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M技術在大型鐵路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中的應用
- 曹少衛主編
- 1681字
- 2019-08-02 15:54:30
序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卓越成就。建筑業以其增速快、規模大、人數多、產業廣而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走出去等重要作用。建筑業已然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民生產業和基礎產業。但是,與此同時毋庸諱言的是建筑業產能過剩、能耗過大、效率不高、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也是一個基本事實。在傳統的建筑業生產方式下,由于產品的單一性、項目的復雜性、設計的多維度、工序的流動性、管理團隊的臨時性、工藝的多樣性等諸多矛盾給建筑業的集約化管理帶來極大的挑戰。加上由于現有房屋和市政基礎設施建筑市場模式仍在沿襲著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分割模式(已成為最后的堡壘),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各階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狀態,使得建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效益和價值難以實現。
以BIM為代表的信息化技術在系統化、一體化、集成化方面的獨特功能為建筑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BIM技術具有三維可視化、數據結構化、項目全生命周期工作協同化等優勢,BIM技術通過參數模型整合項目信息,使項目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成本和安全風險,優化設計、施工和運維過程,提高工程項目的集成化程度和交付能力,提高人力、物料、設備的使用效率,提升工程項目的管理效益,實現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的現代產業模式。
自從BIM技術被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以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之后,越來越多的建設、設計、施工、BIM軟件服務等單位對BIM技術有了很大程度的認識提升,并積極進行實踐,在一些大型復雜的項目中成功應用,特別是在大型鐵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中的創新應用,已經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本書編寫組匯集了鐵路建設、設計、施工、BIM軟件服務等各方面的專家,他們敏銳地把握并將BIM技術引入大型鐵路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工程的設計、施工、運維領域,通過對BIM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形成了具有鐵路特色的全生命周期的中國獨特的BIM技術應用體系;同時對基于BIM技術的綜合集成管理平臺的研發和應用也進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為以BIM技術應用提升傳統管理方式提供了成功的案例。其組織編寫的《BIM技術在大型鐵路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中的應用》一書,全面展示了各參與單位在大型鐵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一體化建設、BIM技術應用策劃、工程設計、施工組織模擬、施工平面布置、進度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機電工程、集成管理平臺研發與應用等方面的成功實踐和經驗做法,值得建筑業同行和高校學生學習和借鑒。
建筑產業現代化(包括裝配化、信息化、標準化、綠色化、設計施工一體化,下一步可能包括國際化、資本化)發展變化必將對建筑業產生深刻而深遠的影響。BIM技術是建筑產業現代化中信息化的重要部分,是推動我國建筑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技術手段,對建筑業企業的技術進步和轉型升級有巨大影響,也會對建筑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帶來巨大的推動力。目前,我國建筑業的BIM技術應用正處于由概念階段轉向實踐應用階段的重要時期,面對供給側改革、新型城鎮化建設、“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建筑業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必將經受這一重要且空前的嚴峻挑戰,唯此才能真正實現跨越。為此,在宏觀層面上,建筑業應突出抓好轉型發展中關于建設方式、技術路徑、市場模式三方面的重要改革,為BIM技術應用創造良好的制度基礎。在中觀層面上,應當著力推動解決BIM技術基礎標準不統一、不兼容的問題;通過推廣工程總承包制,加強設計、采購、施工、運維的融合和全產業鏈整合;通過制定和實施職業規范,培養高素質的BIM人才隊伍。在微觀層面上,建筑業企業要結合自身條件,遵循客觀規律,進一步強化應用BIM技術的自覺性,采用科學和規范的方法與步驟,推進設計、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應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BIM應用的核心價值就在于為建設方創造價值,為本企業節省成本,并產生更為廣泛的衍生市場價值。
我們充分相信,在政府部門、協會、應用企業、科研院所、軟件服務商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建筑業的BIM技術應用將更加完善,從而推動建筑業邁入智慧建造的新時代。
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
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