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見機行事
- 鬼谷兩千年
- 老賈不假
- 2293字
- 2019-09-03 07:50:49
一千多人行程千里,目標極大。慶忌采取要離的化整為零之策,將軍士們分成了幾波,裝扮成各種客商或者隨從護衛,騎著馬趕著馬車,向艾邑進發。
至于笨重的戰車將來也用不上,狠狠心忍痛棄了,那些顯眼的長戈、盾甲之類的兵器用粗布包起來藏在貨車內。
春秋末期商貿已經開始盛行,販賣木材、鐵器、糧食、布帛、皮革、陶器等物品,一些舊城邑比如齊都臨淄、楚國的郢都、晉國的曲沃等都發展成了較大的商貿城市,一些小城市也悄然興起。
因此,只要不是刻意暴露,一般不會引起守衛們的注意,并且慶忌要求軍士們盡量避開城市,減少了不少麻煩。
白天趕路,到了夜晚便在野外湊合一晚。
要離主動要求殿后,慶忌作為先頭部隊提前兩天出發,再就是椒丘祈和鞠余,分別帶一隊人緊隨其后。
兩日后,范蠡和文種從艾城收購了一批糧食,要離等三人帶領著七八十人裝扮成糧食販子、車夫和護衛,趕著十幾輛馬車出發了。當然,糧食并不真的販賣,正好運送到接頭地點用做軍糧。
按時商量好的行軍路線,車隊行走在開闊的官道上,有些偏僻的地方不修官道,只能在崎嶇難行的小路上跋涉。
曉行夜宿,約莫行了十余日,便途經宋國進入了楚國。
一路行來,為避免節外生枝,一行人避開那些大的城池,一些小城池實在繞不過去的才進城。
那時候的防衛體系不象今天這么嚴密,大部分強大的防御力量都集中在一些大城池,一些小城池象征性地設置一些守兵,真正打仗時才招募士兵參戰。
守衛看到這群人,也只是稍加盤問一律放行,就算眼尖的守兵看出了一些端倪,只要這幫人不惹事,他們也不想故意找茬。
秋已至,江南卻感覺不到季節變換,但仍有一些敏感的樹木提前感知到了季節的更迭,葉子開始枯黃飄零。
氣溫在悄悄地下降,尤其到了晚上,露重霜濃,空氣中多了幾分冰涼的寒意,需要加一層夾衣了。
越往南,山地漸漸增多,道路愈發難行。
好在慶忌囑咐安全第一,沒有特意要求會合的時間,一個月內趕到就行,倒不急于趕路。
又行數日,繞過了壽春,渡過淮河,穿過了六城。
坐在最前面扮成車夫的范蠡躍上車轅,手搭涼棚遠眺了一會兒,指著很遠的一座大城道:“前面是舒城,過了舒城,再過兩三日就可以到艾邑了……”
一旁騎著高頭大馬,扮成富商的文種道:“公子慶忌恐怕已經到達目的地了……”
范蠡跳下來重新坐回馬車前轅上,道:“到了那里,我要看看可以倒騰一些什么好東西,聽說那里生產的絲綢不錯……”
“你記錯了,最好的絲綢在巢湖,名為巢絲。”文種卻一本正經地道。
“沒看出來,子禽對經商也有興趣了?”范蠡眼前一亮,仿佛從迂腐的文種身上一下子找到了令之興奮的閃光點。
二人交好,性格卻截然不同,文種一直是他想要拉下水的目標。
“經商我可沒興趣,至于知道的這些事情都是書上說的。”文種搖著頭實話實說,“師兄,我可提醒你,師父說正事要緊……”
“知道了。”范蠡收斂起笑容。
一陣馬中蹄聲起。
要離從后面趕了上來:“快到了,各位兄弟都當心點!”
“是!”眾人應道。
正說話時,忽見遠方塵土飛揚,十余騎飛奔而來。
“是椒將軍和鞠大人!”一名眼尖的士兵道。
要離微生疑惑,暗道二人這時候來做什么?恐怕不懷好意。
范蠡卻嘿嘿一笑:“主動送上門來了……”
他這一句話話里有話,從范蠡欣喜若狂的神情明顯可以看出,他那股除掉鞠余的沖動難以抑制。
要離和文種心知肚明,文種問道:“師兄打算怎么做?”
“見機行事!”范蠡沉聲道。
不一會兒,兩人帶著十幾名親信來到了眾人眼前。要離疑惑地問道:“二位大人這是……”
椒丘祈面色陰沉,鞠余堆起笑臉,道:“慶忌將軍已順利抵達艾邑,派我二人回來接應。”
“公子真是考慮周到。”要離笑道。
……
鞠余客氣了幾句,加入了隊伍。
一行人繼續趕路,不覺間已是日薄西山,面前群山橫亙,翻過連綿的山峰便是艾邑了。
道路崎嶇不平,極其難行,速度減緩下來。
伴隨著遠處天邊最后一道霞光消歿,明亮的天空拉上了巨大的帷幕。
士兵們點亮了火把,一行人逶迤而行。
大車忽高忽低地左右搖晃,上下顛簸,有些地方太險了,需要軍士下馬推動前行。
好不容易越過了一座陡峭的山嶺,人困馬乏。
鞠余從隊伍后追上來,堆著笑臉道:“要將軍,明天的行程很輕松,不如今日早點扎營安歇吧……”
要離點頭同意。
當即,一隊人在山坳里的一處密林中扎營。
“怎么,二位大人不想和我們住在一起嗎?”見鞠余和椒丘祈抄著手,并沒有打算扎營的意思,要離問道。
“這么多人在一起不太方便,我們去那邊結營……”鞠余指了指遠處。
他手指的地方是大約里許之外的一處山坡,那里亂石橫生,幾棵枝干虬結的雜樹孤零零地散落在亂石堆中。
“請便!”要離道。
鞠余和椒丘祈兩人帶著親信離開了隊伍,四處轉了轉,從要離這里要了粗布、麻繩和草席等物,又砍了一些樹枝,在那片干燥的地方搭建了幾個簡單的帳蓬。
遠遠看著火把照耀之下,二人的親兵忙活著,要離疑惑地道:“何意?”
“看不出來。”范蠡道,“我算算!”
說完,他取了一個古色古香的羅盤出來,奇形怪狀的,分為上下兩層,一大一小兩個圓盤,分別標注著天干地支,八卦星位,中間還有一根銅針。
要離認得這是六壬神盤,看來范蠡這是要用大六壬神數推算。
六壬神數相傳為九天玄女所傳,和太乙神數、奇門遁甲并稱為古代三大術數,合稱為“三式”,古有“精通三式謂之神”之說。
在古代玄學史上,大六壬術非大智慧者不得要旨,要離雖然智商不低,卻沒有達到能夠理解的程度,當初學的一頭霧水,最終只得放棄。
只見范蠡鄭重其事將六壬神盤放在草席上,微閉雙目盤膝坐于其前,左手掐訣,似乎在進行一種神秘的儀式。
少頃。
他輕聲一喝,那根銅針詭異地自行旋轉起來,上下兩層圓盤也跟著旋轉。片刻后羅盤停止了轉動,指針定在了一處。
范蠡掐指計算了一番,口中念念有詞。
不多時他睜開雙目,沉聲道:“此乃一涉害課,今晚鞠余二人必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