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化學清洗基礎

第一節 化學清洗的基本原理和處理

對于一些高溫或不斷濃縮的系統如鍋爐、冷卻水系統等,不論采用何種水處理措施,都只能把結垢速度控制在允許范圍內,而不能徹底杜絕結垢隱患。系統一旦結了水垢、污垢,不但降低了熱效率,給系統的安全、正常運行帶來隱患,并且使得水處理劑無法及時到達金屬表面而失效,加速了金屬腐蝕的速度。因此,及時地去除水系統中的各類污垢,不僅僅是節能、安全的需要,也是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的需要。

化學清洗是一種最有效的除垢手段,只要清洗劑選擇得當,清洗方式得當,對各類污垢都有極強的去除能力,且不論何種組成的系統,都能找到一種合適的化學清洗方式。至于對金屬的腐蝕,只要清洗劑、緩蝕劑選用得當,可以控制到很小的程度,遠遠小于機械除垢對金屬的損傷。下面對化學清洗的基本原理、煮爐轉化的基本原理、除垢清洗劑用量計算、化學清洗廢液的處理、化學清洗廢液排放作一簡要介紹。

一、清洗、緩蝕、鈍化的基本原理

1.化學清洗的基本原理

一般,化學清洗從材料表面除去污垢的化學方法。以工業設備的化學清洗為例最為復雜。對于新設備主要進行除油、除銹、清洗和鈍化處理;而檢修后的設備則要進行酸洗,中和防銹和污泥剝離,對于煉油廠和石油化工廠的換熱器還須考慮溶劑清洗,以除去有機垢。

2.除銹、緩蝕基本原理

一般,當水體接受電磁場能量的作用后,大量的單個水分子包圍了溶解在水中的氧分子,使溶解氧成為惰性氧,切斷了金屬銹蝕所需氧的來源,從而大大減緩金屬銹蝕對管道或容器的破壞影響。

另外,全頻寬波段電磁波激起的懸垂復合調制頻率的電磁場所產生的“集膚效應”在管壁上聚集了過剩的負電荷,而水內部聚集了過剩的正電荷,水中過剩的正電荷強烈排斥帶正電的同性Fe3+,阻止Fe3+從金屬管壁分離進入水中(系統中產生的黃色銹水就是Fe3+在水中呈現的顏色),同時,管壁或容器壁上過剩的負電子也不斷吸引帶正電Fe3+,阻礙Fe3+溶入水中,從而能使原有管壁上的Fe2O3(紅銹)還原成具極強耐腐蝕力的黑銹外膜Fe3O4,從而具有十分強的防腐作用,使得金屬管道或容器內壁的腐蝕速度一般情況下可以下降90%以上。

3.鈍化的基本原理

眾所周知,鐵、鋁在稀HNO3或稀H2SO4中能很快溶解,但在濃HNO3或濃H2SO4中溶解現象幾乎完全停止。碳鋼通常很容易生銹,若在鋼中加入適量的Ni、Cr,就成為不銹鋼了。

金屬或合金受一些因素影響,化學穩定性明顯增強的現象,稱為鈍化。由某些鈍化劑(化學藥品)所引起的金屬鈍化現象,稱為化學鈍化。如濃HNO3、濃H2SO4、HClO3、K2Cr2O7、KMnO4等氧化劑都可使金屬鈍化。

金屬鈍化后,其電極電勢向正方向移動,使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如鈍化了的鐵在銅鹽中不能將銅置換出。此外,用電化學方法也可使金屬鈍化,如將Fe置于H2SO4溶液中作為陽極,用外加電流使陽極極化,采用一定儀器使鐵電位升高一定程度,Fe就鈍化了。由陽極極化引起的金屬鈍化現象,叫陽極鈍化或電化學鈍化。

二、煮爐轉化的基本原理

煮爐是利用難溶化合物轉化的原理除垢。在煮爐化學反應中,使用較高濃度的轉化溶液,在相當高的溫度下,對水垢進行液-固兩相間的化學反應,經過相當長的時間,使垢變得松軟而脫落,再輔以人工的清理鏟刮,可達到80%以上的除垢效果,這是在鍋爐制造工藝為鉚接和脹接時代的安全快速(和人工除垢相比)的清洗方法。鍋爐采取全焊接工藝后,煮爐壓力降為常壓,溫度小于等于95℃,使水垢能浸潤和疏松,有利于酸洗的進行。

常規的煮爐是對3.8MPa及以下的采暖鍋爐和工業鍋爐進行的投產前清洗。它利用堿的皂化除污作用,洗去制造、運輸和存放中的油脂、灰塵和沙粒。煮爐還有使金屬表面鈍化的作用。

三、除垢清洗劑用量計算

目前國內高效緩蝕劑,可適用于鍋爐鋼,不銹鋼、黃銅、紫銅等多種金屬及合金材質,緩蝕率達99.7%,比鹽酸類除垢劑要高幾十倍到幾百倍。

一般水溶液與碳酸鹽水垢能發生激烈的化學反應,生成易溶脫水的鹽類和二氧化碳。把水垢投入除垢劑溶液中可見有大量氣泡生成,并逐漸把水垢溶解掉。由于國內產品一般不含氯離子,故可以用于不銹鋼及奧氏體鋼設備的除垢。

但對硫酸鹽水垢和硅酸鹽水垢效果不佳。

此類水垢不宜用此水垢型除垢劑,應使用鍋爐速除垢劑。

1.水垢清洗劑用量計算

循環水除垢清洗劑用量應根據水垢多少確定。一般每公斤水垢需要1kg除垢劑清除。也可按公式計算:用藥量(kg)=1.5倍結垢厚度(mm)×熱交換面積(m2),配制的清洗液濃度一般為2%~4%。也可采取多次投藥的方法,隨時觀察反應情況,控制pH值1~1.5至水垢除盡為止。清洗過程中監測鐵離子含量、pH、濁度等。循環水除垢清洗劑方法可采用浸泡或強制循環法。

循環水除垢清洗劑可以常溫清洗,也可以加熱循環清洗,清洗時間一般3~8h即可。水垢較厚時,可適當延長至24h左右,浸泡完畢,升溫煮沸,1~2h即可排放掉。為了防止設備銹蝕,清洗完成后對管道進行中和鈍化,排放掉鈍化液,再用清水沖洗。設備可投入運行,或進行保養以備使用。

2.鍋爐水垢清洗劑使用投放量

如某工廠配制清洗劑1t,其中原料占28%,水占72%,清洗劑使用時按30%投放。現為降低包裝費用,新濃縮配方中原料占56%,水占44%,如要達到原使用效果,濃縮配方清洗劑使用時投放比例就相當于原料增大了兩倍,投放量是15%就夠了。

3.鍋爐速除垢劑用量計算

鍋爐除垢劑用量應根據水垢多少確定。一般每公斤水垢需要1~2kg除垢劑清除。也可按公式計算。用藥量(kg)=1.5結垢厚度(mm)×熱交換面積(m2),配制的清洗液濃度一般不超過15%。也可采取多次投藥的方法,隨時觀察反應情況,pH值1~1.5時水垢除盡為止。

鍋爐除垢的方法可采用浸泡或強制循環法。

除垢液的溫度應控制在60℃左右為宜,溫度低反應速度慢,清洗時間長;溫度提高,反應速度加快,清洗時間縮短,但溫度過高,超過80℃,會使除垢劑中有效成分分解,失去除垢能力,因此以控制在60℃左右為佳。

清洗時間一般8h即可,水垢較厚的鍋爐,可適當延長至24h,浸泡完畢升溫煮沸,1~2h即可排放掉。為了防止鍋爐銹蝕,應加1%的磷酸三鈉水溶液中和純化鍋爐,然后排放掉鈍化液,再用清水沖洗。鍋爐可投入運行,或進行保養以備使用。

4.循環水系統清洗劑用量

主要用于清除碳酸鹽水垢及硫酸鈣,氫氧化鈣,再加上鐵的氧化物等其他混合水垢。把一小塊水垢放入杯中,放兩小勺的除垢劑,攪拌使其溶解。若有大量氣泡,反應激烈,水垢漸漸被溶掉,若不反應激烈,沒有多少氣泡產生,放置一段時間后不見水垢變小,此類水垢不宜用除垢劑。

四、漂洗、鈍化處理

化學清洗劑除垢后使設備表面活化,極易被腐蝕,因此,除垢后要求進行鈍化處理。為提高鈍化效果,要求設備表面具有一定的清潔度,所以在鈍化之前需進行漂洗。

漂洗的目的是凈化設備表面(主要是除去二次銹),以提高鈍化效果。

在酸洗結束后的水沖洗時,其水溶液要求pH≤4.0。從腐蝕角度分析,在pH≤4.0的水溶液中,鋼鐵主要受酸性腐蝕,水溶液仍具有溶解鐵的能力,氧對鋼鐵的腐蝕較弱,所以鋼鐵在此溶液中不會產生二次銹。當溶液的pH=4.0~5.0時,鋼鐵腐蝕與溶液中含氧多少、擴散快慢和溫度有關。

當含有氧的除鹽水溫度在5~40℃、pH=5.0~8.0時,氧對鋼鐵的腐蝕最厲害。這個階段腐蝕主要受氧的控制,最易產生二次銹。二次銹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于時間。沖洗時間短,產生二次銹極少;沖洗時間長,溶液中Fe2+濃度很高,甚至還有Fe3+,在有氧存在的條件下,會產生二次銹。

氧腐蝕過程如下:生成的Fe(OH)2和Fe(OH)3進一步轉化成Fe2O3(紅色),相繼轉化成Fe3O4而沉淀在金屬表面上。也可能轉化成mFe(OH)2 nFe(OH)3·2H2O膠體混合物而沉淀在金屬表面上。

因而水沖洗后,金屬表面上有一層黑色粉末狀或棕色點狀沉淀物。

這種二次銹在鈍化時是力求避免的,即對水沖洗的方式應以改進,例如用氮氣排水,目的是使二次銹產生量最少。

一般電廠鍋爐酸洗后,為了防止金屬表面與空氣接觸而發生氧腐蝕,必須用鈍化劑對其進行處理,使金屬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以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金屬表面不產生二次銹。

通常用于鈍化的化學藥劑有NaNO3和N2H4。多年的實踐證明,這2種藥劑的鈍化效果很好,因而一直被廣泛使用。但這2種鈍化劑具有化學毒性,鈍化廢液處理困難,易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在酸洗過程中這2種鈍化劑已逐漸被淘汰。

雙氧水作為新型鈍化劑具有工藝簡單、貨源充足、價格相對便宜、效果優良、鈍化廢液無毒、無害等特點,近年來備受青睞。因此,堿性雙氧水鈍化工藝被列入了《火力發電廠鍋爐化學清洗導則》中,但該工藝特別注明鈍化前需用磷酸加多聚磷酸鈉進行漂洗。

磷的排放會造成水體富氧化,破壞水體中植物的生態平衡。近年來,禁磷、限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因此,磷酸加多聚磷酸鈉的漂洗工藝也因產生的漂洗液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受到限制。

鑒于此,國內一方面要盡快掌握堿性雙氧水鈍化工藝,另一方面也要找到適合該鈍化方法理想的漂洗工藝。國內某電力科學研究院通過在實驗室進行小型試驗,并進行了大量的工業性應用試驗研究,最終找到并掌握了一種理想的工藝方法——檸檬酸漂洗堿性雙氧水鈍化工藝。該方法為今后的應用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如東北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采用鹽酸清洗硫脲先除銅,經過檸檬酸漂洗,堿性雙氧水再除銅及鈍化工藝,對鍋爐本體受熱面進行化學清洗,清除水冷壁中的沉積垢及銅垢,解決了爐水中磷酸鹽消失現象,清洗和鈍化效果良好,為同類型鍋爐的化學清洗提供了經驗。

五、化學清洗廢液的處理

1.堿洗廢液的處理方法

(1)堿性的處理 堿洗結束時,廢液中堿含量一般為0.5%~5%,pH>9,堿性較強,一般處理采用中和法。

① 將堿洗廢液與酸洗廢液相互中和,使pH值達6~9。

② 采用投藥中和法。常用中和劑為工業用硫酸、鹽酸或硝酸。廢堿液與酸反應如下:

NaOH+HClNaCl+H2O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Na3PO4+3HNO3 3NaNO3+H3PO4

③ 還可用煙道氣中和堿性廢液。利用煙道氣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這兩種酸性氧化物進行中和。

(2)堿洗廢液中的油 堿洗廢液中的油主要以乳化油的狀態存在,這種油分散的粒徑很小,不易從廢液中去除,通常采用破乳-油水分離-水質凈化的處理辦法。

① 破乳:破乳主要用投加藥劑的辦法破壞廢液中乳化膠體溶液的穩定性,使其凝聚。常用的藥劑有氯化鈣、氯化鈉、氯化鎂等。為了使油珠和其他懸浮物盡快地分離,并生成微小的絮凝,還需投加混凝劑或助凝劑。常用的混凝劑和助凝劑有:硫酸鋁、聚合氯化鋁、硫酸亞鐵、三氯化鐵、活化硅酸、聚丙烯酰胺等。

② 油水分離:通過破乳、凝聚處理,油珠和雜質生成絮凝。然后通過物理的方法使油水分層,油泥刮出,達到油水分離的效果。油水分離的方法有:自然浮上、加壓浮上、電解浮上、凝聚沉淀和粗粒化等。

③ 水質凈化:經破乳、油水分離后,水中油分、有機物、COD都大大降低,但水中還存在著微量的油和一些水溶性表面活性劑,可通過吸附、過濾除去。常用的吸附、過濾材料有活性炭、焦炭、磺化煤、砂、聚丙烯纖維、丙烯腈等。

通過以上治理裝置處理的堿洗廢液,可達到含油量小于10mg/L,COD降到100mg/L以下,符合排放標準。對于含油量小于100mg/L的堿洗廢液,僅經過砂過濾器即可達到排放標準。

對油分的處理裝置,目前國內還有其他類型,如藥劑破乳→加壓浮上→活性碳吸附;廢酸破乳→凝聚沉淀→石灰中和以及超濾法等成套處理裝置。

(3)化學耗氧量(COD)的處理 堿洗廢液的COD處理可參照酸洗廢液COD的處理。

2.酸洗廢液的處理方法

(1)酸性的處理 酸洗結束時,廢液中酸含量一般為0.1%~6%,pH<1,酸性很強。處理通常采用中和法。

① 將酸洗廢液與堿洗廢液相互中和,使pH值達6~9。

② 采用投藥中和法,常用中和劑有:純堿、燒堿、氨水、石灰乳、碳酸鈣等。

酸洗廢液的COD值較高,一般為500~50000mg/L,高于排放標準,通常可采用焚燒法處理或氧化法處理。

① 焚燒處理:這種處理方法適用電站鍋爐采用檸檬酸清洗后,廢液的處理。檸檬酸洗廢液pH=3.5~4,COD=20000~50000mg/L。可將酸洗廢液與煤混合,然后回送爐膛內進行焚燒。也可將廢液與煤灰混合,排至灰場。

② 氧化法:氧化法有空氣氧化、臭氧氧化和氧化劑氧化。

a.空氣氧化是將空氣通入廢液中,利用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氧化。由于空氣氧化的能力較弱,需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起到降低COD的作用。

b.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將臭氧通入廢液中,不僅有降低COD的作用,對殺菌、除酚、氰、鐵、錳等也有顯著的效果。在處理過程中,過量的臭氧易分解為氧,不產生二次污染。目前國內已有商品臭氧發生器出售。用臭氧處理COD費用較高。

c.氧化劑氧化是將雙氧水、氯氣、液氯、次氯酸鈉或漂白粉等氧化劑投入廢液中,進行氧化處理。化學清洗廢液的COD處理,采用此法比較適宜。

具體處理步驟如下。

① 向廢液中投加雙氧水(H2O2)或次氯酸鈉(NaClO),使其與廢液中的Fe作用,H2O2或NaClO的加入量按COD當量并稍過量。

② 向廢液中投加中和劑如燒堿、石灰乳等,調節pH=10~12,然后通入壓縮空氣進行攪拌,使Fe全部氧化成為Fe(以測定廢液中亞鐵離子含量來控制)。

③ 向廢液中投加凝聚劑并沉降上部澄清液,使其COD降至300mg/L以下。

④ 繼續向廢液中投加過硫酸銨[(NH42S2O8],投加量為1.2kg/m,通入壓縮空氣攪拌,使其充分氧化,COD降至100mg/L以下。

⑤ 用鹽酸調pH=6~9。

(2)其他有害物質的處理

① 氟離子(F-) 含氟廢液可采取混凝沉淀法或吸附法來進行處理。其中,混凝沉淀法比較普遍。根據所用藥劑不同,又可分為石灰法、石灰-鋁鹽法、石灰-磷酸鹽法等。

a.石灰法:將石灰粉(CaO)或石灰乳與含氟廢水混合,相互反應:

CaO+2HFCaF2↓+H2O

Ca(OH)2+2HFCaF2↓+2H2O

石灰的理論加入量為氟含量的1.4倍,實際加入量應為氟含量的2~2.2倍,石灰中CaO的含量應大于30%。為了提高降氟效率,在石灰法處理的同時投加氯化鈣,堿性條件下,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b.石灰-鋁鹽法:向廢液中投加石灰乳,調pH值至6~7.5,然后投加硫酸鋁或聚合氯化鋁,生成氫氧化鋁絮凝體,吸附水中氟化鈣結晶及氟離子,沉淀后除去,其除氟效果與投加鋁鹽量成正比。如某廠氫氟酸酸洗廢液含氟63.5g/L;投加石灰98~127g/L,反應45min后,出水含氟為17.4~10.4mg/L,再投加硫酸鋁0.2~2g/L,3min后出水氟含量4~2.2mg/L。

c.石灰-磷酸鹽法:向廢液中投加磷酸鹽,使之與氟生成難溶的磷灰石沉淀,予以除去。

常用的磷酸鹽有磷酸二氫鈉、六偏磷酸鈉、過磷酸鈣等。經磷酸鹽處理的廢液,再經投加石灰處理,可使氟含量降得更低。

上述各種處理方法中,石灰法處理費用最低。

② 重金屬離子 含重金屬離子廢液處理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氫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其中以氫氧化物沉淀法使用最為普遍。

氫氧化物沉淀法是向含重金屬離子的廢液中投加堿性沉淀劑(如石灰、燒堿、純堿等),僅金屬離子與OH-反應,生成難溶的金屬氫氧化物沉淀,然后予以分離。酸洗廢液中的鐵離子(Fe2+、Fe3+)、銅離子(Cu2+)等均可用此法處理。

Fe2++2OH- Fe(OH)2

Fe3++3OH- Fe(OH)3

Cu2++2OH- Cu(OH)2

氫氧化物沉淀法處理含重金屬離子廢液,是調整、控制pH值的方法,由于影響因素較多,應注意兩性金屬氫氧化物如氫氧化銅等,在高pH值,生成羥基絡合物,出現返溶現象。

3.鈍化廢液的處理方法

(1)亞硝酸鈉的處理 鈍化廢液中亞硝酸鈉的處理方法較多,分別有氯化銨法、次氯酸鈣法、尿素法和氨基磺酸法。

① 氯化銨處理法 將氯化銨投入廢液中,與亞硝酸鈉反應:

NH4Cl+NaNO2 NaCl+N2↑+H2O

氯化銨的加入量應為亞硝酸鈉含量的3~4倍。為了加快反應速度,防止亞硝酸鈉在低pH值時分解造成二次污染,可向廢液中通入蒸汽,維持溫度70~80℃,控制pH值在5~9。

② 次氯酸鈣處理法 將次氯酸鈣投入廢液中,與亞硝酸鈉反應:

Ca(ClO)2+NaNO2 CaCl2+NaNO3

次氯酸鈣的投加量為亞硝酸鈉含量的2.6倍,處理可在常溫下進行,通入壓縮空氣攪拌效果更佳。

③ 尿素分解法 尿素經鹽酸酸化后投入廢液中,與亞硝酸鈉反應:

CO(NH22+2HCl+2NaNO2 2NaCl+2N2↑+CO2↑+H2O

尿素投加量為:每公斤亞硝酸鈉投加尿素0.45kg。

④ 氨基磺酸處理法 將氨基磺酸投入廢液中,與亞硝酸鈉反應:

NH2SO3H+NaNO2 NaHSO4+N2↑+H2O

氨基磺酸的投加量為亞硝酸鈉含量的1.41倍,處理可在常溫下進行。

(2)聯氨廢液的處理

① 次氯酸鈉分解法 聯氨廢液可通過投加次氯酸鈉進行處理:

2NaClO+N2H4 NaCl+N2↑+2H2O

聯氨與次氯酸鈉反應僅需10min即可,分解出氮氣不產生COD和氮的殘留。次氯酸鈉投加量為聯氨含量的4.7倍。

② 臭氧化法 向聯氨廢液中通入臭氧,使之反應:

2O3+3N2H4 3N2+6H2O

反應時不需調pH值,聯氨濃度隨反應時間變化。此法處理,不需投加其他藥劑,但處理時間較長,約3h。

(3)其他鈍化廢液的處理 除亞硝酸鈉、聯氨外,以純堿、燒堿、磷酸鹽做鈍化劑,其廢液可按堿性廢液處理。中和至pH=6~9即可。

4.其他清洗廢液的處理

對化學清洗各階段的沖洗水、中和液,可根據其酸、堿性條件,分別參照堿洗、酸洗廢液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

六、化學清洗廢液排放

廢液排放的標準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廢液排放標準執行,對超過排放標準的堿洗液、酸洗液和鈍化液應當作相應的后處理,經處理后的溶液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之后方可排放。對于中小型鍋爐化學清洗工藝而言,后處理方法一般是稀釋和中和法。當選用了特殊毒性的清洗劑、緩蝕劑或鈍化劑時,就必須針對所選用的物質作特殊的后處理,廢液才能排放。

稀釋法主要適用于濃度不高的一般酸、堿清洗液。當濃度不高的鹽酸和碳酸鈉或氫氧化鈉、磷酸三鈉溶液從鍋爐中排放時,用較大量的水沖稀排放,使得混合后進入污水管道的廢液的pH值為6~9,懸浮物小于500mg/L,這樣排出的廢液基本上符合國家標準。當然,對于濃度較高的酸、堿清洗液排放時采用這一方法是不適宜的,因為它需要消耗的水量太大。對于這樣的排放液,應當先作適當的中和,然后再稀釋排放。

中和法主要適用于較高濃度的鹽酸、氫氧化鈉排放液。如果排放液是鹽酸,則用燒堿或石灰中和,如果是堿則用鹽酸中和,中和到pH值為7~9之間,再經適當稀釋就可排放了。這種方法需要消耗一點酸或堿,但所耗代價是不高的,而且比較容易達到排放標準。具體操作是在排放過程中,將廢液先排到一個過渡坑內,廢液進坑的同時加入處理藥劑,藥劑加入速度正好保證從過渡坑出去的廢液符合廢液排放標準。如果堿洗排放液和酸洗排放液正好是相互中和的酸和堿,而又有條件儲存先排放出的堿液的話,那么,利用堿洗和酸洗廢液相互中和,而節省中和所消耗的原料是可行的。

必須注意,并不是所有的酸、堿溶液都能采用中和法進行處理的。如氫氟酸排放液的后處理,不僅要考慮排放液的pH值達到標準,還必須考慮F-的濃度不能大于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因此,對于氫氟酸廢液的處理只能采用石灰中和法,既提高排放液的pH值到6~9,還降低游離F-的濃度到10mg/L以下,方可排放。石灰用量一般不低于純氫氟酸量的2倍。

在中小型鍋爐清洗工藝中,鈍化液一般采用磷酸三鈉溶液,鈍化后廢液的處理按堿類物質,采用中和法處理即可!如果采用亞硝酸鈉鈍化,那么,鈍化液必須經過特殊化學處理措施。保證NaNO2殘余濃度符合排放要求。亞硝酸鈉的處理尚沒有成熟定型的方法,在酸性介質中用尿素分解使其生成氮氣是目前比較好的方法。

控制pH值是完成上述反應的關鍵,在人口密集的地區進行這一化學處理前必須經過充分的小型實驗,使操作人員充分熟練掌握好工藝條件后,才能夠進行工業性的化學處理。中小型鍋爐的鈍化最好采用磷酸鹽,只有在特殊要求時才選用亞硝酸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脱县| 山阳县| 巴塘县| 图木舒克市| 丰都县| 安宁市| 高陵县| 泽普县| 桂平市| 宝兴县| 大冶市| 赤壁市| 松溪县| 泰来县| 米易县| 农安县| 石阡县| 肥东县| 泽普县| 诸城市| 临泽县| 牙克石市| 青川县| 丰台区| 枝江市| 来宾市| 洛浦县| 睢宁县| 金溪县| 保靖县| 金川县| 高邑县| 吴桥县| 白山市| 玉田县| 芮城县| 临江市| 科技| 通河县| 东辽县|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