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商業綜合體空間布局優化策略
- 岳文澤 高佳斌 毛利偉
- 13字
- 2020-03-11 14:39:19
第2章 商業綜合體發展概述
2.1 商業綜合體發展與內涵界定
2.1.1 商業綜合體的發展歷程
商業綜合體伴隨著城市發展和人口集聚自然形成,其產生往往與城市居民的生產生活服務需求緊密相關。早期的綜合體建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古希臘的市場廣場(Agora)和古羅馬的大浴場(Baths)被許多研究認為是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起源(趙冠男,2011)。例如古希臘的阿索斯(Assos)市場廣場(圖2-1),由神廟、梯形廣場以及廣場兩側敞廊構成的建筑群在為市民提供宗教、集會和交流場所的同時,也具有重要的商業功能。人們聚集于市場廣場,一邊進行著商品交易,一邊參與演說、宗教集會等公眾社會交流活動。

圖2-1 古希臘阿索斯廣場
至19世紀,巴黎式公寓以及內街式購物廊在歐洲的流行成為了商業綜合體建筑在歷史上的又一次重要發展(王楨棟,2010)。這兩種建筑形態都屬于商業與居住的綜合模式,其中巴黎式公寓又被稱作奧斯曼式住宅,是指巴黎大改造時期,奧斯曼男爵主導下大量建造的底層商業(如商店、餐廳、劇院等)疊加高層住宅的綜合性建筑,目的在于應對城市人口增長以及改善當時惡劣的居住環境。與奧斯曼式住宅幾乎同時傳播開來的另一種商住綜合建筑就是內街式購物廊,其更加突出了建筑的商業功能,被認為是對奧斯曼式住宅的改進形式。現存典型案例如意大利米蘭的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拱廊(圖2-2),通過鋼架結構和玻璃穹頂對建筑間廊道的覆蓋,內街式購物廊能夠形成室內連續的步行商業空間,并能夠在末端實現與城市街道或廣場的直接連接。內街式購物廊的這種空間處理方式,在現代很多商業綜合體中也經常可以看到(王楨棟,2010)。

圖2-2 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拱廊
進入20世紀后,戰爭改變了世界各國的發展格局。憑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巨大獲利,美國經濟實力迅速擴張,尤其是建筑工業發展迅速,各種摩天大樓在城市核心區涌現,著名的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就是在此時設計建造。作為現代綜合體建筑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實例,洛克菲勒中心(圖2-3)由19幢商業大樓組成(經擴建),主樓高度超過200米,建筑群在與城市景觀高度融合的基礎上綜合了零售、辦公、休閑等多種商業功能,已成為紐約這座國際化都市的地標性建筑。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洛克菲勒中心對地下空間也進行了充分開發和利用,地下購物大廳通過四通八達的步行系統聯系了建筑的各個部分和城市地鐵系統,這對后來的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開發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王楨棟,2010)。

圖2-3 紐約洛克菲勒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加速,城市的大規模擴張以及汽車時代的到來推動了郊區購物中心的快速發展,而城市中心區的再開發也催生了一批零售商業和商務辦公相結合的綜合體建筑(朱凌波,2011)。至20世紀60年代,伴隨著世界上許多城市的中心區再開發進程,綜合體建筑進入高速發展期,“混合利用”(Mixed-Use)的城市設計理念也隨之被提出(龍固新,2005;張東輝和周慧玲,2012)。混合利用的核心在于多種功能在建筑體系中的緊湊、一體化設計,各部分建筑功能不僅能夠實現互補和緊密聯系,在空間上也往往可通過步行系統互聯互通。當然,除物理結構之外,建筑群的統一開發管理也是混合利用建筑的重要特征,這是建筑群得以一體化設計的保障,以求在城市土地資源稀缺的背景下達到高效利用的目的。從混合利用的理念出發,現代城市商業綜合體的發展基礎在于城市人口集聚與稀缺土地資源這一核心矛盾,以及由此衍生的城市居民對于高效城市運行、高品質生活和更低生活成本等一系列需求,而具有高可達性、集約性以及功能復合性的商業綜合體正是應對以上矛盾和需求的重要解決方案。
目前,已建成的國際著名商業綜合體如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ity Center、英國倫敦的Morelondon廣場、新加坡的ION Orchard購物中心等,相比于早期城市綜合體建筑,現代商業綜合體業態組合更加豐富,功能體系的綜合化特征也更加突出,形態各異的現代化建筑往往成為區域甚至整個城市的象征。

圖2-4 新加坡ION Orchard購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