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學,就是舍的學問,學好這門學問可以治百病,主要是治心病。
只說道理,不舉案例,生活處處是案例。
道理很短。
【舍不是棄】
舍有一個誤區,即是否等同于放棄?
舍不是棄。舍和棄的區別,一是暫時性,舍的意思是放在一邊丟開,從手里拿下,是一個暫時行為。棄則是永遠不要,所以舍是放下,但不是放棄。
舍和棄的區別,二是是否順勢而為,舍是隨天意正道,天要他扔,他便扔,這就是舍。天沒要他扔,他扔了,這就是棄。
很多人遇到生活上的挫折,面臨各種選擇難題,只因為誤讀了一個舍字,便胡亂放棄,結果并沒有改善狀況,反而更加焦慮后悔,這就是錯誤的行為。正確的行為是先感知天意正道,再有所舍,才是正確的舍法。
有的事能感覺是正道,不管有多痛苦都不要放棄,難受了,暫時性地放下,休息一下,等精力充足了再走幾步,就能柳暗花明,撥云見日。
有的事不符合常理,不在正道,明明很早就能意識到不對勁,只是中了蠱惑,貪念作祟,于是一直自欺欺人,越陷越深,此時當斷則斷,大膽放下。若嚴重到犯下罪行,該及早懺悔,回到正道。
【舍不是予】
予,有將欲取之必先予之之意,有謀取他人的意思,“舍”的學問,不談進取,只談保身。
上面說到舍只是放下,不代表放棄,但舍也不是叫你先放下,以后再取。舍就是放下,不帶任何意圖,不要惦記,至于以后有沒有的拿回,完全順天意。
【舍莫圖得】
舍得舍得,舍和得常放一起說,有舍有得,大舍大得,但舍的時候不要圖得,才是真舍,才是真的放下。
【遇難即舍】
舍,不斷地舍,遇到問題多舍,都舍了,就能把自己抽離出來,客觀看待問題,做出更正確的決定。
【舍就是悟】
出家求真有四種境界,一是遇難避世,只求避免紅塵煩惱,似悟非悟。二是已經脫離世俗煩惱,只求真理大道,最終大徹大悟。三是已大徹大悟,只求此生歸處。四是大徹大悟,也有了此生歸處,心已經不在此間,只求成佛成仙。
境界漸進,但四者都抵不過一種境界,那就是不求。
求佛求仙也是求,但若悟到空無寂滅,即神佛也有的終點,那便不必再求,因此不論在家出家,隨時可以破魔見真,得慧得道。
單說凈土,凈土是好法門,但信愿行三處都必須十足,功夫不足,再怎么努力都會失敗,而要做到信愿行,必須放下與之相悖的偏見陋習,勢必要做到大膽舍棄,全身心向凈土,念佛才能做到功夫成片。
因此不論什么目的要去悟,答案都是舍。要悟很簡單,就一個舍字,舍就是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