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導讀
- 列那狐的故事(語文新課標課外必讀)
- 蕭楓主編
- 1020字
- 2019-07-10 17:58:28
吉羅夫人,生活于12~13世紀的法國。她受《伊索寓言》的影響,根據當時流傳于法國的民間寓言故事,編寫了《列那狐的故事》,以影射當時的法國社會,諷刺封建貴族、僧侶和官吏。
《列那狐的故事》由一系列獨立成篇又前后呼應的短篇故事綴合而成。主要來源是法國北部的民間傳說,此外也有取自古希臘羅馬的寓言,以及取自日爾曼民族和印度等東方國家的故事,可說是東西方動物故事的薈萃。“狐貍列那”的故事大約在1170年到1250年期間成形,最初是長篇故事詩,作者有許多人,絕大多數已經難以查考。后來還有不少續篇和仿作,連德國大詩人歌德都根據這個故事寫過敘事詩《列那狐》。今天流傳最廣的版本是法國女作家吉羅夫人改寫的33篇散文體故事,相當于一部長篇小說。
作者把中世紀封建社會描繪成一個野獸世界和吸血強盜的王國,以狐貍列那和代表貴族的狼葉森格侖的斗爭為線索,揭露了重重的社會矛盾,辛辣地嘲諷了專制的國王、貪婪的貴族、愚蠢的教士等。代表新興市民階級的列那狐在面對獅王的強權、公狼的霸道、雄雞的弱小無助時,總是能以自己的聰明機警左右逢源。它一方面欺壓平民百姓,一方面同強權豪門勾心斗角,乃至戰勝強大的對手。故事通過列那狐的經歷,運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為這個動物王國染上了濃厚的人間社會的色彩。故事中的每一個動物都活靈活現,充滿了個性魅力,列那狐狡黠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時而覺其可愛,時而又覺其可憎。列那狐是新興市民階級的代表,它外表文雅卻生性狡猾,它欺凌弱小,貪吃狠毒,做盡了壞事,它是可惡的。但它具有非凡的機智與聰慧,總能以自己的聰明機警左右逢源。
列那狐的形象是復雜的。盡管故事里說他是貴族男爵,但他在與狼、熊、獅子和神父等的斗爭中是一個反封建的人物。他捉弄國王,殺害大臣,嘲笑教會,幾乎無法無天。他的勝利標志著市民智慧戰勝了封建暴力。另一方面,列那狐又肆意欺凌和虐殺代表下層勞動人民的很多沒有防衛能力的弱小動物,許多雞、兔、鳥類幾乎成了他的腹中之物。從這方面看,他又是城市上層分子的形象。故事通過列那狐的經歷,形象地反映出封建社會是一個黑暗的、充滿欺詐、掠奪和弱肉強食的野蠻世界,作者為中世紀法國慘受剝削和壓迫的廣大勞動人民發出憤怒的抗議。
作品以出色的喜劇手法以及市民文學機智幽默的風格,對后來的文學產生了較大影響。它不僅是法國中世紀動物故事的代表作,也是世界古典文學中的瑰寶。《列那狐的故事》對法國和歐洲文學都發生過影響。法國著名詩人拉封丹的許多作品就是在它的直接或間接啟發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