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審問
- 衡謀之下
- 禾七
- 3196字
- 2019-07-22 23:02:46
阿衡又問:“你之前已被楊怗養在別管,方俊生還會答應與你私奔?”以阿衡的判斷,劉三娘已是不潔之身,方俊生還與之私奔定是用情至深且不介意劉三娘的身世,可謝允又說是方俊生接的懸賞,未免有些好奇個中緣由。
劉三娘嬌滴滴,一副可憐兮兮地模樣,道:“民女之前被擄之事方公子并未知曉,是祖父告狀鬧得人盡皆知,他才得知,民女欺騙方公子說那個被擄去的女子并非民女本人,而是和民女長得很像的一個女子,若是方公子不信,大可去打聽牢內可否真有一個劉三娘?還告訴他之前祖父告御狀之事皆是為了保護民女才想出的李代桃僵的法子,就是為了讓楊怗不起疑!”
不得不說,這劉三娘雖出身平凡,卻還挺會耍手段的,不過天下無不透風之墻,等方俊生明白過來還能這么對她?
果然,阿衡見劉三娘抹了抹眼角已落下的幾滴竄珠兒淚,沙啞聲音道:“可紙終究包不住火,民女拗不過方公子的請求,與……方公子睡在一處,他便知道事情不對,威逼利誘地讓民女說出真相,民女便都坦白了……”
劉三娘繼續用衣袖擦眼淚抽抽搭搭:“想不到,從小青梅竹馬長大的方公子,不過半日便將民女棄之如敝履,民女已不求方公子的寵愛了,只求一生一世伺候他左右,為奴為婢皆可,讓她不要去告發奴婢,可沒過幾日,他便背著奴婢接了懸賞令……”
聽到這,阿衡忍不住感嘆:“怪道世間男子多涼薄,不過如此!”
由此可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是挺靠譜的,至少劉萬卷看男人的眼光就比劉三娘強多了。
劉三娘聽她這話,哭得更兇了。求道:“殿下,如今民女已走投無路,若是民女歸家,定會被楊公子等人害死,求殿下收留民女,民女愿做牛做馬,肝腦涂地。”說完又咚咚咚地磕了幾個頭。
阿衡上前幾步,將用手將劉三娘的臉托起,端詳片刻,嘆道:“姿容無雙。”心中有了個主意。
問:“你留下,幫本宮個忙,若是成了一世榮華,若是不成……可能就是身首異處,看你自己的造化吧!”
劉三娘慌忙磕頭謝恩。
阿衡笑得溫和可親:“你也不急著謝本宮,本宮有一事不明,你如實交代便可。”
說著跺了幾步,不等劉三娘說話又繼續道:“聽聞你是得罪了楊怗等人,他們才要殺你,不知你做了什么?”
劉三娘一聽,眼神一閃,支支吾吾道:“民女…民女……是偷了楊公子心愛的玉佩。”
阿衡被她答得笑了:“玉佩?什么玉佩這般珍貴,偷了便要殺人,還是自己同床共枕的女子?”
劉三娘聲音小了一大半,道:“興許這玉佩是傳家的……”
有問題!阿衡和謝允互看了一眼,各自心照不宣。
謝允站出來,平靜道:“三娘,昨日你已見過劉老,知道本官與劉老有些淵源,有話不妨直言,本官看在劉老的面子上定會護你一二。”
劉三娘是聽劉萬卷說了謝允之事,朝謝允磕頭道:“謝謝大人,民女沒別的事了。”
阿衡冷笑:“劉三娘,你偷的玉佩給本宮瞧瞧。”
劉三娘又支吾道:“在……在路上遺失了……”
看來這就是個嘴硬的主,阿衡微瞇著眼,加了點猛料:“偷盜玉佩并非什么大不了之事,本宮庫房內珍寶無數,明日就讓楊公子隨意挑一塊新玉作為傳家寶玉的補償,本宮相信定然不會比他的差。至于你……”
阿衡故意拖長了尾音:“楊公子得了補償定不會為難你,你將楊怗等人如何逼迫你的事言說一遍,簽字畫押之后就回家去吧。此案至此就告一段落。你放心,楊怗等人定是逃不了的,怎么說也會下獄依法查辦!”
劉三娘一聽,臉色發白,哭求:“殿下,民女真不能回去,求殿下收留!”
阿衡已不耐煩與她說什么,直接對謝允道:“謝大人,把人帶走,本宮看著鬧心!”
謝允二話不說,示意左右將劉三娘拉走。
劉三娘掙扎了一番無濟于事,看眼著要被拉出院們,朝阿衡大聲道:“公主殿下,民女還有話要說!”
阿衡等的就是她這話,面上卻不情不愿地叫人把她送回來,道:“劉三娘,你可得一次說清楚明白了,本宮忙得緊!”
劉三娘給她磕了個頭,再也沒有隱瞞地說出了不為人知的內情。
原來劉三娘被楊怗從聞香樓買回別院之后,楊怗派兩個力氣大的丫鬟跟著她,且別院內戒備森嚴,劉三娘多次想想逃皆無果,便乖乖地假意順從了楊怗,等待時機逃出。
有一日楊怗在別院中宴請好友,宴請的人有些多,下人人手不夠,且看劉三娘近日表現也挺不錯的,就放松了對她的看管,讓兩個伺候她的丫頭到前廳去幫忙。
劉三娘突然得了自由,雀躍不已,就開始在后院溜達,看看能不能找機會逃脫,心想著若是沒有機會逃脫在院內轉一圈熟悉下院內布局也是好的。
楊怗那別院后院不是很大,逛了小半個時辰就逛了一圈,劉三娘默默觀察院子,不知不覺走到了平日里只有楊怗及其心腹才能去的書房門口,她一直很好奇書房里有什么,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鬼使神差的,她就推開了書房的門。
出乎意料,書房不大,進去左邊一張大書桌,右邊一張小榻,左右各一面大書架,中間也是一面大書架。
劉三娘走到書桌前翻了翻,覺得無甚可看的,都是些字帖詩詞什么的,又開始走向書架,剛開始看的是左邊的書架,都是一些普通的文史書,她又走到中間那個書架,這個書架上都是些雜書,有志怪小說,還有些話本子,插圖書之類的。
劉三娘隨意拿了一本話本子在手上,正要翻看,門外就傳來了一個中年男人的聲音:“楊公子真是客氣了,我等能有今日多虧了楊公子的提攜!”說話聲音越來越大,幾乎就到門口了,且聽那腳步聲,至少有三個人。
劉三娘嚇得魂都飛了,四處一瞄,發現中間這個書架不是靠墻的,后面挨著墻還有一個一樣大的書架,兩個書架之間一個過道,能容納兩個人同時行走,劉三娘就往兩個書架之間躲。
她蹲在中間,發現前面的書架剛好有幾個格位沒放滿書,不足以遮擋自己的身子,就隨意從后面挨著墻的那個書架上伸手要拿幾本書往前放,可怎么拿都拿不動,她好奇站起來用手往旁邊一扯,突然“咔噠”地一聲,后面那個書架竟然一整面松出來一條縫。
此時已聽到門外楊怗推門的聲音,他說道:“李員外你客氣,舉手之勞而已。”
劉三娘緊張得直打哆嗦,她輕輕推開書架上的那條縫,發現竟是個門,她想也沒想就斜著身子擠了進去,一進去就順手把書架門合上。
門后是一個長長的往下走的臺階,看起來像是個地下室,臺階兩旁點著幾盞長明燈照明。
劉三娘深覺自己已無退路,硬著頭皮戰戰兢兢下了臺階。
臺階下面是一個很大的地下室,中間一個大廳,大廳里有座椅,分主賓擺放齊整,左面墻上還另外有一個小角門門。劉三娘剛想在大廳內看一番,就聽到有人下臺階及說話的聲音,劉三娘只得推開小角門往里躲。
小門后又是一個書房,還有兩個大書架和一些箱籠,劉三娘在書房里轉一圈尋找躲藏之地,發現小書房一覽無余,無處可藏,只好泄氣地走到書架和書桌前,她竟意外地發現這個書房里放的書很少大多是賬冊,還有一些古玩珠寶。
她胡亂地翻了一通,就聽到門外有聲音傳來:“楊公子,之前咱們說好的事成之后你七,我們三,可不能反悔。”
楊怗笑著回答那個聲音:“江員外客氣了,此番生意皆是你等出錢出力,我六,你們四。”
另一個聲音插話道:“此番在賑災之上偷梁換柱,若非你們國公府在后坐鎮,我等可是一文錢賺不上的,楊三公子,您就不要與我等客氣了,你七,我們三。若是楊三公子再做推遲,就是與我等生分了。”
楊三公子很是不好意思的接話:“既然李員外這般高義,那本公子只好笑納了,據宮內得來的消息,朝廷欲再追加隴西二十萬旦糧食用于賑災,且咱們一旦與越國開戰,糧草輜重送往前線的必不再少,就不知二位員外可有足夠多的侵水糧食替換。”
那個被喚作李員外的人道:“楊三公子您請放心,淮陽大水將整個州的糧草都泡了遍,如今水已退,那些發霉的米糧我們收回來,洗洗再翻曬曬便能替換。”
頓了一會,又問:“就不知,那軍需之事楊三公子可是有眉目了?陳年的舊棉花和布匹我們可是屯了不少,就等著開戰大賺一筆。”
楊三公子聲音穿來:“此事二位員外就放一百個心吧,本公子已疏通了兵部及戶部兩位大人,屆時會有人給你二人行方便之門……”
之后三人還說了很多如何偷梁換柱替換軍資及賑災糧食甚至侵吞賑災款的事,可劉三娘已無心思再細聽了,她此時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小命,因為里邊三人說了之前那些合作過的賬冊都在這個小書房里呢,若是三人進來,自己豈不是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