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958年:中國合成膠黏劑工業元年
為什么說1958年是中國合成膠黏劑工業元年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理由:①1958年以前,中國使用的膠黏劑都是天然膠黏劑,即使使用一些合成膠黏劑,也是進口的或者是實驗室合成的,而且量很少;②我國最早的合成膠黏劑酚醛樹脂和脲醛樹脂膠黏劑于1958年開始工業化生產,廣泛用于木材加工;③合成膠黏劑所用的原材料如有機硅樹脂、環氧樹脂、氯丁橡膠于1958年開始規模化生產,為以后膠黏劑的開發與工業化生產打下了基礎。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使用的大都是天然膠黏劑。20世紀20年代,上海建立了上海明膠廠,但只生產皮膠;同時,濟南、青島建立了骨粉廠,以后又從骨粉中提取骨膠。1932年,濟南建立了第一個骨膠廠。1935年,上海開始生產明膠。到50年代初,全國共有7家工廠生產動物膠,合計生產能力2500噸/年。
酚醛樹脂在20世紀30~40年代我國就有生產,但主要用于塑料加工,產量也很低。1952年,錦西化工廠磺化法生產苯酚生產裝置建成;1956年,吉林化學公司甲醛生產裝置建成;1958年,中國開始規模化生產酚醛樹脂膠黏劑。1948年,上海揚子木材廠從美國進口脲醛樹脂用于膠合板生產。1957年,林業部森林工業科學研究所與化學工業部北京化工研究院、第一機械工業部慶陽化工廠、長春膠合板廠及哈爾濱香坊木材加工廠等單位協作,開始進行尿素-甲醛膠黏劑的研制,1958年投入工業化生產,廣泛用于木材加工。
1951年,因朝鮮戰爭之需,原重工業部北京化工試驗所建立有機硅研究組,開展有機硅樹脂的研制。1957年,沈陽化工研究院建立我國第一個有機硅車間——硅樹脂涂料中試車間,標志著中國有機硅工業的開端;1958年,林一先生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建立了有機硅研究室。同年,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成立有機硅研究室。1957年前后,蘇聯有機硅專家馬丁洛夫來華講學,南開大學周秀中、武漢大學卓仁禧、南京大學周慶立和山東大學杜作棟等人參加了學習,之后在各自的學校成立了研究室。1958年9月12日,毛澤東主席視察武漢大學化工廠。
1954年,沈陽化工綜合研究院(沈陽化工研究院前身)首先從原料開始,進行了環氧樹脂的研制,并于1956年研制成功;1958年,環氧樹脂在上海樹脂廠、無錫樹脂廠投入生產。1957年,天津市合成材料工業研究所成立,開始低分子聚酰胺環氧樹脂固化劑的研究。
1958年,國家科委和化工部在沈陽召開了“有機硅與環氧樹脂現場推廣會”,向全國多家樹脂廠、油漆廠、絕緣材料廠推廣有機硅和環氧樹脂技術。
1950年,世界上只有美國、蘇聯、德國等為數不多的國家掌握合成橡膠生產技術。為了掌握這門技術,重工業部1951年派出武冠英、吳嘉祥、吳金城等技術人員赴蘇聯學習合成橡膠專業。1951年,東北科學院(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前身)在實驗室制得以乙炔為原料的氯丁橡膠。1953年,該院在日產20kg的100L聚合釜擴試裝置上制得通用型和苯溶型兩種氯丁橡膠。1955年后沈陽化工試驗所(沈陽化工研究院的前身)繼續進行了氯丁橡膠和聚硫橡膠工業化開發研究。1957年7月,氯丁橡膠生產裝置由長春遷往四川長壽,同年12月落成投產。隨后,經過不斷改進,長壽化工廠于1958年10月建成年產2000t的氯丁橡膠車間,標志著中國合成橡膠工業的起步。
1953年至1959年期間,蘇聯援助中國新建改建156個項目,有化工項目14項,其中包括蘭州合成橡膠廠,1956年蘭州合成橡膠廠開始建設,設計年產丁苯橡膠1.35萬噸,丁腈橡膠0.15萬噸,聚苯乙烯0.1萬噸。1958年,聚氯乙烯在錦西化工廠投入生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在上海珊瑚化工廠投入生產。
1958年,脲醛膠黏劑投入工業化生產,同時合成膠黏劑所用的許多原材料開始工業化生產,為中國合成膠黏劑的發展打下了基礎。因此,1958年是中國合成膠黏劑工業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