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印刷(品)質量

印刷產品是采用一定的印刷工藝技術,通過印版或其他方法與承印物、油墨、印刷機械相結合,得到的以還原原稿為目的的復制品,又稱為印刷品,或者印品。

一、印刷品質量

1. 印刷品質量的定義

印刷品種類繁多,用途廣泛,籠統地給印刷(品)質量一個嚴密的定義是比較困難的。人們在評論印刷品質量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審美、技術、一致性三方面因素。這種思考問題的方法是把人的視覺心理因素與復制工程中的物理因素綜合在一起進行考慮的,也就是說既考慮印刷品的商品價值或藝術水平,也考慮印刷技術本身對印刷品質量的影響。但是實踐證明,從商品價值或藝術角度評價印刷品質量的技術尚不完善。這樣的評價往往不能可靠地表達印刷品的復制質量特性,只有從印刷技術的角度出發進行評定,才能正確地評價印刷品質量,使歧見取得統一。這種觀點得到國內外大多數專家的贊同。

A.C.Zettlemeyer等人曾經為“印刷品的質量”下過這樣的定義:印刷品質量是印刷品各種外觀特性的綜合效果。從印刷技術的角度考慮,所謂印刷品的外觀特性又是一個比較廣義的概念,對于不同類型的印刷產品具有不同的內涵。

對于線條或實地印刷品,應該要求墨色厚實、均勻、光澤好、文字不花、清晰度高、套印精度好,沒有透印和背凸過重,沒有背面蹭臟等。

對于彩色網點印刷品,應該要求階調和色彩再現忠實于原稿,墨色均勻、光澤好、網點不變形、套印準確,沒有重影、透印、各種杠子、背面粘臟及機械痕跡。

上述這些外觀特性的綜合效果,反映了印刷品的綜合質量,在印刷質量評判中,各種外觀特性可以作為綜合質量評價的依據,當然也可以作為印刷品質量管理的根本內容和要求。

2. 印刷品質量的內涵

印刷品質量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 印刷品接近原稿的程度;

② 印張對付印樣的接近程度;

③ 同批印刷品的合格率和同批印刷品之間的一致程度。

前兩項和印刷品的絕對質量有關,后一項和印刷品的相對質量有關。

二、印刷復制質量

印刷品質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很豐富,譬如對于書籍而言,裝訂質量也應當包括在“印刷品質量”的范疇之內。然而,如此廣泛地考慮印刷品的質量,從印刷圖像復制技術的角度考慮,往往很不方便也無必要。G.W.Jorgensen等人指出,前述關于印刷品質量的定義是不夠準確的,從復制技術的角度出發,他們把印刷品質量定義為“對原稿復制的忠實性”。這種定義方法對進行印刷復制工藝研究和評價印刷復制各個階段的質量是方便的。基于這種考慮,本書把印刷品的質量和印刷圖像的質量區別成兩個不同的概念,即把印刷圖像質量定義為“印刷圖像對原稿復制的忠實性”。

與印刷品質量的定義相比,印刷圖像質量的定義縮小了討論問題的范圍,這樣就可以把印刷圖像視為二維或三維圖畫上具有亮暗和色彩變化的一定量單個像素的信息集合(注意,文字也可以作為圖形信息處理,所以文字也可視為圖像)。印刷圖像質量充其量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圖像質量和文字質量。現將表達圖像質量和文字質量的特征參數分述如下,這些質量特征參數既可作為質量評價時的評判參數選用,也可作為質量管理中的目標參數選用。

1. 圖像質量特征參數

圖像質量特征參數可分為以下四種:階調與色彩再現、圖像分辨力、龜紋等故障圖形以及表面特性。下面按此順序進行說明。

階調和色彩再現是指印刷復制圖像的階調平衡、色彩外觀跟原稿相對應的情況。就黑白復制來說,通常都用原稿和復制品間的密度對應關系表示階調再現的情況(復制曲線)。就彩色復制品來說,色相、飽和度與明度數值更具有實際意義。印刷圖像的階調與色彩再現能力不僅受到所用的油墨、承印材料以及實際印刷方法固有特性的影響,而且也常受到經濟方面的制約。例如在多色印刷時,采用高保真印刷工藝就能夠取得比較高的復制質量,可是那將是以提高成本為代價的。所以對于以畫面為主題的印刷品來說,所謂階調與色彩的最佳復制就是在印刷裝置的各種制約因素與能力極限之內,綜合原稿主題的各種要求,產生出多數人認為是高質量印刷圖像的工藝與技術。關于最佳階調和色彩復制的問題后邊還將比較詳細地敘述。

最佳復制中的圖像分辨力問題,包括分辨力與清晰度兩方面的內容。印刷圖像的分辨力主要取決于網目線數,但網目線數是受承印材料與印刷方法制約的。人的眼睛能夠分辨的網目線數可以達到每英寸(1in=0.0254m)250線,但實際生產中,并不總能采用最高網線數。此外,分辨力還受到套準變化的影響。清晰度是指階調邊緣上的反差。在分色機上,通過電子增強方法,能夠調整圖像的清晰度。但是,人們至今還不知道清晰度的最佳等級是什么。倘若增強太多,會使風景或肖像之類的圖像看起來與實際不符,但像織物及機械產品的圖像卻能提高表現效果與感染力。

龜紋、杠子、顆粒性、水跡、墨斑等都會影響圖像外觀的均勻性。在網點圖像中,有些龜紋圖形(如玫瑰斑)是正常的,但當網目角度發生偏差時,就會產生不好的龜紋圖形,影響圖像顆粒性的因素很多,紙張平滑度、印版的砂目粗細都與圖像的顆粒性相關。從技術角度講,除龜紋與顆粒圖形之外,人們可以使其他多數引起不均勻性的斑點與故障圖形接近于零。

印刷圖像的表面特性包括光澤度、紋理和平整度。對光澤度的要求依據原稿性質與印刷圖像的最終用途而定。一般來說,復制照相原稿時,使用高光澤的紙張效果較好。在實際印刷中有時需要使用亮油來增強主題圖像的光澤。光澤程度高,會降低表面的光散射,從而增強色彩飽和度與暗度。然而,用高光澤的紙張來復制水彩畫或鉛筆畫時,效果并不太好,使用非涂料紙或者無光涂料紙,卻可以產生較好的復制效果。紙張的紋理會在某種程度上損壞圖像,通常應避免使用有紋理的紙張復制照相原稿。但使用非涂料紙復制美術品時,紙張原有的紋理會使印刷品產生更接近于原稿的感覺。

2. 文字質量特征參數

最佳文字質量的定義是非常明確的。它們必須沒有下列各種物理缺陷:堵墨、字符破損、白點、邊緣不清、多余墨痕等。

文字圖像的密度應該很高。實際上,文字圖像的密度受可印墨層厚度的限制。在涂料紙上,黑墨的最大密度約為1.40~1.50;而在非涂料紙上,黑墨具有的最大密度均為1.00~1.10。

筆畫和字面的寬度應該同設計人員繪制的原始字體相一致。字體的筆畫與字面寬度也受墨層厚度的影響。墨層比較厚的時候,產生的變形就會比較大,在一定的墨層厚度條件下,小號字產生的變形要比大號字產生的變形明顯得多。為了獲得最佳的復制效果,筆畫寬度的變化應該保持在字體設計人員或制造人員所定規范的5%以內;字符尺寸應保持在原稿規范的0.025~0.050mm以內。

三、印刷品質量評判的標準和演化

1. 傳統的評判方式到現代的評判方式

評判方式經歷了從用眼睛、靠直覺、憑經驗、描述感受的傳統的主觀評判方式到現代用儀器、靠數據、憑標準、描述異同的客觀評判方式的發展過程。

2. 定性為主到定量為主的評判標準

過去定性評判標準多,文字描述為主:

① 畫面整潔,無水跡、油跡和條痕;

② 無墨皮、紙毛、背面粘臟、重影、飛墨、浮臟等;

③ 文字、線條輪廓清晰完整,網點光潔,失真少;

④ 充分體現和反映原稿的風格和特點,質地感強;

⑤ 墨層色澤柔和、層次分明,景深清楚,拼接整齊,墨色協調一致;

⑥ 無褶皺、折角、糊版和花版,不堆墨等;

⑦ 不偏色,不發悶,人物膚色純真,真實感強,實地平服;

⑧ 套印準確,邊框正反面對齊等。

現在多以定量評判標準為主:

① 墨色的實地密度;

② 表征圖像階調、層次、反差的印刷相對反差和網點擴大值;

③ 呈現同色效果的同色密度偏差,同批同色色差;

④ 疊印率、灰平衡以及油墨的色偏、色效率、灰度、色強度等;

⑤ 影響圖文清晰度的套印誤差等。

3. 單一的評判方式到“三結合”的評判方式

“三結合”是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主觀與客觀相結合。它們的關系是客觀評判為主和主觀評判為輔相結合的綜合評判方法;定量要求為主和定性要求為輔的質量標準;現代評判方式為主和傳統評判方式為輔相結合的綜合方式。

4. 印刷標準日趨完善

為了規范印刷品質量,全國印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和修訂了很多國家標準,如GB/T 7707—2008《凹版裝潢印刷品》、GB/T 7706—2008《凸版裝潢印刷品》、GB/T 7705—2008《平版裝潢印刷品》、GB/T 22113—2008《印刷技術印前數據交換用于圖像技術的標簽圖像文件格式(TIFF)》、GB/T 20439—2006《印刷技術印前數據交換用于四色印刷特征描述的輸入數據》等;同時,在有些公司建立了標準化研究與推廣基地、標準化試驗基地等,為全國印刷的標準化工作奠定了基礎。

四、評判過程

1. 客戶對送審樣的評判

在這種情況下,評判的主角是客戶。客戶的要求即客戶提供的原稿是否被圓滿地復制出來,是決定印制質量優劣以及客戶在送審樣上(一般為打樣樣張:單色樣和疊色樣或藍圖本)是否同意簽字付印的主要根據。客戶具有否決權。

一般來說,這個過程要幾上幾下,才能滿足客戶提出的要求(通常批注在送審樣上),最終簽字認可印前工作,正式轉入印刷階段。

2. 印刷現場的評判

正式開印前,一般由值班工段長、車間主任或技術(生產)副廠長現場評判,簽出付印樣。簽字的依據是客戶認可的送審樣。個別客戶到印刷現場簽付印樣(又稱機上打樣)。

以付印樣為基準,在印樣與付印樣對照比較時,若有偏差應及時調整。要勤抽樣檢查,盡可能使在印印張與付印樣張一致。

印刷時往往發現,剛剛印出來的印張視覺效果是色彩鮮艷、墨層厚實。但是過半個小時以后,再看就感到色彩變差,墨層不如原先厚實,變得淺薄了等。這種被稱為干退密度現象,給印刷現場評判質量帶來了難題。實際操作時,必須做到勤抽樣檢查(必須以付印樣為標準),且必須給在印樣有一個提高量,使之略深于付印樣。因此,目測墨色時,要憑經驗估計,略有一個提高量,經過一段時間,顏色就退到和付印樣的色澤一樣了。這種經驗估計,往往誤差大,沒有數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此時的質量評判不僅要準,而且要快速及時,否則停機時間就太長,損失也就大了。

3. 印后加工現場的評判

是指在上光、覆膜、燙金、壓凹凸以及折頁、裝訂或者模切、壓痕、制盒等期間對在制印刷品的評判和檢查。

4. 印刷品出廠前的評判

成品車間(又稱完成時間)對出廠前的印刷品進行檢查,剔除廢、次品,清點數字等。客戶接收產品的核查依據是客戶親自認可的送審樣。

5. 消費者對印刷品的評判

消費者對印刷品的評判包括消費者對印刷品的殘次質量的投訴、調換、退貨、訴訟等舉措。

6. 各種各類印刷品質量的等級評判

定期或不定期有制版、印刷專家對各種各類印刷品(平印、凸印、凹印、孔印等類印刷品,書刊、畫冊、連環畫、圖片、紙盒等)分門別類地進行印刷質量優劣登記的評比。評比依據是各種各類的印刷品各自的原稿或客戶事先(印前)要求。

行業公認的普遍質量要求包括:套印準確,色澤均勻,無斑點墨皮、背面沾臟、弓皺、色差、花版、臟版、條痕、剝紙等問題。

上述六種情況,都需要適當的評判項目和一定的評比標準,以及統一的、標準的照明光源。

到目前為止,上述六種情況的判斷,大多還是憑經驗、靠肉眼感受以及文字描述的質量評價要求。

這種以主觀評價為主的評價印刷質量的經驗方法,又稱印刷質量評判的傳統方法。人們主要依據長期工作實踐所積累的經驗來從事這項工作,雖有一定的準確性,但受評判人員的視覺生理差別、心理素質差別以及情緒因素等的影響,使評判工作或多或少地存在印象分的成分。同時,由于缺乏客觀的質量數據資料,故說服力不強。有時對某些產品的評定,評判人員看法也不一,各執一詞,遲遲統一不起來。

正因為這樣,現在有些單位和主管部門,已著手采用測控條和測量儀器相結合的定量檢測方法,并制定了相應的印刷質量標準。例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并實施的國家標準(GB)《平版裝潢印刷品》《凸版裝潢印刷品》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行業標準(CY)《書刊印刷優質產品條件》《綠色印刷 通用技術要求與評價方法 第1部分:平版印刷》等。發展領先的印刷企業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制定本企業的標準。有些企業甚至成為我國印刷標準的先行者,例如雅昌成為中國印刷標準化技術應用與推廣的基地。

7. 客戶與印刷企業就印刷質量看法不同發生的仲裁評判

由于甲、乙雙方對印刷品質量要求事先在某些方面沒有明確,或者明確得不夠、有疏漏,在印刷品交付時發生不合格或合格的不同看法,甚至上訴法院。此時,必須由某權威的印刷質量檢測機構作為真正獨立的第三方出面,做出公平、公正、公開的仲裁性的質量評判,供法院作為判決的依據。其評判的依據是公認的行業標準(或企業標準)以及甲、乙雙方事先的書面約定。評判人員是和甲、乙雙方毫無關系的業內評審質量的權威人士。被評審的樣張是甲、乙雙方有不同看法的印刷品。

8. 國際性、地區性書展或印制大獎賽上的印刷質量評判

例如,德國萊比錫國際書展、美國印制大獎(Premier Print Awards)、中國香港印制大獎等。此時,被評比的各種各類印刷品是由參賽國或地區選送(通常是各參賽國或地區百里挑一、精心選擇而報送)來的。評審的專家是世界印刷業質量檢測方面的權威和知名人士,評判的標準是國際公認的質量要求和藝術效果,以及是否是滿足適用性、裝幀設計、包裝創意、創新程度(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民族特色、環保程度等要求的精品力作。

五、印刷質量檢測的意義

1. 意義

印刷質量檢測是印刷質量管理向數據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的必然需要。印刷質量管理由定性為主發展為定量為主,必然要求印刷質量要有數據和規范標準來表征其優劣,印刷質量檢測是順理成章之事。

印刷質量既要上乘,又要穩定,印刷質量檢測是重要前提,它必然要求:操作要規范,儀器和測試項目要統一,規范標準要科學,管理要嚴格,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提高。

印刷質量檢測是溝通客戶與企業之間業務交往的重要環節,它使印刷質量的評價以客觀為主,主觀評價為輔,減少了隨意性。

印刷要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必然要求實施印刷質量檢測數據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才能使印刷質量要求可操作性強,重復性好。

通過對一系列印刷質量數據的測定、分析和歸納,找出印前(制版)和印刷兩大工序之間的聯系和規律,以確定評價印刷質量的規范標準,為穩定和提高印刷質量創造良好條件。

使整個印刷工藝流程的上下工序之間責任分明、銜接緊密,既提高工作效率又避免相互推諉,使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上一個新的臺階。

在生產中,對印刷質量及時進行數據測定和分析,便于迅速而準確地找出和解決影響印刷質量的關鍵因素,使損耗大幅下降,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質量檢測是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實現ISO 9000:2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也是ISO 14000保障可持續發展認證和實施的前提,更是OHSAS 18000職業安全衛生標準認證和實施的前期工作。

2. 檢測與控制的關系

對印刷品的質量進行適時的檢測是為了及時了解在印品的質量狀態,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做出正確的相應調整,使生產質量始終處于穩定、受控、達標、廢次品盡可能少的程度。而這種適時的調整和控制,在以往主要是靠作業人員的感覺和目測比較,然后手工做出調整和控制的,其反應速度的快慢和準確性取決于人們的經驗、責任心和團隊精神。而現在和往后,將越來越多地借助儀器設備的智能化檢測和控制以及在線質量檢測和控制,做到檢測和控制的密切結合,這種結合簡稱為測控。

3. 測控與適性的關系

檢測與控制的緊密結合是真正意義上的測控。適性這里指的是印刷適性。所謂印刷適性是指承印物、印刷油墨以及其他材料與印刷條件相匹配適合于印刷作業的總性能。前后兩者密不可分,適性匹配在前,測控在后;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測控與印刷適性的密切結合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特征和客觀需要。

第二節 標準與標準化

在經濟全球化的帶動下,標準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環節,標準化應用在各行業都備受關注。中國作為全球經濟體的重要一員和生產大國,印刷行業也進入了不斷融入國際化的進程。全球的印刷供應商們紛紛認識到標準的重要性,開始推行印刷標準化,而國際印刷品買家為了加強其自身管理效率和品質一致性,對印刷供應商也提出了或多或少關于標準化的要求。

一、標準與標準化

按ISO和GB/T 20000.1—2014 的定義,標準化是指“為了在既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促進共同效益,對現實問題或潛在問題確立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條款以及編制、發布和應用文件的活動”。標準化活動確立的條款,可形成標準化文件,包括標準和其他標準化文件。標準化的主要效益在于為了產品、過程或服務的預期目的,改進它們的適用性,促進貿易、交流及技術合作。

標準是指“通過標準化活動,按照規定的程序協商一致制定,為各種活動或其結果提供規則、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的文件”。而文件的實質內容就是“條款”。故簡而言之,“標準”就是一種公認的“條款”和“規矩”。標準宜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社會效益為目的。

條款是指“規范性文件內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用陳述、指示、推薦或要求的形式”。可見由條款組成了規范性文件。陳述型條款在標準中僅僅用來提供信息,不作為任何要求和建議。要求型條款在標準中表示如果聲稱符合標準需要遵守的準則,并且不允許有差異。推薦型條款介于陳述型條款與要求型條款之間,既不是強烈的“要求”,也不是一般的“陳述”。它只能利用助動詞“宜”或“不宜”來表達。將一些相關的條款集中在一起,就構成了規范性文件的實質內容。表1-1列出了條款中常見的助動詞的中英文對照。

表1-1 條款中常見的助動詞的中英文對照

按照標準化對象,通常把標準分為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三大類。技術標準是指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所制定的標準。技術標準包括基礎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工藝標準、檢測試驗方法標準及安全、衛生、環保標準等。管理標準是指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管理事項所制定的標準。管理標準包括管理基礎標準、技術管理標準、經濟管理標準、行政管理標準、生產經營管理標準等。工作標準是指對工作的責任、權利、范圍、質量要求、程序、效果、檢查方法、考核辦法所制定的標準。工作標準一般包括部門工作標準和崗位(個人)工作標準。

按照標準的應用范圍可以分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企業標準等,在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標準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四級。

國際標準:指由國際性標準化組織制定并在世界范圍內統一和使用的標準。目前是指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所制定的標準,以及被國際標準化組織確認并公布的其他國際組織所制定的標準。國際標準是世界各國進行貿易的基本準則和基本要求。

國家標準:指由國家的官方標準機構或國家政府授權的有關機構批準、發布并在全國范圍內統一和使用的標準。如日本工業標準(JIS)、德國標準(DIN)、英國標準(BS)、美國標準(ANSI)等。

行業標準:指由一個國家內一個行業的標準機構制定并在一個行業內統一和使用的標準。如新聞出版行業標準(CY)、包裝行業標準(BB)、環境保護行業標準(HJ)等。

企業標準:是對沒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而又需要在企業范圍內協調、統一的技術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標準。企業標準由企業組織制定,在企業內部適用,并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備案。

二、印刷標準與標準化

印刷標準化是對印刷工藝全流程提出整套改進和提高的控制方法和管理手段,目的是要做到數據化控制、規范化操作和專業化管理。印刷標準化可以促進印刷企業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技術進步,保證印刷原材料質量,為印刷產品最優化奠定了基礎,使數據化、規范化操作有了依據;使印刷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能產生經濟效益,實現產業升級。

第三節 印刷標準認證

隨著印刷品買家對印刷品質量要求的不斷國際化,更多的印刷品供應商已經意識到國際印刷標準認證的重要性。“印刷標準認證”屬于工藝標準認證,包括基于印刷數字化工作流程,為符合ISO 12647-2《膠印工藝技術標準》等印刷標準而設計的印刷工藝方法,及對此進行的認定。目前主要的印刷標準化認證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G7和G7PC認證

G7是由美國IDEAlliance發展出來的,“G”代表灰色Gray,“7”代表國際標準協會(ISO)所定的七種基本墨色(CMYKRGB),而GRACoL7是GRACoL標準的第七版本,G7則是根據GRACoL 7標準制定的一套新校準方法。G7可應用于不同的印刷方法和打樣,是一種校正方法,不是標準,是品質控制的方法,利用灰平衡(gray balance)作為校正的基礎,是結合印刷數據化及目測的應用。

使用G7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達到ISO 12647、GRACoL等標準,也令校正機器的時間縮短,效率得以提高。

1. IDEAlIianceG7企業認證計劃

IDEAlliance G7企業認證計劃專為已經應用G7校準方法的打樣公司及印刷企業而設,此認證的意義是指打樣公司或印刷企業具有一定的能力使用最先進的技術、質量控制方法與標準制作高質量的商業印刷品。G7認證企業在生產的過程中應用G7色彩控制及校正方法,從而可以確保印刷的質量,而IDEAlliance所頒發G7認可資格,以顯示企業的能力。G7企業認證計劃須每一年重新申請認證一次。

G7企業認證計劃共設四個級別:分別為G7 Grayscale、G7 Targeted、G7 ColorSpace和G7 Production Proof,見表1-2。

表1-2 G7企業認證計劃各級別的達標要求一覽表

注:▲表示不同級別的認證需要達到的要求。

① G7 Grayscale。這是認可企業的最低要求。要通過此級別,必須達到中性灰的要求(測量兩個P2P),同時樣張左右要平均。

② G7 Targeted。要達到此級別,先要達到G7 Grayscale要求,同時CMYK和RGB也必須達到標準。建議企業認證時使用ISO 2846油墨或CMYK墨色達ISO 12647的要求;紙張方面可選擇使用ISO或非ISO標準紙,若使用非ISO標準紙,則可使用“隨紙白修改目標值概念(substrate-corrected aims)”,就是目標值隨紙白而變,可用APTEC所提供的運算工具,重新計算印刷目標值,假如樣張達到要求,就可取得G7 Targeted Relative的資格。另外,亦可選用ISO標準紙張認證,如果樣張達到標準,可取得G7 Targeted的資格。

③ G7 ColorSpace。印前制版或提供數碼打樣服務的企業適合考取,平版印刷企業亦可選擇考核此級別。企業要考獲此級別,必須使用ISO標準紙張,同時,除了達到上述G7 Targeted的要求外,IT8.7/4整個數據庫也必須達到達標要求。無論是通過哪一位專家做培訓及認證,專家必須最后將印張提交至APTEC進行核實,如果認證合格,APTEC將會簽發“G7認可企業(G7 Master)”證書,并將企業資料上載至www.idealliance.org及www.idealliance-china.org,在idealliance-china網站上,會列明每家認可企業的級別。

④ G7 Production Proof。此級別適用于打樣公司,必須達到ISO 12647-7達標要求,必須達到IDEAlliance所定制的在IT8.7/4及IDEAlliance 12647-7 Control Strip的其他達標要求,即必須達到印張平均性。

2. IDEAlliancePC認證計劃

G7PC認證企業是G7認證企業的“進階版”,亦是由IDEAlliance發展出來的。PC是“Process Control”的簡寫,代表持續流程控制概念,并將應用在日常生產流程中,從而提升生產質量,亦作為獲取PSA或PSO的基礎。要考取G7PC認證企業,必須進行為期四季的評估,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季:

① 印張達到G7 Targeted或G7 ColorSpace要求;

② 數碼打樣達到G7 ColorSpace要求;

③ 通過G7 PC認證專家實地的生產流程評估;

④ 提交所有有關的標準操作守則(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

第二至第四季:每季提交平日生產的印張,印張上必須加上控制色表,現有的G7認證企業,可申請升級為G7 PC認證企業;而尚未獲得G7認證資格的企業,也可直接申請考取成為G7 PC認證企業。G7 PC認證企業資格為期一年,必須每年重新認證。

二、PSA認證

PSA全名為Printing Standards Audit,由美國RIT(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羅切斯特理工學院)設計及執行,嚴謹及客觀地評估印刷廠的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國際標準。PSA可以說是G7 Master的一個延伸,由G7PC Expert協助進行。主要目的是審核企業的標準工作流程操作的使用、印刷顏色的評估、色彩數據庫(Dataset)匹配。

PSA是透明公正及客觀的認證程序,重點是審核印刷企業能否根據顏色數據庫(characterization dataset)進行印刷及制作打樣,并審核由印前至印刷的流程。申請認證的企業可選擇GRACoL或SWOP為目標值。如果印刷企業選擇GRACoL(SWOP),并成功通過PSA認證,將會取得“PSA Certification to CGATS TR006(TR003,TR005)Dataset According to CGATS TR016”的資格;如果該企業同時為G7認證企業(G7 Master),將會取得由IDEAlliance頒發的“G7 GRACoL(SWOP)certified”資格。取得了PSA認證資格,表示印刷企業已經掌握了標準化的應用。PSA有效期為兩年,但需要進行中期審核。

根據PSA的規定,PSA顧問/培訓員和PSA審核員的角色必須分開,只有從事印刷教育機構的人士方能成為PSA審核員,并且不能與申請的印刷企業有任何商業關系。審核員的角色是于PSA考核當日進行實地審核,并撰寫審核報告,最終的印張測量、分析及證書頒發,則是RIT的工作。PSA審核員完成當天的實地審核后,申請公司必須將印張寄往RIT進行測量,RIT將會就以下的范疇作評估,見表1-3。

PDF文件處理:檢視PDF檔內的總油墨量處理及色彩管理/轉換的處理。

表1-3 PSA相關標準要求

打樣的標準:是根據ISO 12647-7,包括打樣紙張顏色、CMYK實地的偏差寬容度(即與目標值的最大差別)、印張均勻度、階調增加值、中性灰、IT8.7/4及IDEAlliance打樣測控條的顏色要求。

印前及CTP制版的審核:包括制作流程、版材品質控制、版材處理及維護、RIP設定等。

印張標準:將會從多方面檢視,包括偏差寬容度[即校準后印張(OK印張)與目標值的最大差別,檢查包括IT8.7/4、CMYK實地、50%CMYK和中性灰]、變化寬容度(即印品與OK印張的最大差別,檢視包括CMYK實地、50%CMYK和中性灰)、印張均勻度(IT8.7/4)。PSA重點必須使用ISO 2846-1標準油墨,可使用ISO/TS 10128內所列的其中一種校正方法(即階調增值、灰平衡或色彩管理Device-Link),目標值亦可根據GRACoL或SWOP再隨紙白而重新計算。

在印張評估上,PSA的分數計算方法是基于偏差寬容度、變化寬容度和印張均勻度而計算的,每部分有不同的比重及級別(Level A、B、C),然后計算總分數。

三、GMI認證

GMI是國際圖形測量公司的簡稱。GMI認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Target產品的包裝質量,并幫助其旗下印刷廠提高生產效率及穩定印刷色彩,是Target公司指定的對包裝供應商評估及持續的包裝樣品測量的專業化機構。GMI認證負責建立和運營一個專業網站,保存所有包裝數據,并通過相關路徑向Target、產品供應商和認證的包裝供應商提供報告。GMI認證實際上是對包裝供應商的評估與認證。

GMI提出的認證模式主要有兩個,一是引用ISO 12647-2;二是增加了對文件、過程、維護、現場表現、質檢項目等規范作為認證的考核點。

GMI認證突破了原有的認證模式,抓住影響效率與質量的關鍵點,把主要焦點集中在印刷生產的過程控制上,印刷技術能力要求相對較嚴謹,認證涵蓋面也較為廣泛。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改善原有的以經驗為主導的作業模式,使其過渡到數字化的制程控制模式,讓包裝產品無論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印刷廠、不同的時間段都能印出相同的色彩與質量,實現透明化管理;而且最為重要的是,通過認證后包裝供應商就具有合法競標零售商訂單的機會,從而也促進了業界的良性的競爭。對于全球認證范圍而言,這是新興的認證模式。

四、PSO認證

PSO全名為Process Standard Offset,是一項認證計劃,是由德國印刷傳媒工業聯盟(Germany's Printing and Regional Printing and Media Industries Federation,德語簡寫bvdm)組織發展出來的,并由德國FOGRA及瑞士UGRA執行認證。PSO跟PSA相類似,都是審核由印前至印刷的整個流程,但最大的分別在于PSO以ISO 12647為標準。而FOGRA PSO及UGRA PSO考核內容大致相同,不同的是UGRA PSO需要審核公司架構及文件,即需要符合ISO 9000。PSO有效期為兩年,但需要進行中期審核。

PSO認證的主要內容,其中主要涉及7個ISO標準:ISO 15930《印刷電子文件制作要求》、ISO 12646《觀察顏色用的屏幕要求》、ISO 12647-7《數碼樣制作要求》、ISO 12647-2《印刷生產要求》、ISO 3664《觀察顏色的光源要求》、ISO 2846-1《油墨特性要求》以及ISO 9001《生產過程中各工序的描述文件及操作手冊的編輯和管理要求》。若印刷企業能在生產過程中有效控制相關參數,其印品的色彩將達到ISO 12647-2標準的要求,如圖1-1所示。

id:2147508884;FounderCES

圖1-1 PSO認證的主要內容

企業要獲得FOGRA PSO,可以選擇Prepress、Press或同時獲得Prepress和Press,培訓及認證是由認證的FOGRA PSO Partner進行,印張則由FOGRA及bvdm一并檢查和測量,如果合格,FOGRA及bvdm將會一同發出證書,該企業將會榮獲“Certified Printing Company According to ISO 12647-PSO”。

至于UGRA PSO,培訓由UGRA PSO專家進行,認證則必須由UGRA派員實地審核,印張亦是由UGRA測量,如果合格,UGRA將會發出UGRA PSO認證企業證書。

通過貫徹實施PSO,從數據文件生成到最后印刷產品的整個印刷產品質量就可以得到保證。PSO包括了足夠的測試、控制的設備和方法,包括光譜和密度儀,以及測控條等,從而產品生產過程可以得到監控、指導和驗證。通過與現代的生產條件和材料相結合,PSO方法設定了生產過程中的目標值及容差,概括為需要實現和可實現。PSO方法的目標是為了確保整個生產流程的高效率,實現產品在任意生產階段的質量可控制和可預測性。

五、綠色印刷認證

綠色印刷認證作為企業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在企業管理、業務拓展、形象建立等經營活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印刷企業參與綠色認證積極性在不斷增強,通過認證的企業數量在逐漸增多,對與之相配套的認證范圍也在逐漸擴大。目前,綠色印刷認證主要包括平版印刷、商業票據印刷、凹版印刷三類。認證依據分別為《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平版印刷》(HJ 2503—2011)、《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票據印刷》(HJ 2530—2012)、《環境標志產品技術要求凹版印刷》(HJ 2539—2014)和《環境標志產品保障措施指南》。

2011年10月8日,新聞出版總署和環境保護部聯合發布《關于實施綠色印刷的公告》。《公告》的發布,標志著綠色印刷認證工作的正式實施。綠色印刷認證實施以來,得到了原新聞出版總署、環保部、教育部等國家部委領導的關注和支持。至今已頒發綠色印刷認證證書1000多張,對引導印刷業的原輔材料綠色、生產過程綠色、環保設備技術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顯影沖版廢水和顯影液處理系統、VOCs收集處理系統、潤版液循環過濾系統、粉塵收集裝置、污水集中處理和循環系統等各項環保裝備和環保技術得到了廣泛采用。

2014年中小學秋季教科書實現了綠色印刷認證的全覆蓋。2016年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34%的企業表示獲得綠色印刷認證對承攬業務有幫助,59%的企業表示部分有幫助,7%的企業表示沒有幫助。通過實施綠色印刷認證,將部分產品指定給達標的企業,使部分優秀企業迅速做強。同時,對具有一定條件的企業,引導他們通過技術升級,達到合格的標準,躋身強企之列。而對那些落后的企業,通過不斷擴大綠色印刷的品種將其淘汰出局,最終實現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印刷業產業轉型的目標。

申請綠色印刷認證的主要程序有:前期輔導、標準培訓、資料準備、認證申請及認證合同簽訂、認證檢查及抽樣、檢查結果評價、獲證后工作。證書有效期3年,每個年度需要進行一次監督審核,保障措施持續改進。

復習思考題

(1)印刷質量評判的各個場合進行質量評判的異同點有哪些?

(2)印刷標準化的意義是什么?

(3)印刷工業常見的認證有哪些?請簡單介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化市| 玉树县| 大埔县| 岗巴县| 铁岭市| 兴业县| 永胜县| 通渭县| 固原市| 辽中县| 漳州市| 屏南县| 喀喇沁旗| 拉孜县| 炉霍县| 错那县| 常山县| 宜兰市| 唐山市| 景洪市| 桓台县| 焉耆| 保康县| 神池县| 龙山县| 滦平县| 崇阳县| 佛学| 桐柏县| 潜江市| 南雄市| 广河县| 抚宁县| 新泰市| 柘城县| 日土县| 盐源县| 舟曲县| 萨嘎县| 资中县| 陇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