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說+癌癥·新知+癌癥·真相(套裝共3冊)
- 李治中
- 2102字
- 2019-07-16 17:33:06
為什么老有明星因乳腺癌去世?

每天很多女性,包括年輕女性,都會被乳腺癌的診斷而被震驚:“天哪,我居然被查出乳腺癌?!到底能活多久?”
我們似乎總能聽到明星患乳腺癌并且離開的新聞。比如87版電視連續(xù)劇《紅樓夢》中“黛玉”扮演者陳曉旭(41歲)、歌手姚貝娜(33歲)、歌手阿桑(34歲)、歌唱演員葉凡(37歲)、日本藝人小林麻央(34歲),還有最近的《櫻桃小丸子》作者櫻桃子(53歲)。
這些人不僅是名人,而且去世的時候還都很年輕。
不是說乳腺癌的生存率很高,接近90%嗎?為什么還有如此多的名人年紀輕輕就得乳腺癌去世了呢?
“整體生存率很高”和“老是聽到名人去世的新聞”這種矛盾的背后,有三個重要原因。
第一,不同類型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有差異。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中國還是美國,乳腺癌的整體5年生存率都是很高的。在美國是90.2%,在中國,這個比例稍低,是83.2%,但也不算差,事實上,乳腺癌是中國生存率最高的癌癥類型之一。
但如果細分一下,大家會知道乳腺癌之所以整體治療效果好,是因為通常發(fā)現(xiàn)比較早,患者中癌癥早期和中期比例高。這些患者發(fā)現(xiàn)癌癥后如果盡早手術,加上放療及藥物配合,很多人都有治愈的機會,因此整體生存率高。而晚期乳腺癌的生存率就相對要低很多,根據(jù)美國癌癥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最晚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也只有20%(表1)。所以,如果名人患癌的時候是晚期,風險還是比較高的。
表1 乳腺癌分期與5年生存率

從這個角度看,乳腺癌的年輕化趨勢也不一定都是壞事,因為有些年輕的乳腺癌患者是因為早期篩查水平提高而被發(fā)現(xiàn)的。對于這些人,由于沒有癥狀,以往只是在不知不覺中等待癌細胞的進一步惡化。現(xiàn)在,由于技術提高了,更早地發(fā)現(xiàn)了早期的腫瘤,包括治愈率接近100%的原位癌,因此相當于提前排雷了,治療效果大大提高。
除了分期,不同乳腺癌亞型的生存率也不同。
根據(jù)癌細胞表面表達的蛋白分子,乳腺癌主要可以簡單分為激素受體陽性、HER2陽性以及三陰性這樣幾種(少數(shù)有激素受體和HER2同時陽性的情況)。
整體而言,激素受體陽性和HER2陽性乳腺癌有比較好的靶向藥物,而三陰性的治療還是以化療為主,因此后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率目前是最差的。
第二,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慘的故事總是更容易引起人的共鳴和同情,也更容易傳播。無論是國外的羅密歐與朱麗葉,還是中國的梁山伯和祝英臺,都是一樣的。畢竟,與從頭到尾一帆風順,讓人羨慕嫉妒的愛情相比,紅顏薄命、勞燕分飛更讓人印象深刻,這就是所謂的“悲劇效應”。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放到乳腺癌這里,也是一樣。其實有很多治療效果很好的乳腺癌名人患者,只不過大家都沒什么印象。
隨便舉幾個例子。
宋美齡查出乳腺癌后,做了手術,幾年后復發(fā),再次手術,然后她一直活到了106歲。
香港藝人汪明荃,2002年發(fā)現(xiàn)乳房有腫瘤,及時做了手術切除,如今過著后中年少女的生活,2018年6月開了“汪明荃50周年演唱會”,7月與羅家英到俄羅斯看世界杯,8月28日在微博上慶祝自己的生日!
國外也有,秀蘭·鄧波兒,42歲時查出乳腺癌,做了手術切除,然后一直活到了85歲。
這些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我絕對相信還有更多治愈的名人乳腺癌患者,只不過她們沒有公開,大家不知道罷了。疾病面前,人人平等,名人不會運氣更好,但肯定也不會更倒霉。
第三,有的明星不愿意接受規(guī)范治療。
按照邏輯,明星的整體治療效果應該更好,因為對她們而言,治療費用不是問題,只要愿意接受正規(guī)治療,用上最好的藥,機會應該比老百姓更好。
但是,一些明星因為種種原因,不愿意接受標準療法,而尋求“替代療法”,最后結果也比較遺憾。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黛玉”陳曉旭。她在發(fā)現(xiàn)乳腺癌后,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而采取了佛系態(tài)度,直接遁入空門,結果一年左右就去世了。自己生命自己做主,個人選擇無法反駁。但無論站在專業(yè)的角度,還是站在粉絲的角度,陳曉旭在被診斷乳腺癌后直接放棄治療,短短時間就去世,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誠然,標準療法并不完美,不能治愈所有的患者,或者副作用還挺大的,但是,這并不代表任何替代療法更好。事實上,最近歐美對幾百位癌癥患者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如果患者徹底放棄標準治療,而選擇各種各樣的替代療法,整體生存期是明顯縮短的。
有些非現(xiàn)代醫(yī)學的方法,包括按摩、針灸,或許可以幫助患者緩解不適,包括某些化療副作用,但它們更多是在調理患者狀態(tài),并不能直接對抗癌細胞,不能指望單獨靠它們就能治好癌癥。我身邊即使接受傳統(tǒng)醫(yī)學訓練的中醫(yī),也是認可這個理念的。
總之,我們談到乳腺癌的時候,沒有必要恐慌,它的整體生存率是很高的,但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無論分期還是分型,都會對預后有影響。
癌癥的治療越來越強調精準。每個人情況都不太相同,大家可以在標準治療基礎上,配合一些自己的選擇,無論是補充治療、宗教信仰,還是飲食調養(yǎng)。但請一定先相信科學,不要輕信身邊或者網(wǎng)絡上的謠言。無論個例說得再天花亂墜,也和你沒有關系。
無數(shù)血淚教訓告訴我們,相信隔壁老王,結果通常都不好。
小結
? 不同類型、不同階段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有差異,整體而言,癌癥晚期比早期生存率差,三陰性比其他亞型更差。
? 媒體時代,大家更容易聽到治療失敗的新聞,因為治好的人太多了,沒有新聞點。
? 如果癌癥患者放棄正規(guī)治療,生存期通常要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