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煤制氫(CTG)

我國是世界上開發利用煤炭最早的國家。2000多年前的地理名著《山海經》(現代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和巴蜀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劉歆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中稱煤為“石涅”,并記載了幾處“石涅”產地,經考證都是現今煤田的所在地。例如書中所指“女床之山”,在華陰西六百里,相當于現今渭北煤田麟游、永壽一帶;“女兒之山”,在今四川雙流和什邡煤田分布區域內;書中還指出“風雨之山”。顯然,我國發現和開始用煤的時代還遠早于此。在漢代的一些史料中,有現今河南六河溝、登封、洛陽等地采煤的記載。當時煤不僅用作柴燒,而且成了煮鹽、煉鐵的燃料。現河南鞏縣還能見到當時用煤餅煉鐵的遺跡。漢朝以后,稱煤為“石墨”或“石炭”。可見我國勞動人民有悠久的用煤歷史。

煤制氫技術發展已經有200年歷史,在中國也有近100年歷史。

我國是煤炭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目前,煤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高達70%左右,專家預計,即使到2050年,我國能源結構中,煤仍然會占到50%。如此大量的煤炭使用將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CO2。現在我國已經是世界CO2排放第一大國,受到巨大的國際壓力。潔凈煤技術將是我國大力推行的清潔使用煤炭的技術。在多種潔凈煤技術中,煤制氫,可以簡稱為CTG(coal to gas),將是我國最重要的潔凈煤技術,是清潔使用煤炭的重要途徑。

以煤為原料制取H2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煤的焦化(或稱高溫干餾),二是煤的氣化。焦化是指煤在隔絕空氣條件下,在900~1000℃制取焦炭,副產品為焦爐煤氣。焦爐煤氣組成中含H2 55%~60%(體積分數)、甲烷23%~27%、一氧化碳6%~8%等。每噸煤可得煤氣300~350m3,可作為城市煤氣,亦是制取H2的原料。煤的氣化是指煤在高溫常壓或加壓下,與氣化劑反應轉化成氣體產物。氣化劑為水蒸氣或氧氣(空氣),氣體產物中含有H2等組分,其含量隨不同氣化方法而異。氣化的目的是制取化工原料或城市煤氣。大型工業煤氣化爐如魯奇爐是一種固定床式氣化爐,所制得煤氣組成為氫氣37%~39%(體積分數)、一氧化碳17%~18%、二氧化碳32%、甲烷8%~10%。我國擁有大型魯奇爐,每臺爐產氣量可達100000m3/h。氣流床煤氣化爐,如德士古(Texaco)氣化爐,采用水煤漿為原料。目前已建有工業生產裝置生產合成氨、合成甲醇原料氣,其煤氣組成為H2 35%~36%(體積分數)、一氧化碳44%~51%、二氧化碳13%~18%、甲烷0.1%。甲烷含量低為其特點。我國現有大批中小型合成氨廠,均以煤為原料,采用固定床式氣化爐,可間歇操作生產制得豐水煤氣或水煤氣。氣化后制得含氫煤氣作為合成氨的原料,這是一種具有我國特點的取得氫源方法。該裝置投資小,操作容易,其氣體產物組成主要是氫氣及一氧化碳。

我國從低變質程度的褐煤到高變質程度的無煙煤都有儲存。按中國的煤種分類,其中煉焦煤類占27.65%,非煉焦煤類占72.35%,前者包括氣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5.81%),瘦煤(占4.01%),其他為未分牌號的煤(占0.55%);后者包括無煙煤(占10.93%),貧煤(占5.55%),弱黏煤(占1.74%),不黏煤(占13.8%),長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號的煤(占13.80%)和牌號不清的煤(占1.06%)[1]。其中,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礦產煤,一種介于泥炭與瀝青煤之間的棕黑色、無光澤的低級煤。褐煤化學反應性強,在空氣中容易風化,不易儲存和運輸,燃燒時對空氣污染嚴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阴县| 陆川县| 乌鲁木齐市| 靖西县| 澄迈县| 莱西市| 太谷县| 鸡西市| 乌兰浩特市| 方正县| 沁水县| 黑河市| 巴里| 海林市| 甘肃省| 敦化市| 吴桥县| 赫章县| 蚌埠市| 灵武市| 来安县| 达日县| 辉南县| 瑞金市| 贵州省| 莒南县| 大方县| 会宁县| 常州市| 湖口县| 中卫市| 定边县| 吉木乃县| 怀柔区| 牙克石市| 永康市| 钟祥市| 武穴市| 南平市| 扬中市|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