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鄉愁
- 青春是場太倉促的夢
- 任小壞呀
- 1791字
- 2019-07-31 00:10:39
“小時候,鄉愁是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余光中
幾年前,那尚未成熟的心靈還不能明白“鄉愁”的含義。在幾次離別,幾經波折和幾次領悟里,終于能感同和身受作者的內心。??????????
鄉愁,我美麗的鄉愁……
小時候,故鄉熟悉的輪廓帶給我一份十足的安全感,那條石子路我走過了八九個春秋。
沿途的風景是榆樹,柳樹還有白楊樹摻雜著矗立在路的兩旁,春天帶給我們希望,夏天帶給我們陰涼,秋天的落葉中看不到凄涼,冬天的寒風里領略北疆的風光。
整齊排列的樹旁是條長長的渠道,春天一到,渠水便如期而至。幼兒時,我們在那渠水里淌水,捉魚,搭船還和泥巴……
清晨,揉著惺忪的睡眼,簡簡單單的喝碗奶茶,吃幾塊不知幾天前的干馕,伴著清脆的鳥叫聲,不緊不慢的走向學校;中午,衣服綁在腰上,一路你追我趕,說著張三罵著李四趕回家中;黃昏,站在家門口看著牛群“哞哞哞”羊群“咩咩咩”伴著晚霞的余暉中從坡下走來,三三兩兩的拉成了長長的隊伍,在河壩里享受了鮮嫩的綠草,清澈的河水,溫暖的陽光,柔和的清風,一頭頭一只只牛羊的肚子全是圓滾滾的,放牧人手里持著鞭子,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鄰居們在門前的木椅上聊著家長里短,小孩子們躲在柴木堆里捉迷藏,每個房屋煙囪上升起的青煙里大家拍拍屁股上的灰塵都散了,于是整個村莊漸漸的被黑夜吞噬,伴著遠處傳來的狗叫聲里吃罷晚飯,全家人總要沿著土炕圍坐著看會兒電視或者聊會天。
夜深了,在奶奶每天重樣的故事里逐漸進入夢鄉……
終究是糊里糊涂的長大了。
回想兒時,覺得小時候真傻,竟然盼望著長大,現在長大時卻在懷念小時候給顆糖就會笑的自己。
后來,步入初中開始寄宿的日子,從此,周末成了整日縈繞于心的心事。
多少個傍晚曾站在四樓的窗戶邊,望著異鄉那片燈紅通明的村落,心里便泛起一片漣漪,是牽掛,是想念,更是一種濃烈的思鄉心緒。也曾安慰自己說家鄉的那盞燈下奶奶正在一針一線的為我織著冬天的毛衣。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在朱自清的《背影》里,在媽媽一次次的目送里,我漸漸明白異鄉是條陌路讓我們漂泊游走四方,故鄉是條歸路是我們永遠的避風港。
歲月已讓我歷練,時光已將我的棱角磨平。在父母年輕的面容開始被生活點綴了幾道皺紋時,我正式加入了成年人的隊伍里,開始又一次的奔波。
長大后,鄉愁是一艘小船。船的這頭是故鄉,船的那頭是遠方,一艘“雅瑪圖一號”就帶我飄到了鞏留區域;一條鞏乃斯河就隔開了我和我的故鄉;一座鞏乃斯大橋就使我離開了故鄉奔向了另一個方向。
人越長大,人的內心情感就越豐富,在異鄉時而開心的入鄉隨俗,時而又固執的堅守自己的執著。
高中我進入了一所令我有些找不著北的學校,陌生的環境讓我獨自一人穿梭著,有時候我也會走錯樓;沒有一個認識的同學和老師,有時候也會讓我的內心被孤獨所填滿;陌生的鄉音,有時候也會讓我有種立刻就要回到故鄉的沖動。
在默默成長和無人問津的日子里,我終于讀懂了三毛的“我的愛有多深,我的牽掛和不舍便有多長。”
在異鄉每逢過節時,我的側重點從以前的吃玩穿,變成了我想回家看看。有時也是回不了的,于是內心便有了失落,難過,更多的是遺憾。
不知道是長大了還是說服自己習慣了第二個家。我不再難過了便想著回家,回到自己從小就生活的地方;我也學會了些這里的方言,也可以和同學打成一片了;在她們說這里哪兒好玩的時候,我也會敞開心扉的告訴她們我故鄉的迷人之處;每逢過節時我不再一個人暗自悲傷,而是跟著同學游走在她們故鄉的繁華里……
內心時常涌起一股暖流,我終于在內心里承認了這里是我的第二個家,異鄉也終于接納了我,使我生活的很快樂。
故鄉依舊是我內心想要奔赴歸去的地方。我眷戀我生活了十幾年的鄉村小院,我喜歡院里夏天的無肥辣椒,我喜歡盛夏里坐在院里的葵花堆里用木棍敲下那一粒粒果實,我喜歡初秋里坐在沾有媽媽汗水的苞米桿子上剝下一個個金黃的苞米,我喜歡在秋天里上樹摘那一個個紅紅的蘋果,我喜歡和善良的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我喜歡聽淳樸的鄰居奶奶講故事,我喜歡和周圍的姐姐們打沙包,我喜歡在炎炎夏日里鉆進那養育我的溪流里趕走悶熱……
可是,我要長大啊!就像鳥兒一樣總要學會飛翔,離開那個被愛筑起的巢穴,飛躍那連綿起伏的群山,飛過那寬闊的河流,飛往那萬千鳥兒神往的地方,開始這一生的奔波,去領略真正的風光,在更廣闊的地方展翅飛翔,收獲最有用的視野,有一個精彩的人生,能夠在平凡的歲月里綻放光芒。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