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發機遇:中國企業在非洲
- 李亞東 盧朵寶
- 2090字
- 2019-07-16 17:47:42
第一章 去非洲,賣手機
一、你有手機賣嗎
我和非洲的所有故事,是從認識劉文開始的。
2016年6月,這是北京一年中比較熱的季節,也是2016年國內那波創業熱潮最后的高潮。對于當時國內創業的情況,我記得有這樣一個數字,那天在36氪平臺上展示和申請融資的創業公司已經超過了6萬家。
我坐在虎嗅網在望京的辦公室,審核著公司網站上堆積無數的創業項目。突然,從繁雜的信息中蹦出兩個詞——“非洲”“手機”,這激起了我審核幾百個創業項目后僅有的好奇,于是,我從后臺找到這個項目負責人的聯系方式,并撥打過去。
接電話的便是劉文,簡單聊了兩句,我們便約一周后在北京當面采訪。那時候,和很多人一樣,我對非洲的了解還僅僅是戰亂和貧窮,和這片陌生的大陸沒有任何連接,但這次偶然的采訪機會引起了我的興趣,而后來的故事則徹底地改變了我對這片大陸的看法。
現在回看中非交流的歷史,從明朝時期的“鄭和下西洋”到20世紀90年代末的中國商人出海創業,是“貿易”二字將兩個大洲連接了起來。而今,中非間的貿易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貿易體系,如若選擇一種產品來梳理這個貿易體系,每年從深圳華強北賣到非洲的千萬部手機便成了最好的選擇。
那次采訪持續了3個多小時,劉文講述著這個有著11億人口的巨大市場以及非洲各地的趣事,串聯這一切的,便是一個中國人辭職去非洲賣手機的故事。從大學的高等數學教師到阿里巴巴再到1號店(電子商務型網站),38歲的劉文算得上是履歷豐富。2013年,當時還在1號店工作的劉文去非洲訪友,出發之前,非洲朋友一再囑咐劉文帶幾部手機過去。恰逢1號店對內部員工舉行掃尾貨的活動,劉文也沒多想,就將30部比較低端的1號店尾貨手機帶去了非洲國家馬拉維。
于是發生了令人驚奇的一幕,到了馬拉維湖,當地人看到劉文一副中國面孔,一群人立馬涌上來問:“你有手機賣嗎?”
馬拉維,這個人口只有北京市1/3的國家,2013年人均GDP是223美元,被認為是全球最窮國家之一。由于靠近馬拉維湖,馬拉維的很多人都是漁民,靠水吃水在這里得到盡現。“你一到當地人家中,發現他們家里什么東西都沒有,有些人家甚至直接睡在沙子上。但是基本每家墻上都有一個一閃一閃的、一點點紅的手機充電器,這成為他們家里唯一的家用電器?!眲⑽恼f。
在真實故事的分享平臺“中國三明治”中,劉文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曾經把一部功能機賣給當地的一個小伙,他把手機送給他的女朋友。女朋友非常興奮,手機用了三天三夜,一直沒有關。他們一直缺乏一種接觸到外界文化的渠道,但是手機卻可以讓他們連上Facebook、Twitter、Whatsapp等世界信息交流平臺?!?/p>
“很多人甚至愿意把超過一半的月薪花費在購買手機服務上,有些甚至會提醒我們,在走之前一定要把手機賣給他們?!眲⑽恼f,“你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他們對手機的熱愛?!?/p>
就這樣,劉文試著帶去賣的30部手機很快被搶購一空。而非洲大陸對于手機的饑渴,沖擊著一個中年男人的焦慮感,讓劉文思考著自己新的事業。
回國后,他和兩位合伙人便從1號店、阿里巴巴出走,開始了他們在非洲賣手機的項目。但創業總是曲折,劉文第一次闖非的經歷失敗了。作為手機經銷行業的新人,他們進了一批質量不過關的貨,“手機賣完了,但再也沒有回頭客,而且不斷有返修的手機”。
劉文開始尋找更好的貨源,而這時他遇到了G'Five(基伍)。
這是一個一拍即合的生意。G'Five是一家活躍于印度、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國產手機廠商,和TECNO一樣,他們在中國和歐美以外的市場“悶聲發大財”。但近年來G'Five的日子過得沒有之前那么好了,因為在印度本土,他們遇到了雖然晚來卻強勁的競爭對手——小米和華為。
于是劉文代理G'Five手機開始闖進新的大陸——非洲,而這個故事,就要順利多了。

劉文和當地員工
2014年4月,劉文派出第一個中國員工到馬拉維。
2014年7月,劉文的團隊開始把市場拓展到贊比亞。
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們團隊Big-Five幫G'Five在非洲東南部國家馬拉維做到了當地第一品牌。
2015年,在非洲賣手機的第二個年頭,劉文的團隊拓展到第三個國家烏干達。
而在這個過程中,劉文對背后非洲人消費習慣的問題有了更深的思考:
“說起非洲人的手機使用習慣,由于網速慢,他們不會去下載很多的APP,所以他們也不了解、不在乎雙核和四核有什么用。他們最喜歡的就是自拍,所以我們最關鍵的就是要提高攝像頭的像素?!?/p>
“目前很多國產手機廠商都將國內開發的機型直接拿到非洲去賣,小米、華為也是,但這樣的效果并不好?!?/p>
“在宣傳方面,我們到非洲后就做廣告,進行涂墻宣傳,很管用,而且不會消失。”
劉文講述著自己這些年的經歷與思考,也談到了自己的夢想——創立一個偉大的公司。他認為實現夢想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偉大的市場,而非洲就是這樣的市場。
事實上,那次聽完劉文的故事,我眼前全是這片陌生土地的各種畫面,以至于晚上躺在床上后我根本合不上眼——我對非洲的好奇幾乎超過了當地人對手機的好奇。
于是我和劉文約了第二次見面,這次見面和采訪無關。
在劉文住宿的賓館樓下,我們討論了非洲大陸上眾多中國援建項目外的創業企業:華為的布局、TECNO的壟斷;徐工的發掘、宇通的扎根;Hi2想做非洲的淘寶、FreshGo只做生鮮電商。分別的時候,我隨口說了一句:“但愿下次的見面是在非洲?!?/p>

肯尼亞西南小城Kisii一家商場前的廣告牌

徐工集團在內羅畢機場路旁的廣告牌

烏干達坎帕拉城的公交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