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來到昆侖山瑤池,曇花已經從一個懵懂的少女出落成為一個窈窕淑女,褪去了稚嫩,看起來落落大方,溫文爾雅。
覲見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含笑的點點頭,賜曇花落座。
王母娘娘慈祥地說:“生老病死折磨著人身,喜怒哀樂迷惑著人心。要想超凡脫俗,大徹大悟,還應該去凡間好好的經歷一次,修煉一番,曇花,你愿意嗎?”
曇花說:“感謝王母娘娘一番美意,我愿意。”
王母娘娘不無擔心的說:“就怕落入凡塵,成了凡人啊!看你的造化吧!”
東方已經破曉,曇花呱呱墜地來到凡間,她的母親疲憊不堪地躺著休息,她的父親用一塊紅布包住她,抱起這個小肉團,她居然沒睜開眼睛就笑了,驚喜的父親忙抱給虛弱的母親看,說:“好漂亮的小女娃,笑的真甜,起個好聽的名字吧!”
父親抱著她走來走去,愛不釋手,越看越喜歡,粉嫩粉嫩的小臉,蓮藕一樣的小胳膊和小腿,特別是那雙黝黑的眼睛,亮晶晶的,看起來深不可測。父親一邊走一邊考慮起什么名字,思來想去,反復揣摩,良久,他說:“就叫魚幼薇吧。幼薇的意思是小花,我的女兒就是一朵美麗的小花,而且幼薇音同幽微,幽微有深邃神秘的意思,小花的眼睛黑得深邃,讓人覺得神秘。”
聽到這個名字,小女孩似乎點了一下頭同意了,她的父親更是欣喜若狂,暗暗發誓要好好培養這個孩子。
魚幼薇的父親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不知道是命運不濟還是時運不佳,就是一直沒有及第。
有了幼薇以后,他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孩子的身上,只要有時間,他就給襁褓里的小寶貝讀詩誦典,小寶貝也愛聽,本來正在哭鬧,只要一聽是父親讀詩就安靜了。
牙牙學語的時候,小幼薇就會讀詩了,讀得奶聲奶氣,但是搖頭晃腦的很有范兒,讀幾遍就能背下來,聰明伶俐,人見人愛。
幼薇五歲的時候,父親就把她送入學堂,那個年代是沒有女孩子入學的,可見父親是把怎樣的厚望給予于她啊!
幼薇聰慧勤奮,敏而好學,七歲就能引經據典的寫出優美的文字,被大家譽為“神童”,父親高興得合不攏嘴,知道女兒的人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很為她感到自豪。
只是幸福的腳步太匆匆了,走過去了,回不來了。在幼薇十歲的時候,父親撒手人寰。任憑幼薇怎么哭怎么喊,父親再也醒不過來了。
失去了父親這個靠山,就等于失去了經濟來源,母女兩人不得不節衣縮食,不得不為生計奔波了。
母親依靠給別人漿洗和縫補衣服賺些錢,勉強來填飽兩個人的肚皮,日子一下子從陽光燦爛變成滿目瘡痍,幼薇沒有一點兒心理準備,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此時,幼薇的詩詞已經小有名氣,傳誦于長安文人墨客之間,引起了一個人的關注——如同嗅到了花香的韋陀,這一次是詩香。此人就是花間詞派鼻祖溫庭筠。
溫庭筠才華橫溢,風流倜儻。他早就聽說了魚幼薇的傳奇——出口成章,三步成詩,也讀過她的詩作,他很好奇這個住在長安東南角(當時娼妓云集之地)胡同里的女子,能寫出“應為價高人不問,卻緣香甚蝶難親。”這樣詩句的女子,到底是個什么樣子?如此清高,如此無奈,又如此的曲高和寡,真是謎一樣的女子,讓人浮想聯翩。
溫庭筠見過太多的女子,有才華的,有美貌的,單單這個魚幼薇是既有才華又有美貌,而且單純,純得讓人心顫,不忍直視。溫庭筠看到她第一眼就恍惚了——娥眉淡掃膚若脂,朱唇一點惹人癡——她就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太美了!
因為太喜歡所以不敢輕舉妄動,為了掩飾內心的波瀾,緩解尷尬的氣氛,溫庭筠慢條斯理委婉地向她說明了自己的來意,并請魚幼薇即興賦詩一首,想試探一下她的才情,看是否名副其實。
魚幼薇大方的點頭應允了。溫庭筠是細膩之人,想起來時路上,正遇柳絮飛舞,拂人面頰之景,于是寫下了“江邊柳“三字為題。
魚幼薇略作思慮,便在一張粉紅色花箋上飛快地寫下一首小詩,然后雙手捧給溫庭筠評閱。只見那詩中寫道: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春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底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
溫庭筠接過粉紅色詩箋,反復吟讀著那上面的詩句,越讀越覺得文字優美,瑯瑯上口;越讀越覺得構思巧妙,引人入勝;越讀越覺得意境深遠,渾然天成。不禁在心里面大聲叫好!真是難得一見的上乘之作,這個小女子不一般啊!溫庭筠心里面的感覺,說不清楚,也不知道從何說起,是喜歡人還是欣賞才華呢?怪怪的。
因為詩,兩個人相識了,從此,溫庭筠經常出入魚幼薇的家;為了名正言順,他為她指點詩作,成為了她的老師。但是,溫庭筠不僅不收她的學費,反而時不時地幫襯著生活窘困的母女倆。溫庭筠與年幼的魚幼薇成了一對忘年的莫逆之交。
不久,魚幼薇的母親也離世了,無依無靠的魚幼薇把溫庭筠當成了自己唯一的親人,他們的關系就更密切了。
溫庭筠暗暗下決心,一定要讓魚幼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