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遇襲
- 狄小七
- 鄧小煋
- 2889字
- 2019-09-27 17:00:00
庫武頓率先走了出去。
身后這個青年懷里揣著裴簡之托付的一封信,此時又多了一只軟香魚囊,還是蘇十三送的——今天他提的問題不少,收獲也不少。不知他這次來還有什么意圖。
費爾德曼.貝瑞特匆忙離去之前只留下話說來者是一個懸圃人,和重建晶霖有重大干系。可除了年輕人的身份和問答背后顯示的智慧,至今還沒看出他有其他什么特別。
鹿車起步,懸圃人在對面端坐,穿過唐城的門洞暗影時他低下頭,再仰臉時一雙青灰色的眼睛抬起來,兩只眼球的顏色差別巨大,直如黑白分明。
懸圃人微笑著說:“這雙眼睛有些特別,不得不掩飾一下。面對龍心首相,原本不應有什么秘密。我不是虞氏子弟,我叫秦童,是個懸圃人。來此之前,我在云頂旸谷耽擱了幾天,再之前,我在晶霖塔。”
這是庫武頓最愿意聽到的特別。
他一直在等著晶霖塔的消息,和很多人一樣。
秦童接著說:“我給首相帶來來自晶霖閣的囑托,還從旸谷帶來關于小香巴拉河曲往事的一些蛛絲馬跡。我想知道的是費爾德曼.貝瑞特給我留下了什么。”
庫武頓靜靜地聽秦童說完發生在晶霖塔的事。
埃爾文果然是個晶霖塔人,但眼前的晶霖塔人卻并未交代全部內容,比如埃爾文為什么離開,話留半句,就和費爾德曼.貝瑞特突然到訪冰宮的那時候一樣。而且,那個山谷舊案已經過去十六個紀元年,秦童談起他們的離開卻像談起昨天的早餐。晶霖塔即將發生的變故離奇可怖,而眼前人對那兒到底發生了什么卻一無所知。
暫時顧不上這個,晶霖塔人秦童先到旸谷、后赴冰原,目的是金綠石和玄機方,和老費一樣——打破絕地天通,重建塔林、恢復秩序——晶霖塔人的使命沒變!
他松了口氣,破天荒地對年輕人使用了敬語,“您之后的行程怎么安排?”
“我想返回旸谷,尋找鐵駱駝。”秦童笑了笑,“金綠石的下落已經有了線索,在確認裴先生說的是真的之前,不得不防,玄機方有被無知者毀掉的風險。”
庫武頓點點頭。
裴簡之的話可信。商賈的心里有桿稱,旸谷虞公雖然中庸,卻是那里僅存的聯盟力量,在多面人心里的分量和冰原的首相一樣重,他的根基畢竟在云頂旸谷。
此時回想,裴簡之的意圖已經漸趨明朗。商賈在幾塊大陸之間斡旋關系,有趨利的企圖,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既然本身是個雙河后人,終將無法見容于桑龍,旸谷已經不是他的唯一靠山,那么在冰原要生存下去不得不偏向聯盟,向我折腰,就像他和小香巴拉的麥鳩利私下建立聯系、向旸谷虞公賣好一樣。為了生存,裴簡之說的話不敢摻進太多水分,他說的是真的——那么,風險已迫在眉睫。如果玄機方被毀,一切努力將付之東流!
庫武頓在心里重重地嘆了口氣,說:“您得注意通道的安全。”
“走過一趟,是有些問題,在黑暗中摸索比我想象中荒廢的時間要長些,要不也不會讓首相久等。”
話音剛落,鹿車停下,車窗外的屬下有節奏地輕敲銅板,庫武頓扳了一下肘邊的把手,掀開簾帷一角。
“稟告尊上,小香巴拉的麥鳩利師傅被屬下們找到了,”回稟者聲音發顫,“他已經……好像是被……油盡燈枯。”
庫武頓正在皺眉傾聽,對面的晶霖塔人驀地揚手,庫武頓吃了一驚,上身急速后仰,左腳正要踹過去,只在毫厘之間,一排利箭穿簾而入,擦過他的鼻尖,叮叮叮地釘在左側廂板上。
弦響錚錚,羽箭破空的呼嘯緊隨而至時,窗外的慘呼未止,庫武頓已經在剎那間反應過來。
他刷地站起,雙臂上舉拉住車廂頂角的吊環用力一扯,鹿車在機械傳動的摩擦聲里變體,座位收縮,底板開啟,鱗片一樣的盾甲交錯著向外擴張,結構體將在他倆的四周組成盾牌圓陣。
他跳到中心地面,摘下一面圓盾遞給手無寸鐵的晶霖塔人。
秦童斜跨一步守在了他的背后。
身形交錯的那刻,庫武頓看到那面盾牌的邊閃爍出耀眼的光芒。他扶上了自己的劍柄,心聲長嘯,你好久沒嘗過鮮血的味道了!
他在兩排鹿車盾甲之間看過去,四匹轅馬齊刷刷地屈膝跪倒在地,兩具衛士的尸體倒在地上,前面謝弗和柯若思那駕裝飾奢華的大車已經變成了刺猬,窗口如洞,被埋在箭鏃叢中。
大車緩緩向前,所過之處留下凌亂的血滴。
衛士的吶喊聲、盔甲和武器碰撞聲和腳步雜沓聲里,他放松肩膀,心聲緩緩平息,半轉身對秦童說:“你夠機警。我沒聽見任何聲音。”
“我也沒聽見,是那束光泄露了他們的動機。一擊不中,全身而退,好手段。”
“哼。”
柯若思的死會帶來些麻煩,我倒想看看松針人會找什么麻煩,正等著他們呢。只可惜連累了謝弗做了松針質子的陪葬,而斯科特,你也該好好想想了。
庫武頓從秦童的手里接過盾牌。它已經回復舊觀,邊緣并不銳利。庫武頓動作舒緩地把盾牌掛回甲陣的內壁,好像全然沒把剛剛的一樁針對首相車仗的伏擊當回事。
他用一種招待客人的和善語氣說:“如果您覺得時間充裕,我們可以步行去冰宮。”
看著那雙奇異的眼睛,庫武頓抬手指向前方,“您沒來過,正好可以領略一下這個冰晶世界的光怪陸離。”
注解:關于這一章中提到的唐城
綠地冰原大陸的權力中心在冰城的冰宮,在冰城的七星衛城中,“唐城”是旸谷后人的聚居地,建筑樣式和街區劃分模仿云頂旸谷的“舊長安”。(云頂旸谷的情形將寫在Zera后面的故事里,這里僅為了解冰原唐城的需要,簡單解釋一下。“舊長安”是云頂旸谷的中心城市。“舊”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旸谷該城的建筑格局模仿的是隋文帝新建大興城(即新長安城)之前的長安,綠地冰原的唐城是縮小版的舊長安;其二是指當下云頂旸谷的長安城也已經衰敗,被當下的旸谷本地人稱為“舊長安”。筆者稱回雁樓所在為“長樂里”,無史實參考,仍假定在舊長安的西北。市井伎集中在新長安城平康坊北里,是唐中期的事。)
因此這里的稱謂和云頂旸谷相同。和我國隋唐時期仿佛。
比如“聲兒”就是對樂工的稱呼,后來的太常寺散樂樂工也沿用了舊長安對教坊、梨園的弄管吹簫人的稱呼(太常人)。樂戶、樂工,是隋唐之前就有的“音樂人”,地位比較低下。隋初煬帝時期聲色日盛,從樂人員增加,關中設坊歸太常寺管轄。樂伎有宮伎、家伎、官伎、市井伎等,名伎優伶在公侯王府、官宦商賈的宅邸出入,多有聞名者,如楊貴妃時期的名伶“阿蠻”,“落花時節又逢君”的李龜年等。隋和初唐時期的市井伎集中在北里(新長安),由于唐朝皇帝喜好樂舞,中唐以后發展,形成樂伎籍戶化的管理制度,即內外教坊。需要注意的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伎”不同于現代說的“妓”,雖然當時常常混稱(妓,女樂也),但嚴格意義上都是指有技藝在身的樂工,雖然不乏賣色者。現在的日本藝伎可與類比。
再比如襖祠、薩保。正史當中,唐初才有“襖祠”、“襖教”的說法,但襖教是在南北朝時期或者更早傳入中國,已是不爭的史實。襖教以火、以光來代表至善之神,因此崇拜光明、拜日月星辰,中國人以為是拜天。對他們的一組神,中國民間分辨不清,一統稱為“胡神”或者“火神”,官方稱呼就是“火襖神”,他們的宗教就被稱為“襖教”。“襖”字就是“天神”的省文,不稱呼它“天神教”而稱呼“襖教”,旨在表明這是胡人的天神,不是中國之人信奉和崇拜的華夏諸神。襖教主要是以粟特人為媒介傳入中國,大體路徑是經過絲綢之路到中國隋唐的兩京和其他粟特人聚居的城市。“薩保”是粟特人聚落的首領,也是襖教祭司。襖教的源頭是在古伊朗和中亞地區傳播甚廣的瑣羅亞斯德教,受到中亞地區多宗教信仰環境的影響和粟特人遷徙之路的民俗當地化的影響,在隋唐時和本源相比已經有很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