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如所周知,自戰國開始,兩千多年間,封建地主階級先后推出了各國國君,以及全國統一以后的皇帝,作為最高政治代表,賦予至高無上的權力,以保護自己的政治經濟利益。同時為使君主能有效地行使這一至高無上的君權,又根據奴隸主階級統治的經驗,建立了宰相制度。

宰、相之名分別見于殷周及春秋之時,1但連稱則始于戰國。《莊子·盜跖》將“宰相”視為貴人,與“天子”并列。《韓非子·顯學》提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呂氏春秋·制樂》又說:“熒惑者,天罰也……禍當于君,雖然,可移于宰相。”宰相之名一再出現。自此以后,一直沿用于整個封建社會。

但是,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上,除了遼代之外,“宰相”一直只是一個習慣用語,用以指輔佐皇帝行使權力,處理國家政務的主要官吏,而從來不是一個正式官名。在兩漢魏晉南北朝究竟哪些官吏是宰相,哪些官吏不是宰相,往往沒有明確的法令規定,因而當時和后來也就存在不同看法。大體說來,西漢的三公是宰相,從無爭論;東漢的三公雖然當時已有人把它視為“備員而已”,2但一般仍不否認它基本上是宰相。如《文獻通考·職官三》案語:“自后漢時雖置三公,而事歸臺閣,尚書始為機衡之任。然當時尚書不過預聞國政,未嘗盡奪三公之權也。”可是涉及魏晉南北朝的宰相,則分歧頗大。

有的說,魏晉的中書監、令是宰相。

《通典·職官三》:魏晉“中書監、令常管機要,多為宰相之任”。

《文獻通考·職官三》:“至魏晉以來,中書、尚書之官始真為宰相。……蓋是時凡任中書者,皆運籌帷幄,佐命移祚之人;凡任三公者,皆備員高位,畏權遠勢之人。而三公之失權任,中書之秉機要,自此判矣。”

有的說,南北朝的侍中多為宰相。

《通典·職官三》本注:“侍中職任機務之司,不必他名,亦多為宰相。”

《宋書·王華傳》:為侍中,“及王弘輔政,而弟曇首(侍中)為太祖所任,與華相埒。華嘗謂己力用不盡,每嘆息曰:宰相頓有數人,天下何由得治!”

《歷代職官表》卷二宋齊梁陳條按語:“侍中參掌機密,亦為相職。”

同書后魏條按語:“侍中稱為宰相。”

有的說,魏晉南北朝的尚書令、仆射或錄尚書事是宰相。

《晉書·賈充傳》:為尚書令,荀勖曰:“公,國之宰輔。”

《晉書·何充傳》:以驃騎將軍,錄尚書事,“居宰相,雖無澄正改革之能,而強力有器局”。

《歷代職官表》卷二宋齊梁陳條按語:“宋齊而降……惟尚書任總機衡,為宰相之職。”

《北史·外戚胡長仁傳》:為北齊齊州刺史,派人謀刺尚書左仆射和士開,未成,敕“責長仁謀害宰輔,遂賜死”。

以上眾說,也有交錯。如《文獻通考》承認魏晉之時中書、尚書長官都是宰相;《歷代職官表》則認為宋齊而降尚書長官、侍中俱為宰相等。但也有排斥。如《通典》《文獻通考》俱不言魏晉侍中,北朝中書監、令為宰相等。總之,紛紜混亂,莫衷一是。

據此,《通典》概括出一種巧妙的調和說法:“按自魏晉以來,宰相但以他官參掌機密,或委知政事者,則是矣,無有常官。”3就是說,不像漢代固定以三公為宰相,而視皇帝委任誰知政事,參掌機密,誰就是宰相:或中書,或尚書,或侍中,甚至其他官吏,變化甚多。4

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否!

舉一個最明顯的反證。《南史·恩幸傳》:宋孝武帝“親覽朝政,不任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無所委寄”,信任中書舍人戴法興、巢尚之,“凡選授、遷轉、誅賞大處分,上皆與法興、尚之參懷”。按照杜佑的標準,豈非孝武帝在位十年中宰相是戴法興、巢尚之?依此類推,不但南北朝許多宰相桂冠將歸諸恩幸、閹宦,而且連兩漢三公的宰相地位也保不住了。《漢書·佞幸石顯傳》:漢元帝信任中書令石顯,“遂委以政,事無小大,因顯白決,貴幸傾朝,百僚皆敬事顯”。石顯前后得寵十余年,直到元帝死去。是否可以說這一段時期的宰相是石顯,而不是丞相于定國、韋玄成等人呢?或者退一步說,是石顯與于定國、韋玄成等人并相呢?到現在為止,似乎還沒有這種主張,包括杜佑自己。

可見,或者是杜佑此說貫徹到底,則舉凡皇帝身旁大小臣工、佞幸、宦官、小吏,都有可能隨時轉化為宰相,同時一不合皇帝心意,又可隨時轉化為非宰相,恢復原來身份,如此則實際上等于沒有宰相,宰相制度變得極不穩定,失去了意義。或者是杜佑此說在某些人身上不能適用,這些人雖參掌機密,被委知政事,也不算宰相,如此則杜佑此說便不具備普遍性,蘊含著內在矛盾,因而也就沒有多大價值,不足為據。二者必居其一。

那么,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宰相究竟是誰呢?特別是,如何在理論上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理解古代宰相制度,以及種種矛盾現象(如既設三公、錄尚書事等為宰相,又賦予他官或佞幸以某些相權等)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漳平市| 大宁县| 海盐县| 深水埗区| 西吉县| 乌兰察布市| 皋兰县| 伊川县| 安塞县| 衢州市| 西安市| 中超| 天等县| 滁州市| 谢通门县| 神池县| 龙山县| 长海县| 巨野县| 大荔县| 台东县| 容城县| 舒城县| 灵宝市| 博白县| 聂荣县| 兴仁县| 宁南县| 息烽县| 昌都县| 博兴县| 南宫市| 白沙| 神木县| 定日县| 乐至县| 汽车| 清水县| 镇江市| 河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