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如何區分吸引力法則專家和冒牌“磚家”
- “吸引力法則”助你重塑人生
- 安妮·珍·布魯爾
- 1030字
- 2019-08-01 15:50:24
有不少人自稱所謂的吸引力法則“專家”。說起來,如何將冒牌“磚家”和真正的專家區分開來?
判斷某位專家是否精通吸引力法則時,許多人會看這個人是否有錢。這種判斷方法具有誤導性,很多吸引力法則專家并沒有對金錢的欲望。
誠實開明的人們都具備某種共同點,要么生活一帆風順,要么看起來比同齡人走運,這些人最適合駕馭吸引力法則。
催眠大師喬·維托(Joe Vitale)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從無家可歸到過上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擁有豪車豪宅和大量奢侈品。
另一個案例就是《心靈雞湯》的作者杰克·坎菲爾德(Jack Canfield)。他運用吸引力法則,使每年的收入從8000美元增長到10萬美元,后來成了百萬富翁。
企業家凱文·特魯多(Kevin Trudeau)出版了一套關于吸引力法則的有聲CD,很有意思。獲得商業的巨大成功后,法律糾紛卻隨之而來,不斷困擾著他。如果按照出版順序閱讀他的著作,便能清楚地發現他的財富隨著心態消沉而減少。聽了這套有聲CD,結合特魯多的人生軌跡,顯然他知道如何吸引,但在某個階段卻明顯停止傾聽自己的心聲。
那么我呢?從我的人生軌跡里你能否判斷出我是不是掌握了吸引力法則呢?請登錄我的網站
開始這個旅程的時候,我只想過上簡單而安寧的生活,即便單身也能在家撫養女兒。我成功了。這些年來,我甚至吸引到過一些負能量。這些經歷不但讓我變得成熟,而且讓我實現了與人分享經驗的心愿,如果對方面臨著與我類似的境遇,還能啟發他們。
不僅如此,我的經歷還讓我實現了童年的夢想,成為了一名作家,這真是太棒了!
多年來,我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而不是站在那兒說,“嗨!我是吸引力法則專家,聽我說!”我鼓勵大家深入了解我的生活,從中獲取屬于自己的啟迪。
老實說,除了知道如何享受生活,我不認為自己是任何方面的專家!我努力生活的同時也在盡可能地幫助別人,并從中獲取更多的樂趣。
這是我為什么要寫這本書的原因。
與許多人,尤其是與傳統意義上的吸引力法則專家相比,我過的生活相當簡單。我節約開支,讓生活更輕松,在家和孩子坐在一起,比買一堆毫無用處的垃圾更開心。我主宰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我以前不了解如何運用吸引力法則,那么現在很可能還是四處奔波的打工仔。能過上自己夢想的生活,并且很早就安逸地退休,這讓我相當自豪。
哪怕我只幫助一個人過上自己夢想的生活,我也會非常滿足,這就是為什么我終于決定分享自己學到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