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損檢測實用教程
- 付亞波
- 1566字
- 2019-11-15 19:33:06
2.5 超聲波檢測方法
2.5.1 超聲波反射法
2.5.1.1 原理
反射法指超聲波脈沖在試件內傳播的過程中,遇有聲阻抗相差較大的兩種介質的界面時,發生反射的原理進行檢測的方法。采用一個探頭兼做發射和接收器件,接收信號在探傷儀的熒光屏上顯示,并根據缺陷及底面反射波的有無、大小及其在時基軸上的位置來判斷缺陷的有無、大小及其方位。超聲波通過工作時,在界面和底部分別形成始波和底波的反射波,由波峰大小看出能量衰減的程度。在遇到缺陷時,由于能量衰減較多,反射波的波峰較低,據此分辨有無缺陷。原理如圖2-10所示。

圖2-10 直接接觸脈沖反射法
A—一次;B—多次;
1—探頭;2—缺陷;3—工件;4—顯示屏
2.5.1.2 優點
① 檢測靈敏度高,能發現較小的缺陷;
② 當調整好儀器的垂直線性和水平線性后,可得到較高的檢測精度;
③ 適用范圍廣,可適當改變耦合方式、選擇一定的探頭以實現預期的探測波型和檢測靈敏度,或者說可實現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對試件進行檢測;
④ 操作簡單、方便、容易實施。
2.5.1.3 缺點
① 單探頭檢測往往在試件上留有一定盲區;
② 由于探頭的近場效應,故不適用于薄壁試件和近表面缺陷的檢測;
③ 缺陷波的大小與被檢缺陷的取向關系密切,容易有漏檢現象發生;
④ 因聲波往返傳播,故不適用于衰減太大的材料。
2.5.1.4 脈沖反射法
脈沖反射法已經在工業中廣泛使用,分為直接接觸法和液浸法,各自又有不同類別,如圖2-11所示。

圖2-11 脈沖反射法類別
直接接觸法:方便靈活、耦合層薄、聲能損失小;檢測精度易受對探頭所施加壓力大小、耦合層的厚薄、接觸面積大小和對工件表面凹坑的填充程度等影響因素;探頭容易磨損,探測速度低。
液浸法:在探頭和工件之間設置一層一定厚度的液體傳聲層,使超聲波經過液層后再進入工件的探傷方法。一般用水做耦合劑,通常又稱為“水浸法”探傷。
2.5.2 超聲波透射法(穿透法)
2.5.2.1 原理
透射法是將發射探頭和接收探頭分別置于試件的兩個相對面上,根據超聲波穿透試件后的能量變化情況,來判斷試件內部質量的方法。如試件內無缺陷,聲波穿透后衰減小,則接收信號較強;如試件內有小缺陷,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部分被缺陷遮擋,使之在缺陷后形成陰影,接受探頭只能收到較弱的信號;若試件中缺陷面積大于聲束截面時,全部聲束被缺陷遮擋,接收探頭則收不到發射信號。原理如圖2-12所示。

圖2-12 超聲波透射法原理(有小缺陷)
2.5.2.2 優點
① 透射法簡單易懂、便于實施,不需考慮反射脈沖幅度,而且裂紋的遮蔽作用不受缺陷粗糙度或缺陷方位等因素的影響(這通常是造成檢測結果變化的主要原因)。
② 在試件中聲波只做單向傳播,適合檢測高衰減的材料。
③ 對發射和接收探頭的相對位置要求嚴格,需專門的探頭支架。當選擇好耦合劑后,特別適用于單一產品大批量加工制造過程中的機械化自動檢測。
④ 在探頭與試件相對位置布置得當后,即可進行檢測,在試件中幾乎不存在盲區。
2.5.2.3 缺點
① 一對探頭單收單發的情況下,只能判斷缺陷的有無和大小,不能確定缺陷的方位。
② 當缺陷尺寸小于探頭波束寬度時,該方法的探測靈敏度低。若用探傷儀上透射波高低來評價缺陷的大小,則僅當透射聲壓變化20%以上時,才能將超聲信號的變化進行有效區分。若用數據采集器采集超聲波信號,并借助于計算機進行信號處理,則可大大提高探測靈敏度和精度。
③ 往往需要專門的掃查裝置。
2.5.3 超聲波橫波檢測法
利用橫波進行探傷的方法,稱為橫波法探傷。目前產生橫波的主要方法是,利用透聲楔使縱波傾斜入射至界面,在被檢材料中產生折射橫波。利用這種方法在被檢材料中獲得單一的橫波,就要求縱波的入射角必須在第一臨界角與第二臨界角之間。如透聲楔采用有機玻璃(縱波聲速2730m/s),被檢材料為鋼(縱波5900 m/s,橫波3230 m/s),則第一臨界角為27°36',第二臨界角為57°48'。實用的折射角范圍為38°~80°之間。利用這種方式產生和接收橫波的探頭就是通常所說的“斜探頭”。因此,橫波探傷也叫斜角探傷。原理如圖2-13所示。

圖2-13 橫波檢測法
T—材料厚度;θR—折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