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門大約是在天空之海0.2億星年左右產生的一顆超星體恒星,主要由上古大陸亞特蘭蒂斯墜毀后與天空之海內大氣匯流而成。俗稱太河冰洞,也稱冰星,是一座完全內空的生命之星,圈層分為冰星外圈和冰星內圈兩大部分。
表面由一層厚厚的冰晶覆蓋,其上又有大量星球撞擊而成的沖擊坑,內間由一座座環形相連的大洋組成,其間又有少許亞特蘭蒂斯墜毀而成零落山島。
它與同處天空之海內的虹星互轉,構成一套完整的雙生系統,自轉一圈為一日,公轉一圈為一年。
而冰星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四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大洋圈、生物圈和冰巖圈;冰星外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冰幔圈、真冰圈和冰流圈。
此外在冰星外圈和內圈之間還存在一個軟流圈,它是冰星外圈與內圈之間的一個過渡圈層,位于大冰幔圈以下平均深度約0.1光年處。
這是保障冰星內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點,當冰流過冷結冰的時候,就會浮上冰帶外層,成為堅硬的冰幔,當宇宙輻射過多的時候,冰幔就會解凍,攜帶宇宙能量的水流就會沿著真冰區流入冰流區將能量帶入大氣層,保障冰星內生物的生存。
這樣,整個冰星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晶巖圈、軟流圈和冰帶外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冰星。
而冰星各圈層在分布上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即冰星外表冰幔與外核真冰圈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冰星內表附近,各圈層則是相互滲透甚至相互重疊的,其中生物圈表現最為顯著,其次是冰流圈與冰巖圈。
而冰星大氣圈是冰星內圈中最中心圈層,以氣態和液態為主,由于大氣內所含水分過多,加上星體引力作用,幾乎全部的氣體集中在星內10光年的范圍內,其中75%的大氣又集中在星內1光年高度的對流層范圍內。
根據大氣分布特征,在對流層之上還可分為平流層、中間層、冷成層等。其間可見湖泊,汪洋,偶見小片冰河晶川。
而冰流圈則是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澤、冰川和地下冰流等,它是一個連續但不很規則的圈層,它與大氣層和冰幔層相結合,組成冰星獨特的冰流系統。
從冰星外圈數萬光年的宙空看冰星,可以看到宇宙射線在真冰圈被凍結留下的顏色被冰流圈帶上冰幔圈,它使冰帶成為一顆“色的行星“。
而又由于存在冰內大氣圈、冰流圈和帶表的冰巖,在冰星內這個合適的溫度條件下,形成了適合于生物生存的自然環境。
人們通常所說的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體,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據估計,現有生存的植物約有400萬種,動物約有110多萬種,微生物至少有10000多萬種。
據統計,在冰星歷史上曾生存過的生物約有50-100億種之多,然而,在冰星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絕大部分都已經滅絕了。
現存的生物生活在巖石圈的上層部分、大氣圈的下層部分和全部的大洋水圈,構成了冰星內一個獨特的圈層,即是被世人稱之為藍色起源的生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