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說什么(珍藏版套裝)
- 徐文兵 梁冬
- 17751字
- 2019-07-03 18:16:17
第一章 天真的人最幸福
道家的成功叫返璞歸真。它把那些苛罰自己、雕琢自己的東西都看得極為兇殘,它以保存自己的純真天性為追求目標。
道家是說,你要是老想去利用這種機巧、物質的東西,而不去發揮自己的本性的話,雖然貌似得到了成功,其實是大失敗。
有一些人能活到一百歲,而且活得很好,而有些人卻半百而衰,為什么?我媽媽是中醫,她吃齋念佛有十多年了,她那天跟我說了一句話,“現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
經文: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
1.天真的人能得天助
梁冬:中醫是非常博大精深的,作為一門能夠通曉宇宙道理的學問,過去這一兩百年來可以說飽受詬病,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用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語言,重新去講講我們的中醫。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黃帝內經》,它是一本足足可以讓很多人一輩子都舍不得讀完的書。
《黃帝內經》是一本足足可以讓很多人一輩子都舍不得讀完的書。
可能很多朋友在不同的地方都聽說過這本書。但在我看來,講《黃帝內經》講得最有趣的人就是徐文兵老師。
徐文兵:過獎。
梁冬:徐老師,你一看就是貴人。以前都說“賤人多語,貴人沉默”。
徐文兵:不是,先得聽你說,你拋磚我引玉。
《黃帝內經》分上、下兩部,第一部叫《素問》,它有八十一篇,第二部叫《靈樞》,也有八十一篇,合起來一百六十二篇。
梁冬:《素問》和《靈樞》有什么講究嗎?
徐文兵:《素問》是簡單的,互聯網上有一個詞叫FAQ,就是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意思是經常會被問到的一些問題。這種問題都帶有普及性。
《素問》解答了中醫對生命,對天、地與生命的關系的一些最基本問題,所以它是一本關于中醫基礎理論的書;《靈樞》是指人的氣和人的神靈溝通的那個節點、關節點。樞是關鍵,就是我們開闔門的門軸,它一動整個門就動,所以《靈樞》是講針灸穴位的書。
《素問》解答了中醫對生命,對天、地與生命的關系的一些最基本問題。
梁冬:既然有《黃帝內經》,那是不是還有《黃帝外經》呢?
徐文兵:漢朝劉向整理的《漢書·藝文志》里面明確提到說《黃帝內經》是十八卷,《黃帝外經》有三十七卷,但是《黃帝外經》已經失傳了。
梁冬:實在是太過可惜。因為據我所知,《黃帝內經》很多時候是講道理、講法則,而《黃帝外經》里可能還有很多的操作方法。
《黃帝外經》里可能有很多的操作方法。
徐文兵:關于《黃帝外經》的解釋有很多種。古代道家寫書,經常把兩本書分成內篇和外篇,比如《莊子》有內、外篇,《抱樸子》也有。可能《黃帝內經》闡述了一些中醫的理論,而《黃帝外經》闡述了另外一些,實際上也許都是理論。因為被稱為“經”的東西,它指的是道路和方向,而不是“論”,也就是說不是技術層面上的東西。
被稱為“經”的東西,它指的是道路和方向,而不是“論”,也就是說不是技術層面上的東西。
梁冬:有人說,《黃帝外經》里講了不少外科手術方面的理論。
徐文兵:有這種說法。有人說,華佗的那些高超的外科技術,不是憑空掉下來的,也是師承了《黃帝內經》的內容。還有,中醫現在用的整骨、整形法也是如此。像名動京城的那位雙橋老太太——羅老太太,治病救人所用的都是祖傳下來的整骨手法——其實也是《黃帝外經》的一部分內容。還有,華佗臨死前寫了一本叫《青囊經》的書,總結了他外科麻醉的藥方等內容,想傳給獄卒,結果那廝不接受,他只好“索火而燒之”;但還留下了如何給動物做手術的部分,比如人們給豬、雞等動物做閹割手術的方法。現在看來,這種手術非常精巧,創口小,而且感染率低,愈合快。
實際上,中國的外科技術,在古代華佗那會兒就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梁冬:中國古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些優秀的外科技術全都是從對動物的手術方法里移植過來的嗎?
徐文兵:可以這么說。從對經絡的認識來講,中醫說人有十二正經、奇經八脈,有三百六十個腧穴;另外古代那些很高明的巫師或者醫師還觀察到了動物也有經絡、腧穴,比如說豬、狗等都有足三里穴。這些觀察者都是高人,他們有望氣的本領,扁鵲就是其中一人。《史記》記載,扁鵲學醫學成以后能夠“盡見五臟癥結”,也就是說他有一種超人的感覺能力,憑這種感覺能力去扎針做手術,那水平就相當高。
梁冬:就像現在拿小白鼠做實驗,在其身上扎一下穴位,很多人覺得這簡直太可笑了,其實從另外一個更高的程度上來說,不見得是錯的。
徐文兵:對,萬物有靈,萬物有氣。現在還有人給樹扎針灸呢,比如樹生病了,在它的軀干和分支上不同的地方,給它扎上針,然后它的病就好了。
現在還有人給樹扎針灸呢,比如樹生病了,在它的軀干和分支上不同的地方,給它扎上針,然后它的病就好了。
梁冬:真是太神奇了,這也同樣證明了中國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比現代的西方人有更強烈的環球意識。
什么叫環球意識呢?不光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而且人、動物、植物,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平等的,因為它們擁有同樣的系統。
不光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而且人、動物、植物,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平等的,因為它們擁有同樣的系統。
徐文兵:對!古代的人和天、地,和動物、植物都有溝通,它們有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這種交流方式叫“神通”,就是在神的層面上與它們溝通。
古代的人和天、地,和動物、植物都有溝通,它們有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
梁冬:這會不會太玄了一點?
徐文兵:是“玄”,我們今天談的中醫就離不開一個“玄”字。
梁冬:當時的古代人是怎么樣和動物、植物溝通的呢?我們現代人經常說家里養條狗狗,時間長了之后你跟它是有默契的,你看一眼,它都知道你要什么。
徐文兵:這就是我們講的在神的層次上溝通。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看狗一眼,狗看你一眼,你和它的眼神就有一個交流,這絕對不是通過語言能達到的。

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都擁有同樣的系統,如果你摒棄雜念,會發現可在神的層面與萬物溝通。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看狗一眼,狗看你一眼,你和它的眼神就有一個交流,這絕對不是通過語言能達到的。
梁冬:假設我們現在這個錄音棚外面有一只貓,我看它的時候它也在看我,那我就可能會想,我看它是一只貓,它看我成什么呢?
徐文兵:是一堆肉。就所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但是“他人有心”,我們可以“忖度之”。我們發自內心地去體會一下就能感覺到,這是種感覺,可能說不出來。黃帝和蚩尤大戰的時候,其中黃帝取勝的一個關鍵原因,就是黃帝有一支特種部隊——熊羆虎豹。其中,羆是一種大熊,是一種大狗熊。
梁冬:是不是現在已經絕種了的一種動物?
徐文兵:很多動物現在都絕種了。
梁冬:對,就像以前有一種長著很長牙的那種大象嘛。
徐文兵:猛犸。
梁冬:對!
徐文兵:黃帝能夠驅動這樣一支動物部隊跟敵人作戰,這說明他起碼跟這些動物有不錯的交流。
黃帝能夠驅動一支動物部隊跟敵人作戰,這說明他起碼跟這些動物有不錯的交流。
2.中醫就是“偽科學”
梁冬:你說《封神演義》是編的呢,還是真有其人其事?
徐文兵:這個《封神演義》的書名有點錯誤,應該叫《封仙演義》。我們經常說神仙,其實,“神”不是“仙”,“神”是一種無形的存在,處在我們講的那個“玄”的層次。而“仙”是人,具體的人。所以《封神演義》封的都是“仙”。它以道家的姜子牙姜尚(也是道家的鼻祖)等為封仙的主要人物,然后把這些具有某種特異功能的各色人等排了一下隊。
《封神演義》的書名有點錯誤,應該叫《封仙演義》。
梁冬:現在一說到特異功能,大家可能都持懷疑態度,感覺是一個笑話。因為曾經一度,大家都覺得特異功能這種話是不能提的。
徐文兵:什么是特異功能?比如說品酒師,同樣幾杯酒往這兒一倒,一喝,這是哪年的,法國哪個莊園出產的葡萄酒,人家會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咱們喝都傻喝,就覺得是酸也不酸、甜也不甜的東西。你說這是特異功能嗎?
孔子評論易牙是一個好廚師,因為把兩條河里邊的水混在一塊兒讓易牙品,他能準確無誤地告訴你哪杯水是哪條河的,這也是特異功能。
我們現在都把特異功能神話了,好像是有點玄,不大存在,其實上面所講的這些就是特異功能。古代人們認識中醫的方法離不開某種與生俱來的功能,特異功能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是人的真性情,只不過在后天被蒙蔽掉了,但有些人還保存著。所以《黃帝內經》第一章就講“上古天真論”,所謂天真,就是還沒有來得及受污染、受蒙蔽的人的那種狀態。
特異功能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是人的真性情,只不過在后天被蒙蔽掉了,但有些人還保存著。
所謂天真,就是還沒有來得及受污染、受蒙蔽的人的那種狀態。
梁冬:咱們現在不是老說食物污染嗎,所以要吃有機雞蛋,有機蔬菜什么的,這樣對嗎?
徐文兵:現在講的所謂有機的東西還是停留在物質層面上,“物質”就是唯物主義那個物質。而中醫認識到的有機的概念要比它復雜得多。你說你吃的東西沒受一點污染,沒施過化肥,沒這個沒那個,但是,菜是在大棚里長的,它所得到的那個天地之氣就不對,那都是邪氣。
什么叫天地之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就是天地之氣。你非要搭一個大棚,然后把那些菜種在里面,長出來的雖然還是那個形,還是那個樣,但吃起來沒那個味兒,這叫沒有得天地之氣。現在很多人吃東西還分析里面含多少什么氨基酸、脂肪,含這種那種礦物質。而中醫看到的是更玄的東西,是它背后的能量。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就是天地之氣。
現在很多人吃東西還分析里面含多少什么氨基酸、脂肪,含這種那種礦物質。而中醫看到的是更玄的東西,是它背后的能量。
但是,你光有能量也不行,能量往哪個方向走也很重要。比如說你開個車,我開個車,咱倆都奔廣東,你往北開,我往南開(這就是方向)。你雖然年輕,能量比我足,但你方向錯了,你的神就亂了。所以中醫講的順應天地之氣,實際上說的是能量和方向這些東西。
梁冬:在中國的所有醫典里面,最重要的一本書是《黃帝內經》。它里面排在第一篇的文章,居然叫“上古天真論”。足可見,這個“上古天真論”有多么重要。
徐文兵:首先說“上古天真”的意思。一直以來,道家是講究“道法自然”的,認為老天自然賦予你的能量或者能力是最高超的,所以自然的反義詞就是“人為”,我們說做作,北京話叫“作”。這個人加上一個為,合起來一個字“偽”。
有人老說中醫是偽科學,偽科學沒錯,中醫就是偽科學,不是科學,但中醫是另外一門認識自然的學問。
中醫就是偽科學,不是科學,但中醫是另外一門認識自然的學問。
梁冬:對,在到達真理的路途上有很多的路徑,科學是其中一種。宗教、藝術、文學都是。同時,我覺得我們對于科學的這種界定不一樣。可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中醫是另外一種廣闊的科學,也說不一定。
徐文兵:不怕中醫是偽科學,就怕科學是偽真理。當中醫是偽科學,而科學又是偽真理的時候,我們是偽偽真理,正好負負為正,我們就是真理。
當中醫是偽科學,而科學又是偽真理的時候,我們是偽偽真理,正好負負為正,我們就是真理。
我們說“天真”,天——自然賦予你的能力。在這種能力面前,你還是謙卑一些,不要把人為“作”出來的那種東西,凌駕于自然之上。
不要把人為“作”出來的那種東西,凌駕于自然之上。
梁冬:不天真的男人就是“偽哥”。還有,你剛剛說到的天真就是那種率真的以及和天地一體的狀態嗎?
徐文兵:就是不加任何雕飾、特別是人為粉飾雕琢的東西,另外,道家認為“今不如昔”,時代越進步,人為的東西越多、越高級,離天真越遠。而追求這種天真的唯一辦法不是在現在世界上去找,而是返璞歸真,回到遠古時代,這就是“上古”。那時候的人們是最接近自然、最天真的。
追求天真的唯一辦法不是在現在世界上去找,而是返璞歸真,回到遠古時代,這就是“上古”。那時候的人們是最接近自然,最天真的。
梁冬:社會進步的另外一種表述,就是距離自然越來越遠的一個過程。
徐文兵:對,人的本性越來越被壓抑,越來越被傷害。
梁冬:套句時髦的詞叫越來越“異化”。
徐文兵:異化的結果就是人活得越來越痛苦,越來越不自然。所以從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來講,我們就得出這么一個結論,人想回歸到自己自然純樸的本性就要做兩件事兒:一是盡可能地親近自然;第二盡可能回歸傳統,或者叫親近傳統,回歸自然。這就是“上古天真論”第一個教你要做的事兒。
人想回歸到自己自然純樸的本性就要做兩件事兒:一是盡可能地親近自然;第二盡可能回歸傳統,或者叫親近傳統,回歸自然。這就是“上古天真論”第一個教你要做的事兒。
3.第六感強的人是慧者“昔在黃帝,生而神靈”
梁冬:接下來就是“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24個字就把黃帝的一輩子講完了。
徐文兵:對,把一生概括了。
粱冬:你說你怎么能夠不覺得中國文化太美。
徐文兵:另外,關于我們如何用現代語言去詮釋《黃帝內經》的問題,我個人認為詮釋不了。如果你想學習《黃帝內經》,就得去學古漢語,去理解古文中每個字的意思,這樣你才能真正跟古人進行溝通。假如你把這些東西翻譯成大白話,就好像拿中國話來翻譯外國詩,或者把中國詩翻譯成外國話一樣,沒味,也沒有神韻。
如果你想學習《黃帝內經》,就得去學古漢語,去理解古文中每個字的意思,這樣你才能真正跟古人進行溝通。
我們先講“生而神靈”,意思是說這個人生下來就不一樣。
我們中國人總是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都是對外來的宗教頂禮膜拜,忘了我們自己也同樣有這樣偉大的人、這樣偉大的學問,還有這樣的使者帶來上天的信息,同樣在闡釋、在告訴我們天地是怎么回事。這些人其中的一個就是黃帝。所謂“昔在黃帝,生而神靈”,是說他生下來就有與天地溝通的本領。
我們中國人總是認為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都是對外來的宗教頂禮膜拜,忘了我們自己也同樣有這樣偉大的人、這樣偉大的學問。
什么叫“神靈”?我們現在稱呼什么為“神靈”?什么又叫“神”呢?
梁冬:我認為所謂的“神”就是所有有意識和無意識的東西的集合。
徐文兵:唯心的嗎?
梁冬:也是唯物的。比如市場上所有人都作出了買股票和賣股票的決定,結果,你就看到股票的曲線有升有跌,就好像有人畫出來一樣,一會兒漲了一會兒又跌了。但是,這種曲線并不是某一個人畫出來的,而是所有人根據自我獨立判斷而出來的,就如同有一個人在畫。我認為,它其實是一個比喻,它實際上是把所有人的共同力疊加到一起并呈現出來的一個形象。這是我對“神”的理解。
股票的曲線并不是某一個人畫出來的,而是所有人根據自我獨立判斷而出來的,就如同有一個人在畫。
徐文兵:有這么一個故事,關于禪宗的,講的是風動、幡動。兩個小和尚看那個旗幡在飄,就展開了討論,一個小和尚說:“哎,幡在動。”另外一個說:“不是幡在動,是風在動,是風吹幡動。”然后你是第三個小和尚,我問你:“誰讓幡動?”
梁冬:心,對吧?
徐文兵:太遠了,誰讓風動?
梁冬:天地?
徐文兵:天還是地?
梁冬:天。
徐文兵:后來來了第三個小和尚,他說:“是地球自轉產生了風。”又來了第四個小和尚,問:“誰讓地球轉?”
梁冬:太陽。
徐文兵:誰讓太陽發光?
梁冬:不知道。
徐文兵:總有的吧?你得往上追呀!
梁冬:不知道。
徐文兵:銀河,宇宙,再往根上倒,誰讓宇宙動?
梁冬:那只能是霍金了。
徐文兵:最后和尚的老師就出來了,說:“心動。”什么叫“心”?
梁冬:心就是神。
什么叫“心”?心就是神。
徐文兵:對。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心”和“神”是同義詞。所以,我們說的這些物質,還有它的運動,推到它的基點、原點,就是“靈”。這個“靈”,我們給它取個名字,西方人叫“God”——“造物主”,我們叫“神”。你查一下《說文解字》,“神,引申萬物者”。
梁冬:所以它右邊是一個“申”字。
徐文兵:對,天地萬物都是從那兒過來的。或者你翻譯成英文“who created everything”,造物主。很多人說我們中國人是無神論者,我說我們中國人是有神的。中國原來就叫“神州”,是神眷顧的地方,中國人不是沒娘的孩子,可是,現在我們都把神給忘了。
中國原來就叫“神州”,是神眷顧的地方,中國人不是沒娘的孩子,可是,現在我們都把神給忘了。
梁冬:會記起來的。
徐文兵:神,是創造萬物的。神是天,靈是人。你看“靈”的繁體字怎么寫?靈!上面一個“雨”,中間三個“口”,底下一個“巫”。
這個“巫”,就是我們現在鄙視的“巫婆”“神漢”。“巫”其實是中國古代最高的智慧分子。
“巫”其實是中國古代最高的智慧分子。
梁冬:每一個民族都是這樣的。
徐文兵:可沒有一個民族像有些中國人一樣把自己的最高智慧分子踩在腳底下,甚至一說起“巫”來都帶一種惡毒、貶義的語氣。
梁冬:那咱們說“靈”字。
徐文兵:一說“靈”就離不開“巫”啊!什么叫“巫”?“巫”的上邊一橫代表“天”,下邊一橫代表“地”,中間是溝通天地的。左邊這人代表活人,右邊那人代表死人,它是溝通天地人鬼的那個靈媒、媒介,這叫“巫”。
梁冬:然,然也。
徐文兵:再問一個問題,巫是男的?還是女的?
梁冬:巫應該是男的。
徐文兵:能夠跟天地鬼神溝通的人,絕對不是人為意識很強的人,而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很有第六感的人。你想,這種功能是男人具備還是女人具備?
能夠跟天地鬼神溝通的人,絕對不是人為意識很強的人,而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很有第六感的人。
梁冬:我以為是男人,因為“巫”字中間有一豎。
徐文兵:不是,真正的巫都是女的。男人后來慢慢也開始有了這種本事,男巫叫“覡”,所有的男巫都是跟女人學出來的,叫“巫覡”,先有巫后有覡。巫是有這種特殊本領的人。當一個巫,通過三個口念咒語去祈求下雨,而雨真正下來的時候,這個狀態就叫“靈”,我們說:“哎呀,真靈!靈驗!”
梁冬:用西方話叫“It works”。
徐文兵:對!
梁冬:我這樣講的原因是要告訴大家,徐老師不僅懂中醫,而且很懂英文,是可以用英語向西方人講中醫的人。
徐文兵:“生而神靈”,就是說,黃帝一生下來,雖然是個男的,但是他有與天地鬼神溝通的本領。我們說小孩子生下來聰明不聰明,機靈不機靈,也有這里面的因素存在。但是,黃帝的聰明是大聰明,是“慧”,而不是“智”。
梁冬:“智”和“慧”有什么區別?
徐文兵:“智”和“慧”區別很大,不過現代人都不講這個區別。我告訴你兩個成語你就明白了。有句話叫“急中生智”,“慧”該怎么說?
梁冬:戒、定、慧。
徐文兵:“靜極生慧”。我們說“急中生智”“靜極生慧”,一個是著急上火時迸發出的靈感,一個是在極度安靜無欲無求狀態下迸發出來的東西,二者完全不一樣。
“急中生智”“靜極生慧”,一個是著急上火時迸發出的靈感,一個是在極度安靜無欲無求狀態下迸發出來的東西。
再深入一點來說,智不帶“心”,它不動心、不動神。智就是“知日”,就是說它研究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就像一個明晃晃的太陽掛在那兒,咱們都在討論它,除非你是瞎子,否則只要是長了眼睛的人都能看見。所以,肉眼凡胎的人都可以討論的學問叫“智”。
而那個“慧”,首先它帶心,只要帶心的東西都通“神”。而且,它上面是兩個“豐”字,這意味著極大豐富、不可想象的內容,沒有窮盡。“慧”中間的這個字就像回歸的“歸”字的右半邊兒,象征著一種哲學;這“拐彎”的東西就像我們講的樂極生悲,到時候就會拐彎兒的。
“慧”,首先它帶心,只要帶心的東西都通“神”。而且,它上面是兩個“豐”字,這意味著極大豐富、不可想象的內容,沒有窮盡。
所以,“慧”不是像研究“智”的學問那樣,什么“1+1=2,2+2=4”,無窮無盡的。到了“慧”這境界,實際上就告訴你一個道理:多了不好,太強勢了也不好,抱樸守拙倒是挺好。但你要從“智”的角度來看就覺得這人是個傻冒,若按“慧”來講,哎,高人!這就是“智”和“慧”的區別。

靜極生慧,只有在極度安靜無欲無求狀態下,才能迸發出“慧”的靈感。
4.如何在20歲之前出口成章“弱而能言”
梁冬:黃帝當年剛剛出生的時候就“生而神靈”,之后就“弱而能言”,什么叫“弱而能言”?
徐文兵:“弱而能言”里的這個“言”,不是隨便胡說八道,也不是小孩子咿呀學語。我們做人,儒家講應該立德、立言、立功,所謂三立。古人起名字,不是參照《道德經》就是四書五經。比如楚圖南,圖南就是鯤鵬。《莊子·逍遙游》第一篇說,北方有鯤,然后變成大鵬往南飛,是謂圖南!
我們做人,儒家講應該立德、立言、立功,所謂三立。
梁冬:那這個“弱而能言”到底是什么意思?
徐文兵:既然儒家把“立言”當成人生的一大任務,這個“言”就是能夠出口成章,講出一些非常經典的話來的意思。
梁冬:就是隨口就能說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打土豪,分田地”。
徐文兵:比那個要高。我們中醫講,古代很多書是不著文字而是口傳心授的。這種口傳心授出來的東西,都是現在《黃帝內經》中那些經典文字。“弱”,是說“弱冠”,指二十歲以前。也就是說黃帝在二十歲以前就已經能夠出口成章,說出一些很經典的話來了,這叫“弱而能言”。
古代很多書是不著文字而是口傳心授的。
5.天生再聰明也需拜師學藝“幼而徇齊”
梁冬:“弱而能言”后面一句是“幼而徇齊”。
徐文兵:古人有一句話叫“循規蹈矩”,還有一句叫“見賢思齊”,什么意思?你光“生而神靈”還不夠,還需要什么?拜師學藝,所以“幼而徇齊”是說黃帝自幼跟了很多的名師,得到了他們的灌頂、提攜、言傳身教、耳提面命,這是講他求學的一個過程。《黃帝內經》始終貫穿著“黃帝問于岐伯曰”,這岐伯就是天師——天子的老師,是黃帝的一個重要領路人。
梁冬:也就是說黃帝年輕時受到了太多高人齊心協力的提拔和教育,當然,他本身這個胚子質量也高,是吧?
徐文兵:有根基,否則磨磚成不了鏡。你“生而神靈”,也可能就有點兒聰明,或者是有點兒特殊本領,但如果你再得到名師名家的指點,就能上更高的臺階了。
你“生而神靈”,也可能就有點兒聰明,或者是有點兒特殊本領,但如果你再得到名師名家的指點,就能上更高的臺階了。

天生有點聰明底子,也需要找到好的老師,得到他們的指點,方能如虎添翼。
6.生命的強大在于“虛其心,實其腹”“長而敦敏”
梁冬:接下來說“長而敦敏”。我特別喜歡這句話!我甚至想過,若是我以后有兒子,就叫“梁敦敏”,因為我覺著“敦敏”這兩個字,實在是太優雅、太漂亮了。你想想看,如果有一個男孩子,長得憨憨厚厚的,但是內心又極其聰敏,那得多少人喜歡啊!
徐文兵:這個詞是有大智慧的。但是一般人都不認識,什么叫“敦”?什么叫“敏”?
梁冬:我記得以前有一個人叫“夏侯惇”。
徐文兵:我們經常說一個詞叫“胖墩”“門墩”,這個“敦”是指下盤特別穩的人。讀《黃帝內經》的話,首先要懂得一些道家的功法,比如說站樁、靜坐。道家站樁有一個基本的要求,叫“氣沉丹田”“虛其心,實其腹”“離中虛,坎中滿”。離是心,心火;坎是腎,就是我們講的丹田那一塊位置。而“站樁”是讓人保持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呢?下邊很重,就像不倒翁似的,有深根。這時,丹田是實的,是充滿的,而心胸是虛的——“虛其心”。
梁冬:應該是坎中滿,離中虛,心中虛。
徐文兵:現在人腎是虛的,是坎中虛,把自己的腎精全流失掉了,搞得心火蒸騰得特別厲害、特別旺。所以真正養生的人是要“離中虛”,要保持虛心、實腹,腎精足。
現在人腎是虛的,是坎中虛,把自己的腎精全流失掉了,搞得心火蒸騰得特別厲害、特別旺。
“敦敏”是說心、腎的狀態。“敦”是腎精很足,“敏”是指“心”虛時感覺就非常的敏銳。這種狀態下容易出“慧”,這叫“長而敦敏”。
“敦”是腎精很足,“敏”是指“心”虛時感覺就非常的敏銳。這種狀態下容易出“慧”。
梁冬:古人講虛心,不僅僅是說我們平常要保持低調,還闡明虛心其實有很重要的物質基礎、生理基礎。
徐文兵:我始終認為,成佛也好、悟道也好、性高潮也好,都是有生理基礎的。經絡不通,生理基礎不具備的話,那個狀態就出不來。
成佛也好、悟道也好、性高潮也好,都是有生理基礎的。
梁冬:從中醫的角度講,虛心是指什么?
徐文兵:中醫講的虛心,是指心不被蒙蔽。有種病態叫痰迷心竅。
梁冬:有些女同學總是批評她老公,叫作“豬油蒙了心”。
徐文兵:或者叫“精蟲上腦”,這都是心不虛了。
梁冬:心不虛,它的物質基礎是不是說心上真的蒙上了什么東西?心肌梗塞,就是不虛心嗎?
徐文兵:對呀,那就是實住了。腦梗、腦萎縮、心肌梗塞,都是不虛心的表現。包括抑郁癥,它不僅僅是有淤血,而且還寒心,心寒齒冷。心本身是火,卻被冰凍了。
腦梗、腦萎縮、心肌梗塞,都是不虛心的表現。
梁冬:就是說,心的血氣不足,溫度不夠。
徐文兵:除了溫度不夠、氣血不足以外,還有邪氣進來,所以這些人要自殘自殺。
梁冬:邪氣這個事情,可以足足講上兩天,咱們現在先不講“邪”“正”這兩個字。“長而敦敏”是說“虛其心,實其腹”。現代人是虛其腹、實其心,豬油蒙了心。所以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滿臉的暗瘡,那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上火,用中醫的話來說,是虛火上揚,實際上火都在上面,下面都沒有了。所以好的中醫治療暗瘡都不用寒涼的藥,而是用熱藥,這是大智慧。
好的中醫治療暗瘡都不用寒涼的藥,而是用熱藥,這是大智慧。
徐文兵:你已經比很多中醫高明多了。
梁冬:失敬失敬。“長而敦敏”太有意思了,兩個字就講出了從虛心到實腹,甚至豬油蒙心的內容。
7.越“天真”,越成功“成而登天”
梁冬:最后一句話說的是黃帝“成而登天”。
徐文兵:“成而登天”講的是:黃帝在統一天下以后,來到山上修行,后來天上下來一條龍,把他帶到天宮去了。還有一幫跟他一起修煉的人攀龍附鳳,扯著龍尾巴、龍鱗角也走了。
梁冬:這是一種比喻或是寓言吧?
徐文兵:這是道家修行的一個境界。《黃帝內經》也講了,道家修煉有四個境界,叫“真、至、圣、賢”。我們經常說的圣人,好像高得不得了,在道家里其實排名第三,算不上什么。道家真正的最高境界叫真人。這種真人,能游行于天地之間,視聽于八達之外。
道家真正的最高境界叫真人。這種真人,能游行于天地之間,視聽于八達之外。
孔子是圣人,他的弟子叫七十二賢人。儒家的鼻祖孔子在道家看來,也只是一個圣人,是生活在世俗中的一位境界比較高的人。道家講的真人是孫思邈——孫真人,還有那個丘處機——丘真人,北京白云觀就是丘處機那會兒建起來的。
孔子是圣人,他的弟子叫七十二賢人。
梁冬:很多人對丘處機的理解是從《射雕英雄傳》來的,但實際上真人在中國古代是一個非常高的境界。
徐文兵:黃帝修到了這個境界,叫“成而登天”,登天是到了真人的境界。
梁冬:我還以為成功人士就是當老板了,登天嘛,天子。
徐文兵:天子還是個人,修到真人就可以魂魄離體,游行于天地之間,在時空中穿梭。
梁冬:“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循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24個字講了黃帝的一生。相信朋友們從這24個字里面看到了一個事業成功人士的一輩子。以前的成功是你真正地明白了世界真理的成功,現代的成功境界低很多啊!充其量就是有一點錢而已,有一點合法的錢就算是成功人士。
以前的成功是你真正地明白了世界真理的成功,現代的成功境界低很多啊!充其量就是有一點錢而已,有一點合法的錢就算是成功人士。
徐文兵:對,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不一樣。道家的成功叫返璞歸真。它把那些苛罰自己、雕琢自己的東西都看得極為兇殘,它以保存自己的純真天性為追求目標。
道家的成功叫返璞歸真。它把那些苛罰自己、雕琢自己的東西都看得極為兇殘,它以保存自己的純真天性為追求目標。
實際上,《莊子》整本書都講的是道家擠兌儒家的事情。孔子的學生看見一個老頭抱著一桶水澆地,就問他:“你怎么不弄個水車呢?水車又省勁,效果又好。”結果人家說:“你是孔子的學生吧?”意思是說你動了這種機巧之心,就失去了純樸天然的本性,耍的是小聰明。所以,道家反對這種“奇技淫巧”,反對花哨人為的東西。
你看我們小時候學《勸學篇》,荀子是孔子孫子的學生,他講的也是儒家的那一套。他講什么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是說能劃船的人善于利用船,學會這個技巧后,雖然不會游泳,卻可以航行很遠,這是儒家的思想。道家是說,你要是老想去利用這種機巧、物質的東西,而不去發揮自己的本性的話,雖然貌似得到了成功,其實是大失敗。
道家是說,你要是老想去利用這種機巧、物質的東西,而不去發揮自己的本性的話,雖然貌似得到了成功,其實是大失敗。
講到養生,有一些人能活到一百歲,而且活得很好,而有些人卻半百而衰,為什么?我媽媽是中醫,她吃齋念佛有十多年了,她那天跟我說了一句話,“現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
梁冬:您媽媽不小心接觸出到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
徐文兵:不小心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梁冬:有一個很有名的營銷學大師叫菲利普·克特勒,學營銷、廣告的人大多讀過他的書,他說,大部分商品營銷要做什么呢?就是要去把需求轉換成欲求。比如現在,很多有手機的人不需要換新的。
徐文兵:煽動他們購買的欲望。
梁冬:對,本來大家不需要一部新手機,你忽悠他買,就是賣拐嘛。從這句話里你會發現,整個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發展出來的邏輯體系,有極大的需要互相兼容的部分,說白了,就是有極大的矛盾部分。
徐文兵:所以,如果你想健康養生,就要識別出誰在煽你的情,誰讓你欲火焚身。很多人在大病快死,或者鋃鐺入獄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追求的東西是那么奇怪、那么不切實際,才終于明白自己當時熱血沸騰地追求那些東西,其實是一種病態。
很多人在大病快死,或者鋃鐺入獄的時候,才知道自己追求的東西是那么奇怪,那么不切實際,才終于明白自己當時熱血沸騰地追求那些東西,其實是一種病態。
梁冬:我在十年前采訪過當時紅遍兩岸三地的四個廣告人,當時我問了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廣告人,你們忽悠人家買了那么多不需要的東西,不會懺悔嗎?”這四位都差不多三四十歲,是偉大的廣告界老兵,他們竟然異口同聲地告訴我:“會!”事實上他們覺得這輩子做的最錯誤的事就是制造了太多沒有必要的欲望,純粹是因為客戶需要做的。

很多人都會在一切來不及的時候,才明白曾經的追求是多么的無意義。走得太遠,忘了當初如何出發。
8.年過百歲依然可以手腳靈活“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梁冬:接下來是“乃問于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什么叫做“動作不衰”?
徐文兵:這是離我們約四千五百年的黃帝在問他的老師上古之人度百歲而“動作不衰”的原因。其實,這個“上古”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三黃五帝時期的開始——伏羲、女媧的時代。
梁冬:六七千年前?
徐文兵:不止,比這還早。按南懷瑾先生的解釋,中國的文化從盤古開天地開始,那是很久遠的。我們現在都學西方的歷史,知道考古必須拿出實證來。所以他說這個“上古”就是我們道家理想的最自然純樸的生活狀態時間段,那種狀態是什么呢?你想想,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靠的是什么?我們既沒有虎豹的爪牙之利,也沒有兔子、羊、鹿的奔跑之快。
“上古”就是我們道家理想的最自然純樸的生活狀態時間段。
梁冬:更沒有蟑螂的繁殖能力。
徐文兵:人靠什么能生存下來?憑什么你就成了萬物之靈?在發明武器弓箭彈藥之前,人靠什么生存?
梁冬:這問題問得太深了,您直接說吧。
徐文兵:靠的就是 “生而神靈”,人本來有一種與天地溝通的本領,有一種對將來災害的預知能力,這是通神的。人得天地之全氣,所以通神通靈,動物草木得天地之偏氣,因而它們部分通靈。在母系社會女性領導天下的時候,人是靠體力干活的,是不是?那時需要狩獵、耕種,按理說應該選一個膀大腰圓,肌肉發達的男人當頭啊,為什么選一個女人呢?
人本來有一種與天地溝通的本領,有一種對將來災害的預知能力,這是通神的。
因為領導這個氏族部落的人,應該是一個能與天地溝通的人。比如說,汶川要地震了,這個女巫就說:“咱們走吧,離開這兒!”她有這種能力,而其他的動物沒有。
黃帝都已經“生而神靈”了,但在一些問題上還懷著無比欽敬的心情問他的老師岐伯。岐伯,我考證他應該是現在巫山西陵峽一帶一個部落的大巫師。而黃帝后來娶了嫘祖,四川人,就是養蠶的那個鼻祖,他們的部落通婚合并以后,黃帝就把大巫師岐伯請到中原做了他的老師。我們可以到巫峽去看看,那兒還有古代的觀星臺。為什么叫巫山、巫峽?因為那兒是古代大巫聚集的地方。
為什么叫巫山、巫峽?因為那兒是古代大巫聚集的地方。
他對他的天師說:“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也就是說,上古那個年代,人活到一百歲了動作還沒有衰退,這是什么原因呢?這里,我先講一下“動”和“作”的意思。“動”的繁體字“動”:左邊是一個重力的“重”,右邊是一個“發力”的“力”,其實和我們的腳后跟有關系,我們管腳后跟叫“踵”。
梁冬:摩肩接踵。
徐文兵:道家叫“踵息”,腳后跟還會呼吸。所謂“動”是指腳后跟發力。所謂“作”,一個單立人加一個“乍”,意為動手,人的五指乍開。
所謂“動”是指腳后跟發力。所謂“作”,一個單立人加一個“乍”,意為動手,人的五指乍開。
梁冬:那“動手動腳”的意思是什么?
徐文兵:動手叫“作”,動腳叫“動”,合起來叫“動作”。
有一句話叫“人老先老腿”。為什么?就是人氣血不夠了,但為了心腦臟腑的需要,就首先犧牲它的末梢,因而腿腳就開始不靈便了,手也不靈巧了。可是上古之人活到一百歲,腿腳、手沒有一點兒衰弱的跡象,這就叫“動作不衰”。
人氣血不夠了,但為了心腦臟腑的需要,就首先犧牲它的末梢,因而腿腳就開始不靈便了,手也不靈巧了。
梁冬:你看很多身體不好的人,比如說糖尿病人,他們可能最開始受傷的是腳。
徐文兵:蜥蜴遇到危險的時候,尾巴“啪”一下斷了。氣血不足的人,需要保全自己的時候,就得先犧牲自己的肢體。
氣血不足的人,需要保全自己的時候,就得先犧牲自己的肢體。
梁冬:現代西方人在健身房里健身其實很蠢,他們都是鍛煉四肢,不鍛煉內臟的。
現代西方人在健身房里健身其實很蠢,他們都是鍛煉四肢,不鍛煉內臟的。
徐文兵:他們在健體,美其名曰“健身”。
梁冬:體和身又不一樣?
徐文兵:不一樣,身是身軀軀干,體是四肢。所以“動作不衰”指的是他們的手和腿腳都很靈便,其原因在于他的身軀是健康、氣血充足的。
梁冬:黃帝還說:“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徐文兵:這句話意思是說,他那個年代的人,年半百,動作皆衰,走不動路,邁不開腿了,手也捏不了精細的東西,這是時代變化造成的呢,還是人失之耶?失之的是什么?是道,是指人違背了自然變化的規律,還是人沒有掌握自然變化的規律呢?這是黃帝的問題。顯然他已經知道,肯定是人違背了規律的原因。
梁冬:咱們小時候,學語文修辭都講究提問、設問、反問,這是典型的設問句,誘供。
徐文兵:黃帝其實是希望老師岐伯能詳細地給他講解一下,雖然他自己已經意識到,肯定是人做的不對勁了。
9.方向錯了,再努力也白搭
梁冬:根據黃帝的提問,岐伯就回答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這個“知”和“道”,是動賓詞組,不僅是說“I know”,而是“I know what it is”。
徐文兵:I know the way。所謂道,簡單地說它就是自然變化的規律。而我們得順著它走,因為自然界變化的規律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可是,我們現在人都是一拍腦門按照自己的臆想妄想去做,這想象恰恰是逆天道行的。所以,上古那些遵循天地自然變化規律的人,首先他得知“道”。第二,知“道”后他怎么去做呢?“法于陰陽,和于術數”。
所謂道,簡單地說它就是自然變化的規律。而我們得順著它走,因為自然界變化的規律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梁冬:“法”,為什么是三點水一個去呢?
徐文兵:從道家傳承來講,我們強調四個字,道、法、術、器。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主要看你怎么跟著天道去做。世間有善法,有惡法,你違背天道的那個法就是惡法。術是技術層面上的操作,器是指有形的物質或者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如說,我們要去廣州,開車去,你開奧迪,我開奧拓。這是什么層面上的的差別?道、法、術、器?
道是天道,法是人定的,主要看你怎么跟著天道去做。世間有善法,有惡法,你違背天道的那個法就是惡法。
術是技術層面上的操作,器是指有形的物質或者工具。
梁冬:屬于器的差別。
徐文兵:梁冬開奧迪,徐文兵開奧拓,誰先到廣州?
梁冬:那應該是奧迪吧?
徐文兵:不一定。
梁冬:對,得看方向。
徐文兵:就好像咱們當年跟日本鬼子、國民黨打仗一樣。人家全副美械,我們小米加步槍,誰贏?不在器上,有比器更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第二層次——術。你開奧迪,但你是個新手,駕駛技術極次;我開奧拓,可我是老司機,我不往溝里開,誰先到?
梁冬:奧拓。
徐文兵:對,奧拓可能就先到了。但是問題又來了,假如梁冬開個奧迪,駕駛技術比我好,我開的是奧拓,駕駛技術很爛,誰先到?
梁冬:那肯定是我了。
徐文兵:還不一定。這就是第三個層面——法,就是你取的方法。比如說,我們開的車本來就是用來走路的,你非要在水上走。或者你開著很好的車,駕駛技術也很好,但走的是國道、二級公路,而我走的是高速公路,我們所取的法也不同,那誰先到?話又說回來了,你開著奧迪,駕駛技術也很好,還上著高速公路,你一定先到嗎?
梁冬:那也不一定,這次我學精了。
徐文兵:最后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最關鍵的是“道”。知道有個成語叫“南轅北轍”嗎?你老人家開的是奧迪,駕駛技術也好,走的又是高速公路,可是你往莫斯科那個方向開了,咱倆誰先到廣州?我開個奧拓,技術爛,走的是羊腸小道,可是我的方向是對的。那答案就很明顯了。我們現在人關注的都是些物質技術條件上的事情,沒人關心道,沒人關心那個大方向。
我們現在人關注的都是些物質技術條件上的事情,沒人關心道,沒人關心那個大方向。
梁冬:這就是為什么巴菲特炒股能夠賺到錢的原因,他從來不看技術層面。
徐文兵:這就是中醫養生為什么好的原因,它可能技術含量很低,高精科技層次不高,但是它方向是對的。我們現在很多人開著奔馳往溝里走,技術越高,結果離健康的方向越遠。所以,我看到很多人朝著錯誤的方向孜孜以求,心里面覺得很遺憾。
中醫可能技術含量很低,高精科技層次不高,但是它方向是對的。
梁冬:沒事偷著樂。
徐文兵:我干嘛樂,我要是樂就是一種病態。我不過對此產生了一種悲憫之心。
10.“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法于陰陽,和于術數”
徐文兵:當我們說“道”很玄很虛空的時候,岐伯老師就說了,你可以取法陰陽。陰陽的變化是看得見的。什么叫陰陽?簡單來講,晝夜就是陰陽,白天是陽,晚上是陰。男女是陰陽,四季是陰陽。
梁冬:頭尾是陰陽。
徐文兵:如果你想法于陰陽,卻不知道怎么做的話,你可以跟著老天給你的這些明示的現象去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不對?我們現在是怎么做的呢?逆于陰陽,白天睡覺,晚上工作。
如果你想法于陰陽,卻不知道怎么做的話,你可以跟著老天給你的這些明示的現象去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梁冬:而且,現在很多人晚上去洗桑拿,按道理說,晚上應該收斂,因為你所有的神經細胞、氣血都是收斂的。
徐文兵:晚上打游戲、泡吧。
梁冬:這都是不法于陰陽的做法,都是屬于絕對的不法分子。
徐文兵:對待四季我們也要“法于陰陽”。《黃帝內經》第二章講“四氣調神大論”,講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就是告訴人應該怎樣順著天地四季的變化去調養自己的身體。到冬天我們本來應該收斂閉藏,但好多人卻喜歡冬泳,說是與天斗、與地斗。
梁冬:但是據我所知,好多搞冬泳的人還活得挺長的。
徐文兵:你這是光看賊吃飯,不看賊挨打;光看貪官的耀武揚威、榮華富貴,沒看他背后受的那些罪。你知道有多少人因為冬泳死掉嗎?你知道有多少人學冬泳以后病得很慘嗎?這些人都不敢上電視對著鏡頭說“我多年不感冒了”,他們都是被違反自然規律的行為傷害了。
很多人都是光看賊吃飯,不看賊挨打;光看貪官的耀武揚威、榮華富貴,沒看他背后受的那些罪。
梁冬:作為一位醫生,您在這些方面很有權威性,畢竟您看過不少這樣的病人。
徐文兵:冬天也有常青的樹——松柏,你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松柏后,再決定是否去冬泳。如果不是松柏,你還是好好地披著棉猴兒悠著點。其實,這些“法于陰陽”說起來很玄,但確實很簡單。我們經常說“祝你好運”,你順應天地運勢的變化走,當然就能交好運,你非跟它戧著來就要倒霉,就要走背運。
我們經常說“祝你好運”,你順應天地運勢的變化走,當然就能交好運,你非跟它戧著來就要倒霉,就要走背運。
梁冬:就像現在的股市,明明大勢在跌,有的人總想抄底,老覺得自己能抄上,結果全被套牢!以為3000點是底了吧,抄一下,2500點才是底了吧!無窮無盡!
徐文兵:最高境界是不炒股。你這么抄與不抄都是在做錯事。
最高境界是不炒股。
梁冬:今天我成功拒絕了一個讓我去開戶的朋友。他告訴我現在底已經很低了,不可能再低了,國家要救市了。你看美國救市,越救越不靈,之前7000億的時候反應很強烈,等到8000億的救市方案出臺的時候,市場反而沒感覺了。所以說古代的人,是很聰明的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
徐文兵:術,是一種預測未來的本事,通過打卦、計算,去預測一些適合或不適合做的事情。比如說,中醫把數字分為陰陽,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術,是一種預測未來的本事,通過打卦、計算,去預測一些適合或不適合做的事情。
另外,你把這個一個點、三個點、五個點擺開以后,它是一個銳角。三是進攻性的方陣,若是把四或者八擺那兒,四平八穩,是防御型的。所以這就分成陰陽。天地變化的陰陽你是可見的,這些數字變化的陰陽卻不可見。你要是陽氣特別旺,就選個陰數,這叫和。陽氣不足呢,就選個陽數,這叫“和于術數”。
梁冬:如果我最近陽氣不足了,我就選一個1391391391的手機號碼。
徐文兵:你看現在不少人都愛選8,廣東人說“8”是“發”,我告訴你,8是個很陰的數,一般人鎮不住,你看“八”的繁體字怎么寫?
梁冬:捌,一個“扌”,一個“別”。
徐文兵:分手,拜拜。所以八是個分手數,很多人選了很多的八,結果妻離子散,原因就在于選的數不對。
八是個分手數,很多人選了很多的八,結果妻離子散,原因就在于選的數不對。
包括“九”,它是陽氣極旺的一個數,古代只有皇帝能用,一般人不能用。
“和于術數”是什么意思?就是你通過這種計算把萬物歸為陰陽之后,去調和它。如果自己的氣勢鎮不住,有些數字你就要慎選。所以,我建議,普通人選3、4、5就挺好,那些極陰極陽的數都不要選。如果你具有雄才大略,能做大事,你就去選這些數。
如果自己的氣勢鎮不住,有些數字你就要慎選。
普通人選3、4、5就挺好,那些極陰極陽的數都不要選。
梁冬:趕明兒選一個手機號,133……聯通。
徐文兵:3、4、5適合普通百姓,可是很多人就討厭這個4。
梁冬:4是一個什么樣的數字?
徐文兵:四平八穩,4是一個堅定的防御數,比較穩。另外,這個“術”,古代是指職業,意味著你選擇什么樣的職業謀生。孟子說過一句話叫“術不可不慎”,就是說,選擇職業一定要慎重。為什么呢?因為職業對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影響特別大。
選擇職業一定要慎重。因為職業對一個人身心健康的影響特別大。
梁冬:我爸就說過“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徐文兵:我們在中學學過方苞的《獄中雜記》,他寫那個獄吏的黑暗,對人性的摧殘,最后他想起孟子說的這句話來。其實,孟子這句話的原意是這么說的,他說“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
就是說,做弓箭的人,他整天想著要把箭頭磨得特別尖,生怕這個箭做得不好,不能把人殺死,所以他整天想的都是害人;可是那個做盾牌、盔甲的人,整天就想怎么把盔甲做得特別厚,把人保護得特別好,這種職業就給他造就出一種慈愛關愛之心。所以,你選擇不同的職業,結果也完全不一樣。

你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直接影響到你的身心健康。充滿慈愛的工作,會滋潤你的心田;戾氣十足的工作,只會讓你的身心都逐漸干涸。
梁冬:人性都不一樣了。
徐文兵:后來他講“巫匠亦然”。“巫”指醫生,他們生怕自己技術不好,不能把人搶救過來;可那些做棺材的“匠”呢,卻整天盼著,怎么還不死人?多死幾個人我多賣些棺材。所以你看,一個發的是慈悲心,一個是發的什么?惡毒之心。
這種“術”對人的身心、人的本性影響太大了,所以我們要“和于術數”,慎重地選擇職業。古代為什么把人的職業分成九流?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他分職業不像我們現在,誰掙得多,誰就紅。他是怎么分的呢?是看誰做的職業契合人心,說的話、做的事不違心,這個職業就最高級。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本性去選擇職業,否則的話,你會活得很慘。
古代人分職業不像我們現在,誰掙得多,誰就紅。是看誰做的職業契合人心,說的話、做的事不違心,這個職業就最高級。
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本性去選擇職業,否則的話,你會活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