來了,也讓人轟了出去,長此下來,雙腿竟然不能站立,林承殤卻不在意,只吩咐了不要讓此事傳到也都,平日里也甚少出府。
這兩年來,他知道杜金娥回了開封天波府,穆桂英在湖州據城而守,一方面發展兗州六城經濟民生,致力開創新的邊關城池,朝中有八賢王等眾臣支持,皇上也不得不開了國庫,無數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的災民,紛紛涌進了原先荒蕪的城鎮,短短兩年內,已見成效,佘太君帶領天波府女將回轉開封,唯有穆桂英依舊守在湖州,軍隊的戰斗力和人數都要提升,才能確保有足夠的兵力進駐六城邊境。
如今十五歲的楊文廣已經是軍中偏將了,穆桂英一方面帶著他歷練,一方面也在感嘆那年找你文廣回來后,太君和柴郡主改變了以往的態度,支持楊文廣自己的想法,從軍習武。寇準卻是在穆桂英和八賢王的斡旋下,重返開封朝廷復職,經歷此事,寇準協同八賢王改變邊境經濟,重新建造城池布防,立下大功,在兩年時間之內,一路提攜,官至宋朝宰相。
唯有,楊延瑛,無論是穆桂英還是林承殤,絲毫沒有她的消息,佘太君卻是經過寇準的手中,接到了楊延瑛的家書,一切安好,信的內容很短,結尾也提到了太君有了孫子,取名為楊恕。
佘太君不明白當年女兒和蕭瑾究竟發生了什么,知道了楊延瑛如今安好,總算是放下心了。
遼國邊境
大山深處的韓家村內,一處不起眼的院子里,青布短打的婦人,一手燒鍋,一手拿起腳邊的竹棍開始演習兵法,不經意間柴火遞的多了,濃煙滾滾,過得片刻,一個約摸兩三歲的男孩子跑進了院子,看到屋內景象,又看到自家娘親不住的撲滅鍋底火苗,委屈的眼淚都掉了下來。
晚間,楊延瑛把兩碗飯端上桌子,細細擦了擦手中筷子后遞給兒子,便說道
“恕兒,吃吧?怎么呆了,不動,”
眼前孩童,好似懂了什么似的,陪笑說道
“娘,孩兒想起來,方才韓媽媽讓我們去她家用飯的,要不,我們現在去吧,”
楊延瑛卻是不以為然道
“不了,哪里能天天去,娘做的不能吃么?”
楊恕迫于無奈,倒也吃了,心中想道
“不是能不能吃,是次次都糊了。”
時光荏苒,轉眼楊延瑛在這里,過了這么了,倒也不是不記掛天波府,就是楊恕身體,早產的虛虧,少則兩年調養,此處山清水秀,正是好地方,可楊延瑛卻一直研究武藝兵法,始終不愿荒廢了。前幾日老郎中過來看了看恕兒,身子該是差不多了。
楊延瑛簡單收拾了一下,帶著楊恕去向村里人告別,一出大山,便買了一匹快馬,帶著楊恕往湖州而去。
湖州都統大軍營中,穆桂英正在教導楊文廣槍法,卻聞營外來報,九姑奶奶到了,
楊文廣一聽,說道
“娘?九姑奶奶回來了,咱們快去看看”
穆桂英也才反應過來,當即拉著楊文廣往大營門口而去,
一身布衣裝扮的楊延瑛,一手牽著楊恕,看到穆桂英后,不約而同的露出了微笑
“桂英,我回來了”
穆桂英也是大喜,急忙迎接了上去。
月余后,遼國邊境
黃土城總兵慶吉帶領一隊人馬往朔州城而去,每年一次的述職,慶吉是不太想去的,可規矩擺在那。
路過兗州不過數十里的路程中,恰好遇到了赤狐,自從蕭達凜掌握了兵馬大權后,赤狐也分封了出去,任云州總兵,此行也是去朔州述職,兗州屠殺一事,慶吉和林承殤一樣,對赤狐的弒殺嗤之以鼻,可既然碰到了,慶吉也不想裝作看不見,輕描淡寫的打了個招呼,二人便聊了起來
“聽聞慶吉將軍以前,是典獄司的官員?”
慶吉有點驚訝,他對自己的了解,當下也回道
“正是,”
赤狐看著眼前騎馬,目不轉睛的慶吉,暗地里卻也是看不順眼,誰人不知他是林承殤的心腹,才得了黃土城這么一個大糧倉的肥缺總兵。
赤狐看到沿途過路的一列車隊,旗幟上刻著天波府的印記,如今雖然不在議和期間,可蕭太后早已下達了旨意,所屬官兵不得主動攻擊宋軍百姓,可赤狐心下歹意,揮手示意屬下追上去,
過得片刻,竟然是全部屠殺殆盡,慶吉反應過來帶人去阻止的時候,卻是來不及了,當即過去質問赤狐說道
“大膽,太后要有令諭,不得和宋朝發生沖突,赤狐,你是不是膽大包天了?”
赤狐不以為然道
“呵,慶吉將軍不要動怒,是這樣的,我云州城地少錢少,如今述職在即,再說,不過就是天波府的糧草,劫了又如何,不要大驚小怪了。”
慶吉卻知道不妙,當即勸說道
“糊涂。你可知如今兗州城守將是誰!”
赤狐道:“聽聞,剛調來的守備軍是天波府楊延瑛,一介婦孺,有何可懼,好了,此事是我做的,慶吉你不要太多管閑事。”
赤狐當下安排軍士把財物糧草洗劫一空,策馬揚鞭的離開了,慶吉卻在思索月前收到林承殤的信件,才知道兗州城主將楊延瑛是林承殤的妻子,因為黃土城距離兗州距離較近,所以林承殤擔心起無謂的沖突。
可如今,唉,也沒有辦法。
待到晚間,赤狐等人在一處小鎮停下歇息,慶吉一隊人也在落日前趕到,兩伙人還是聚在一起。
此時關外大道上,楊延瑛一襲銀裝亮鎧,身后跟著趙彥和百十名軍士,一路順著遼軍馬隊蹤跡跟來,等追到鎮上時,也是夜間
慶吉聽到馬蹄聲最先反應過來,急忙叫醒赤狐,
隨即雙方在小鎮上,展開一場廝殺,原本楊延瑛只是想搶回糧草,無意起紛爭,可那帶頭的遼軍將領實在口出狂言,一把銀槍和赤狐打了起來,這邊慶吉也對上了趙彥,數十個回合中,赤狐逐漸有些不敵楊延瑛,因著晚間飲了大量酒的原因,步步踉蹌,慶吉見此,也不能不管,隨即一刀挑開趙彥手中長槍,直奔楊延瑛而去。
趙彥看著慶吉如此勇武,心下擔憂楊延瑛處境,也隨即跟上了慶吉,剛踏入近前,卻被不防身后一把彎刀,趙彥口吐獻血,看到胸口的彎刀,緩慢的閉上了雙眼。
楊延瑛看到赤狐偷襲趙彥,當下也是氣急,招招致命,赤狐強自撐著站起來,慶吉卻在此刻露了破綻,被楊延瑛一槍斃命。
赤狐看到慶吉為救自己喪命,也是惱怒,可無奈之下,當即命令軍士帶上慶吉的尸首,撤退。
翌日,朔州城
蕭達凜看著堂前白布遮蓋的尸體,沉聲問道
“說,到底怎么了!”
赤狐自知有愧,便把事情一五一十說了,
“大帥,屬下一時沖動,害死同袍,死不足惜,但求大帥網開一面,留屬下一條命,定完手刃了那楊延瑛不可!”
蕭達凜沉眉想了想后說道
“太后早已明令,不能與宋朝發生沖突,如今這一場,也許,又是一個契機啊。先退下領一百軍棍,其余一切待本帥發落。”
赤狐應聲,吩咐軍士把慶吉尸首抬了出去
蕭達凜卻連夜寫了一封奏折,上書了此次發生的事情,并且提到了宋朝近年發展頗快,對大遼還是存在隱患,希望太后能斟酌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