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說+癌癥·新知+癌癥·真相(套裝共3冊)
- 李治中
- 1406字
- 2019-07-16 17:33:04
前言
有三個問題,經常有人問我:
1.你為什么選擇做癌癥新藥研究?
2.你為什么堅持不懈做科普?
3.你為什么字里行間充滿人文氣息?
凡事都有原因。其實,三個問題的核心答案都是一個:在我大四那年,我媽媽突然被診斷為乳腺癌,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我成了一名癌癥患者家屬。
這絕對不是一個好的經歷。那段時間我們一家遇到的各種挑戰,成為我未來所有選擇的基礎。
回答第一個問題:我為什么選擇做癌癥新藥研究?
因為在我媽媽生病過程中,我意識到我們對癌癥的理解是多么膚淺,好的抗癌藥又如此缺乏。即使進入21世紀,我們“最好的”選擇卻依然是全乳切除手術+化療。我永遠都記得媽媽手術后接受化療時候的痛苦。粥都無法下咽,用生不如死來形容并不為過。
所以,我選擇去生物醫學研究最領先的美國留學,在杜克大學專攻癌癥生物學。在做了5年基礎科研后,我又在諾華做了8年的轉化醫學和新藥開發。我試圖從各個角度學習最新的關于癌癥的知識,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對癌癥前沿研究做點貢獻。
回答第二個問題:我為什么堅持不懈做科普?
因為我永遠記得媽媽患癌后,全家發蒙的狀態。
雖然我在清華學的是生物學專業,但在那之前,我對乳腺癌一無所知。既不知道多少人生病,也不知道治療方法是什么,更不知道乳腺癌居然還能分為幾類,每一類的治療方法都不同。
醫生沒時間和我們講解細節,上網也不知道去哪里找信息。我個人經歷了所有癌癥家屬都會經歷的恐慌和迷茫,經歷了看到親人接受化療時候的痛苦,也經歷了面臨各種偏方時候的困難抉擇。
我做科普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和我當年一樣的人。我希望通過自己10多年的專業積累,把準確的專業信息用老百姓都能明白的語言進行解釋,幫助大家消除恐慌,少走彎路,不再迷茫。
回答第三個問題:我為什么字里行間充滿人文氣息?
很多讀者都說我寫的科普和市面上的癌癥科普書很不一樣。我強調科學,但同時也有很深的人文關懷。
實話實說,這一點其實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但回頭想想也不奇怪,因為我具有雙重身份,既是癌癥科研工作者,也是曾經的癌癥患者家屬。在我寫科普的時候,我是置身事外的科學家,希望把好的知識傳遞給大家,同時,我是感同身受的患者家屬,希望安撫正在經歷我們一家曾經歷過的那些事的人。
患者不是一個冷冰冰的研究對象,家屬也不是純靠邏輯算法做決定的機器。他們從科普中需要的,不僅是簡單的數據,還有對他們的關心,以及看到未來的希望。
有溫度的科普,是我寫每一篇文章都希望實現的目標。
我已經寫過兩本綜合性的癌癥科普書:《癌癥·真相》和《癌癥·新知》,受到了不少關注和鼓勵,也解決了不少人的疑惑。
我一直在想,下一本書寫什么?今年我想明白了,要針對不同癌癥種類寫一套更加細致的科普手冊。
以往的兩本書更多的是向大家介紹很多基礎的概念,澄清一些常見誤區。但具體到某一種癌癥,往往談得不夠深刻,無法滿足求知欲強的患者和家屬的需求。所以,我寫了《深呼吸:菠蘿解密肺癌》,隨后,我就寫了這本書。
本書的題目叫《她說:菠蘿解密乳腺癌》,之所以主書名叫“她說”,是因為“她”契合本書乳腺癌的主題;同時,“她”的英文是“HER”,而HER2蛋白是乳腺癌分類的一個重要標志物,HER2陰性和HER2陽性乳腺癌的預后和治療方案都截然不同,我希望更多人能理解這個概念。
在本書中,我會通過文字和圖片配合,詳細介紹乳腺癌的基礎生物學、預防篩查方式、前沿治療手段、康復和心理調整等全方位知識。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家讀完這本書后,不需要再經歷我大四時候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