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章:腐草為螢芳菲香,禪寺內中見云門。

麒麟不動爐煙上,孔雀徐開扇影還。

欲知白日飛升法,盡在焚香聽雨中。

生活中,有時需要給自己一個態度,給生命一個態度。

靈隱寺周邊,一片碧綠,青紗衣和靈隱大師正在藏經閣里翻閱古籍。在這些古籍中,文化早已穿越千年歲月,依舊浸潤世人心田。

“我家徒兒司徒骨質雖然清奇,不過體形相對瘦削,如果要進行長時間的武力,估計會吃不消,不知大師有何方法?”青紗衣緩緩開口。

靈隱大師繼續埋頭在古書中,“相由心生,心足夠強大,自然能有所對抗,青紗衣,你近期有些太過焦慮,你在焦慮什么。”

“大師,所言極是,我在乎司徒,所以特別害怕她意外。”

“青紗衣,想想你以前的淡定。司徒的命理自由天定,我能理解你擔心自己續命的時日,但是無論那一天何時到來,你都得面對與司徒的分離。”

“大師的話,我記住了,只是擔心司徒還未長大……”

“青紗衣,你可聽過腐草為螢的故事?”

“聽過些,但不是很了解。”

“古人云,季夏三月,腐草為螢。傳統說法認為腐朽之草能化為螢火蟲。也許野草腐朽以后,化為螢火夤夜點亮,乃是如涅槃一般的大智慧大圓滿,但殊不知螢火蟲只有20余天的壽命,夏末初秋以后,依然只會剩殘骸葬于枯草,等待來年再次腐朽重生。這才完成腐草為螢生死相擁的最后輪回。老衲想來,在季夏三月,野草在溽暑中死去,螢火自朽葉里騰飛。20天的光陰,足以燃燒柔弱的今生,擁抱青蔥的前世。生死相從,來年再見。有人說這樣不值得,但如何不值得?記得《紅樓夢》里有個著名的謎語,謎面是“花”,謎底是“螢”,黛玉解釋——螢可不是草化的?當年我看《紅樓夢》書籍時還暗自揣測這個謎語是不是也伏筆了人物的命運,因為那時還年輕的我尚以為“腐草為螢”是個悲涼的故事,直到有些閱歷后,我覺得腐草為螢并不是一個悲涼的故事。怎會不舍怎會不值?一切渴望,戀慕,一切光明的,美滿的結局都要付出代價。或許這代價正是粉身碎骨萬劫不復,但人生沒有對錯,只有值得不值得。”

“于盛夏之末,入夜仍灼熱又一場離合,開始凄惻是扇底閃躲,或雨水摧折哪里都值得,戀戀不舍。大師所言,我略懂了。”說完話后的青紗衣對靈隱大師說了自己先到院內轉轉再回來,靈隱大師點點頭。

看著青紗衣離去的背影,靈隱大師想來:“圣人也有困惑時……唯有書籍可救治……”,隨后便繼續俯首看書。

青紗衣在靈隱院內走了一圈又一圈后,見到在偏院處有一個小和尚正在俯首掃地,這個小和尚掃了一遍又一遍后,還在掃原地。

“小師父,為何你老在掃原地?”

“因為沒掃干凈。”

“沒掃干凈?”青紗衣好奇,小師父所謂的沒掃干凈之地很干凈了呀。

“師父說過,我們看東西,要用時間和心看人,而不是用眼睛。施主覺得我掃的地已經干凈了,可我發現我心田的地還沒掃干凈。”

青紗衣突然懂了小和尚所說的,他掃的不是地上的地,而是心田上的地。隨后青紗衣向小師父告辭后便繼續在靈隱寺間閑逛。這樣的閑逛狀態很久沒有過了,見到遠處古亭下似有一張琴桌,青紗衣隨心地走近,見琴桌上擺放著一張古琴,便側身坐下,開始撫琴一曲。

指尖流淌出的聲音如展翅欲飛的蝴蝶,撲閃著靈動的翅膀,清亮亮的流淌著,又好象塞外悠遠的天空,沉淀著清澄的光。青紗衣靈巧的手指在琴弦上彈奏起來,這樂曲有時奔放、明亮,有時委婉、細膩,令人神往,讓人陶醉。

睡夢中的司徒似在自己的夢境中看見一副畫面——只見芊芊玉指在琴弦上風快的彈奏著,琴聲尖利,高昂,卻不突兀。猶如無數烈馬跑去,壯懷激烈……在夢中的琴聲中,司徒慢慢醒了過來,見自己躺在陌生的環境里,司徒腦海里開始回想,可是她什么也沒有想起。

從古床上起來后的司徒,慢慢打開禪房們,一陣陽光輕灑進自己的眼球,因為睡了很久一下子看見陽光,司徒的眼睛似乎有些難以承受,便微閉了會眼睛。

門前有一對和尚走過,輕輕地再說起:你聽說了么,離杭城不遠處的會稽郡有一座云門寺,聽說那里三面青山環抱,坐落在一個狹長二里左右的峽谷里,常年寧靜優雅、氣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泉秀美,實乃一處清幽脫俗的佛門勝境。師弟,你可有興趣一訪?”

“有興趣啊,不過不知道師父是否同意我們遠行。”

“下回向師父申請下。”

“好。”

“云門寺?不是在自己現代的家——紹興那么,聽說就是紹興的平水鎮處。原來這寺廟在古代就那么悠久了。司徒景蔓慢慢地跟隨著眼前的兩個小師父一邊往前走一邊聽前面的小師父。

“師兄,你繼續給我講講有關云門寺的內容吧,反正現在還去不了,你先替我解解惑。”

“好,我上回在師父的記錄本里看到——云門寺始建于東晉義熙三年,也就是公元407。它經歷了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迄今已有百年歷史了,是華夏最悠久的古剎之一。據史書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于此隱居。”

“王獻之?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

“對,云門寺本為中書令王獻之的舊宅。傳說王獻之曾舍宅為寺。安帝義熙三年(407)某夜王獻之在秦望山麓之宅處其屋頂忽然出現五彩祥云,王獻之將此事上表奏帝,晉安帝得知下詔賜號將王獻之的舊宅改建為云門寺,門前石橋改名五云橋,高僧帛道猷居之,竺法曠、竺道壹先后招之。《嘉泰會稽志》中記載王獻之云門山舊居,詔建云門寺。又明萬歷《會稽志》卷十六元虞集撰《云門寺記》云:寺本中書令王獻之舊宅。”

“師兄,你的記性真好。”眼前的這對小和尚其中一個佩服的說道。

“哈哈哈,湊巧我祖籍來自會稽,所以自然對家鄉的故事更能深記了。”

聽著前面和尚小師父在討論會稽的云門寺,司徒景蔓也在腦子里開始想起自己在現代曾聽到過的消息,聽說云門寺在中國書法史上,與許多名人和逸事都有關。確實如小和尚師傅所說的,云門寺的前身本為王獻之的舊宅,傳為王獻之隱居練字之所。“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帖》真跡也曾長期保存在云門寺。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南朝智永禪師駐寺臨書30年,因此在此處留有鐵門檻、筆冢,后來其侄子惠欣曾在這里出家為僧,因叔侄二人都是書法大家,備受梁武帝的推崇,因此云門寺曾一度敕改為“永欣寺”。后來,智永有兩個徒弟,一名智果、一名辨才,都是他的書法傳人。智果青勝于藍,隋煬帝就曾對智永說過:和尚(——指智永)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

司徒沉靜在自己的思路中,耳中突然傳來一陣沉穩的聲音:“你倆在探討什么?”

走在自己身前的兩個小和尚一看見那個大和尚立馬問好:“師父,你化緣回來了?”

“是啊,今日化緣不錯,有一只大鴨。”眼前這個大和尚晃了晃手中的鴨子。

什么,和尚能吃葷?司徒一個傻眼,看來真像電視劇里說得,有些和尚總要破規。

“哦彌陀佛,師父!我們剛在探討會稽山那的云門寺。”

“云門寺?那個在唐代高僧薈萃的寺廟?”

“師父,知道?”

“那當然,它建造于780-783,靈澈禪師在云門寺撰著《律宗引源》二十七卷里說道,唐會昌年間云門寺遭到會昌之難而毀廢,當時只剩下面南一小殿未毀,因附益以為寺,即廣孝寺。至唐宣宗大中六年觀察使李褒奏重建。然非復舊址,賜號大中拯迷寺。后于寺西建懺堂,號凈名庵。宋太祖乾德六年將其中一部份,也就是顯圣院復名為云門寺。宋雍熙三年賜名雍熙院。宋太宗淳化五年改拯迷寺為淳化寺。后周顯德二年于拯迷寺石壁峰前建看經院。宋至道二年改名顯圣院。舊云門寺老宿所棲庵亦于熙寧二年賜名壽圣寺。此時,云門寺已一裂為四。南宋紹興十四年,高宗為云門廣孝寺題——傳忠廣孝之寺,中間又題小字云——賜傳忠廣孝寺。廣孝寺前,有宋高宗書“傳忠廣孝之寺”碑額,碑高丈余。寺有彌陀道場,杭僧元照書額。后來,寺廢。至明熹宗天啟三年,僧福坤偕獻之裔孫于舊址募資重修,僧雪嶠任住持。又恢復云門寺的舊名,并一直沿用至今。崇禎十一年,會稽籍高僧弘禮住云門寺,“刀耕火種,有古德風”,著語錄30卷。云門寺在明末稱曹洞中興道場。云門一系,自湛然以后,其勢力頗足,與臨濟宗的天童一系相頡頑。時云門廣孝寺、顯圣寺法席大振,威震江南。”

眼前的這個大和尚,一邊扯著鴨腿一邊語氣流暢地說著云門寺的故事。讓兩個小和尚聽傻了眼,同時也讓司徒佩服至極。

“師父,你繼續說……”

“好啊,誒,有個小妮子在?小妮子也聽?”經大和尚一提醒,司徒身前的兩個小和尚發現身后正站在司徒景蔓。

“施主,你可醒了?”兩個小和尚見司徒醒了,分外高興。

“醒了?敢情這小妮子沉睡很久?”大和尚隨意地說著。

隨后一個小和尚在大和尚耳邊輕輕私語,隨后大和尚點了點頭。

“小施主,身體可覺好多。”大和尚換了一副口氣問道。

“好多了。”

“那是,天底下最好的良藥就是睡,睡足了精神,什么都解決了。”大和尚又開始瀟瀟灑灑地說著。

見自家師父又開始不正經,兩個小和尚也沒有辦法。

“好啦,那你們都坐下,我給你們好好講講——云!門!禪!寺!”

司徒和兩個小和尚聽話地坐下,開始認真地聽大和尚開課。

“話說,云門寺在歷史上之規模是非常之宏大。云門寺鼎盛時期曾熱鬧非凡,陸游在《云門壽圣院記》中寫到——云門寺自晉唐以來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時,繚山并溪,樓塔重覆、依巖跨壑,金碧飛踴,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觀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雖寺中人或旬月不得覿也。《康熙會稽縣志》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進入峽谷之后首先看見的是一個寫著云門古剎的石牌坊,然后是辯才塔、卓立云門石牌坊、雪嶠塔、五云山亭、火者塔然后走過五云橋到達云門寺的山門前面,寺前面還有一片楓林,云門寺有五進之多,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禪堂,寺院的兩邊各建有兩排長長的廂房。寺院的周圍還有鐵門限、溪風閣墓、王子敬筆琢、王子敬山亭、洗硯池、白乳亭、五云山、看經院、芍師院、顯圣院。后周顯德二年,僧重曜于拯迷寺石壁峰前募緣建造。云門寺全寺傍山而筑,門外有麗句亭,刻唐賢詩賦于其上。寺前有辨才塔。寺內有辨才香閣,智永禪師之徒辨才曾居此。世傳辨才于云門寺鑿暗檻置右軍蘭亭序真跡于梁上,明萬歷《會稽志》卷十六載——今云門有寺六:廣孝,恩昱諸公所居也;上庵曰廣福;看經院曰顯圣;悶興懺院早雍熙;西曰普濟;南曰明覺,各有勝地……”

也許是大和尚講的內容太多,司徒有一些開始打瞌睡,瞌睡蟲讓司徒錯過了最重要的一句——云門寺附近可是產劍的地方。

眾人的耳邊傳來一陣琴聲,于司徒來說,這琴聲很熟悉。司徒想來,定是師父青紗衣的,于是便告辭了大和尚和兩位小師傅,開始去尋找自己的師父。

司徒走了會,但因靈隱寺實在讓人陌生,總是聽到了琴聲卻沒看到師父青紗衣的人影,幾圈下來,反而走到了靈隱寺的大門處。見寺外的風光極好,司徒按耐不住好奇,便出了門去溜達了。

古代的杭城與現代的杭城還是有些不一樣,古代的杭城更有一種古韻味。

走著走著走到了蘇堤,司徒覺得自己的現代記憶無法很好指導自己在古代的杭州行徑,自己一下子迷路了,這可讓司徒有些著急,但是干著急也沒辦法啊,只好坐在林子下方休息,腦子想著蘇堤的故事。蘇堤是著名詩人蘇東坡所建,據說當年他第二次來杭州做官發現西湖長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蕪蔓,就感慨上書,認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決定要學唐朝詩人白居易,疏浚西湖,為杭州做件好事。于是,疏浚西湖的告示張貼出來了,可蘇東坡卻被一件事難住了:疏浚出來的葑草湖泥堆放在何處呢?有一天,蘇東坡帶上隨從,騎馬先到北山棲霞嶺。一看這里是通靈隱、天竺要道,堆放葑泥,顯然不妥當。于是,想轉到南屏凈慈寺去看看。他站在西泠渡口,正想上渡船,聽到柳林深處傳來一陣漁歌聲——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訴情難。天上鵲橋何時落?沿湖要走三十三。聽完歌謠的蘇東坡大受啟發,決定在湖上修長堤,這樣既解決了湖上葑泥堆放場所,又方便了南北兩岸交通,真是一舉兩得啊!蘇東坡覺得歌謠唱得好,唱得好,南山女,北山男,讓我在湖上筑一條長堤,成全世人的好姻緣吧!

司徒正在腦海中回想蘇堤的傳說,聽到一陣歌謠——南山女,北山男,兩情相慕難訴說,愿有一日把堤盼。然后依稀看見一個女孩背影,那女孩一轉身時,司徒愣住了,怎么那么像自己現代的考古好友小羽。

什么,難道小羽也穿越了?司徒一個納悶。

奈何對方走得太快,司徒無法追趕,只好在原地繼續欣賞著這古道的秋。秋天,是司徒景蔓最喜歡的季節,也是自己的生辰月。在自己腦海中,秋是靜謐的,少了春之萌動,夏之燥熱,冬之冷冽,更有一種別樣的風韻。秋,既有小家碧玉的親切,又有大家閨秀的含蓄,熱烈著但又沉靜著。深沉而浪漫,寧靜而燦爛。

司徒越想越美好,深深地在天地間吸了一口氣,一陣秋香入心來。

對于不屈不撓的人來說,沒有失敗這回事。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焚香入蘭臺,起草多芳言。

古道深處見暢意,人間最美是清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多县| 白玉县| 扶风县| 新泰市| 临武县| 乐山市| 通海县| 林州市| 德化县| 晋城| 左云县| 二连浩特市| 富源县| 云安县| 乌兰县| 武安市| 宝山区| 八宿县| 富锦市| 茶陵县| 富民县| 舟曲县| 澄城县| 乌海市| 绵阳市| 济源市| 左云县| 万载县| 武平县| 绍兴县| 南充市| 沐川县| 建宁县| 出国| 石家庄市| 雅江县| 平定县| 汉川市| 齐齐哈尔市| 鸡东县| 白河县|